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靠30平米小店,她一年賺到5個億,開出160家店

她高中就開始創業,大學就把店鋪開到了大商場,31歲就已經身價百萬,可她卻背道而馳,靠一碗粥拿下5億營收,她就是劉京京,嘉和一品的創始人。

僅靠30平米小店,她一年賺到5個億,開出160家店

一路鮮花與掌聲

1972年9月,劉京京出生在北京。“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紅裝愛武裝”但劉京京打小對這些是沒有什麼興趣的。

初二那年,劉京京因病休學半年,父親怕她悶,每天帶著她上班,偶爾也會有一些應酬。可能是遺傳,可能是耳濡目染,10多歲的劉京京就懂了人情世故。

但父親不知道的是,也就是從那時候起,他無形當中為女兒打開了商業的大門。

高考過後,20歲的劉京京就跟著表姐開了個飾品店,拉貨、上架都是體力活,但劉京京卻說“創業很酷”。

考上大學後,劉京京,拿出自己攢的2000多塊錢,在學校旁開了一個飾品店。

但學還是要上的,劉京京就請了旁邊小賣鋪的店員白天頂著,晚上劉京京下了課再去接班。

學生時代的創業談不上機遇,也談不上風險,只要你肯花時間,肯吃苦,就能做出來。

當時劉京京從廣州進外貿貨,款式很新,在學生堆裡非常暢銷。一個學期後,飾品店的生意就紅紅火火。

但她最膽兒大的,是和華南大廈簽下月租9萬的精品專賣櫃合同,“家裡不缺你那點錢,你好好學習就行。”當時9萬可不是小數目。

可你要知道,劉京京向來是不受控制的,眼睛沒眨一下就把合同簽了,錢是東拼西湊借來的。

到了大學畢業,劉京京已經是八家禮品店的老闆,其中一家精品店的營業額比西單購物中心禮品區的流水還多。

到了2003年,從清華東門、成府路再到五道口,劉京京的門店數不勝數,橫跨網吧、書店、涮羊肉等幾大領域。

尤其是茶餐廳,熱帶雨林式的環境,可口的港式奶茶,全國首個讓顧客無線上網的公共場所,一時引來媒體的爭相報道。

31歲的劉京京身價過百萬!

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

但2003年非典,是劉京京人生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轉折點。

一下子,北京所有人員聚集的場所全部歇業,沒有人知道災難什麼時間過去。

而劉京京剛剛投資了幾家新店,花光了所有積蓄,本以為會有更多流水,非典一來,真的是彈指間灰飛煙滅。

更糟的是,她還要面對幾十家門店的租金,供應商的欠款,幾百名員工的吃住開銷。

很多人都勸劉京京遣散員工,但她並沒有,她向別人以10%的月息借了一筆錢。

一日三餐給員工吃可口的飯菜,組織他們在店裡看書、培訓、做遊戲。薪水一分不差,避免離開而增加被傳染的機會。

“就算這次把錢都賠光了,一切也都可以從頭再來。”

但你知道的,這場疫情最終還是過去了,劉京京的店面很快就恢復了營業。

可她卻把店面全都轉手,她意識到自己太激進了,投資領域非常分散,這回她決心聚焦一件事。

經歷了非典,她相信越來越多的人對於在吃這一問題上更加講究,更看中養生!

劉京京從《黃帝內經》到宮廷御膳,查遍了藥典古籍和藥膳醫方,發現自古以“喝粥是最廣為認同而又有效易行的食補養生之道。

第一是菜品。南方人跟北方吃粥的習慣不一樣,如何搭配是關鍵,北方口味是粗糧粥配鍋貼、餡餅,南方口味是煲仔粥配蝦餃。

第二是價格。當年的人均消費15塊左右。

第三是服務。工作熱情越高,服務態度越好,顧客自然會喜歡,營業額才會提高。劉京京從營業額、滿意度、出餐率等方面一個月考核一次,獎懲採取“後三名的罰金獎勵前三名”。

但最關鍵的是安全與健康。食品安全大如天,劉京京制定了高於國家標準30%以上的食品安全執行標準。菜料保質期的國家標準如果是7天,嘉和一品就是4到48小時,超過這個最佳口感期就廢棄。

劉京京跟著營養師叔叔學熬粥,用東北三江平原180天成熟的稻米,用4℃涼水淘洗,減少無機鹽與維生素的流失。

用PH7.42的弱鹼性水,微火慢煮90分鐘,要知道PH7.35-PH7.45是人體與自然的平衡點,有益於蛋白質與微量元素的吸收。

在此過程中,師傅要攪拌365.5圈,才能熬出“米油”營養精華與自然原香。

2004年十一,第一家30平米的嘉和一品在五道口附近開業了。

好吃、營養、健康,可以說是老少皆宜,天天有人排隊。

2年後的2006年,劉京京開出6家門店,想要加盟的人就踏破了門檻,但都被劉京京擋在了門外。

當即就有人高薪挖牆角,早上一上班,劉京京就得知6家門店的粥檔員工不見了,原來一位大師傅帶著所有徒弟跳槽了。

劉京京心裡那個恨,只能把高管拉到前線,跟著剩下的廚師學熬粥。

她當即拍板引進中央廚房,降低對人的依賴。

有了中央廚房,配方、底粥、菜品研製都能標準化。

口味不一樣?每碗粥的量精確到克,保鮮時間精確到小時,“每份皮蛋瘦肉粥需要使用到多少皮蛋、瘦肉和鹽”,以克計算,保證“百店同味”。

出餐速度慢? 依靠中央廚房,85%半成品配送達,員工只需幾步簡單的流程動作,就能完成生產操作,“10分鐘出餐,2秒鐘取餐”。

庫存?通過精確的定量和定時,食材和產品可以達到快速流轉,基本上杜絕了庫存的存在。

在保證口味的基礎上,劉京京開放加盟,2008年,嘉禾一品的門店將近100家,管理問題又擺在了面前。

劉京京一有遠程監控,只要坐在總部辦公室,就能看到餐廳、後廚的現場。

二有數據分析, “就座率、顧客點的菜品、人均消費等,都能通過遠程控制中心收集到原始數據,分析出菜品排名。”

很快,劉京京就發現前來用餐的顧客多半是附近寫字樓的白領,中午吃飯時間短,沒時間等餐。此刻,劉京京想到了外賣