要實現太空夢,孩子的興趣從小要這樣培養……

大家今天都被“獵鷹重型”火箭震撼到了吧?身為高級靈長動物,我們從來沒有停止對於外太空的好奇!不過,夢想的實現可不是一朝一夕,從一個喜歡火車的小屁孩,到製造重型火箭的工程師,成功做自己最喜歡的事情,這難度可不亞於兩萬五千里長徵。

如何把孩子的興趣變成能力?當孩子在公立學校面臨中考,還能不能堅持興趣?你知道孩子的偏門愛好,也可以成為科技特長,升入斯坦福大學嗎?

在科學家被各國搶著招攬的年代,新生代爸媽和娃娃們加油吧!

今天請來這位嘉賓——姜玉芹老師,是一位科學教育達人。她也是一位男孩的母親,她從2011年開始在世界各國調研,2012年起,把全球頂尖的科學教育賽事引進到中國來,一番本土化之後,讓中國的孩子學習並獲得啟發。

50歲的姜老師曾經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老師,精英學府待過,她很早開始反思大學教育:為什麼很多孩子成績那麼好,進了大學卻沉迷打遊戲?沒有了命題作業,創新從哪裡開始?如何讓孩子更早的意識到自我、主動規劃未來?

90年代她勇敢跳出體制內,併為自己的兒子選擇了體制外的教育。

她發現發達國家給孩子們的比賽從娃娃時期開始,涵蓋了藝術、人文、哲學、科學、體育等等各個方面。很多先進的比賽,背後有一套設計嚴謹的教育邏輯。所有題目一環套一環,學生跟著這個邏輯,好像推開新世界的大門!

要實現太空夢,孩子的興趣從小要這樣培養……

讓姜老師印象深刻的是:在美國的幼兒園,18個月的孩子在學習STEM。幼兒們趴在地上,手上沾滿顏色亂塗,姜老師心想:這也是STEM啊?

但當地的老師對她說,STEM教育背後的理念在於創新和發現,這是需要貫穿孩子教育始終的,如果等到高中才刷題、參賽,那時候培養的能力將存在天花板。

從“我喜歡”到“我擅長”

什麼是好的興趣教育?

每個孩子小時候都有很多好奇心,什麼都想試試看。姜老師建議:在孩子幼年時期,父母儘量給孩子一片土壤,讓他們接觸不同的資源,鼓勵他們去探索,不用太早的定方向。

要實現太空夢,孩子的興趣從小要這樣培養……

在幼兒和小學階段,都是激發興趣的年齡段。

到了中學,孩子需要確定一兩個興趣領域,持續下來,把興趣變成特長。

到了高中階段,孩子需要往深入走,把特長變成學術能力。

曾有一個孩子,小學時很感興趣各種語言,姜老師啟發他9年級時參加語言學奧賽,那時候很多家庭還不瞭解這個比賽,以為奧林匹克知識跟數學聯繫在一起。孩子在語言學比賽中非常開心,最終確定了對於語言學的學術興趣。這樣的比賽,會讓學生們從一種根本不存在,或者已經死掉的語言裡面,找到規律,並利用這種語言答題,類似的考試也存在於近年來的英美名校考試當中。

要實現太空夢,孩子的興趣從小要這樣培養……

這個孩子後來被斯坦福大學全額獎錄取,學的是計算機科學與語言學。

姜老師說:千萬不要否定孩子看似冷門的興趣。在人工智能時代,很多行業之間的內在邏輯是相互聯繫的。最重要的是看到這種邏輯,而不是盲目的刷題,千軍萬馬走獨木橋。

要實現太空夢,孩子的興趣從小要這樣培養……

如果孩子走體制內路線,有機會實現興趣培養嗎?

面對我們的疑問,姜老師舉例說:她有一個學生,很喜歡參與這些國際項目學習。但是到了高二,如果孩子繼續參賽,需要投入幾百小時,家長一聽非常猶豫,馬上就高考了!沒有時間做學校的練習題怎麼辦?姜老師很有信心的請家長相信她,因為參加這些活動可以幫助孩子學會如何更好的進行自我管理,學會去自己解決問題,這些能力也是備戰高考需要的,並且非常重要。

後來那個孩子高考考了年級第三,有史以來最好成績,被北航錄取。

興趣那麼多?應該怎麼選

姜老師建議:一是要順應孩子的興趣點;二是儘量選擇跨學科、能讓孩子動手(而不僅是背誦)、有團隊合作的學習項目。

無論孩子今後選擇什麼專業,這些能力都是未來需要的。

這也是姜老師在國際上選擇項目的一個標準。目前,她的團隊聚焦的領域是:

生物科技、航空航天和人工智能。

要實現太空夢,孩子的興趣從小要這樣培養……

Botball國際機器人大賽

• 起源於麻省理工大學

• 具有20年發展歷史的機器人比賽項目

小學、初中、高中學生 (比賽分為不同年齡段組別)

RoboRAVE國際機器人競賽

• 具有17年的歷史

• Intel公司主要贊助的國際機器人競賽

小學生、初中生、高中生(比賽分為不同年齡段組別)

國際太空城市設計大賽(ISSDC)

• 具有34年曆史

• 全球高中生太空研究領域

• 波音公司和NASA支持

• 國際總決賽在美國太空總署宇航中心內舉辦

• 涉及建築、藝術、人文等多領域

初三到高三學生(9-12年級)

國際“未來之城”大賽(Future City)

• 具有26年曆史

• 由美國全國工程師周基金會組織

• 涉及建築、藝術、人文等多領域

小學到初三學生(1-9年級)

國際基因工程機器大賽(iGEM)

• 起源於麻省理工

• 涉及能源、食品與營養、環境、健康與藥物及藝術設計等多領域

高中在校學生

國際青少年科學奧林匹克競賽(IJSO)

• 14個世界級奧賽之一

• 唯一針對16歲以下學生的國際科學奧賽

• 整合了自然科學領域的物理、化學、生物三大學科

16歲以下青少年(初中段)

16歲以下青少年(小學段)

國際語言學奧林匹克競賽(IOL)

• 全球14項科學奧賽之一

• 側重於算法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的考察與鍛鍊

高中和小學

世界青少年創新發明展(IEYI)

• 2004年由日本發明協會(JIII)在其成立一百週年時發起

• 參賽作品分為發明製作(六大主題)以及科學藝術繪畫兩大類別

6-19歲小學、初高中/中專在校生

美國杜克大學高中數學競賽(Duke Math Meet)

• 由杜克大學數學聯合會發起主辦的賽事

19週歲以下的高中生

讓孩子參加競賽,家長要注意什麼?

姜老師說:國際競賽的核心邏輯是讓孩子通過團隊學習、和啟發式的思考,培養一種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是為了最後的那個證書。

當然,有比賽就有勝負。但姜老師認為,不必把關注點過分的放在比賽成績上,尤其不要為了成績,讓孩子一個人封閉的學習,不跟同伴分享和討論,那樣實際上失去了參與比賽的意義。

要實現太空夢,孩子的興趣從小要這樣培養……

以那個被斯坦福全獎錄取的孩子為例,他並沒有獲什麼國際大獎,但他學到了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能力可以通過面試和文書,很明顯的讓招生官看到。所以,家長不要總想著刷成績,因為能力本身才是大學最看重的。

在國外比賽,

你會看到美國的孩子喜歡一起討論,

甚至把筆記都分享出來;

而中國的孩子太想贏,

無論什麼“秘籍”都捂著蓋著,

生怕別人知道;

這樣的孩子即使拿到很好的成績,

但他失去了交流中獲得的靈感,

失去了打開思路的機會,

錯失了一次成長。

要實現太空夢,孩子的興趣從小要這樣培養……

什麼是無意義的成功?

什麼是有價值的失敗?

這些問題是成長帶來的,

也是出國比賽真正的收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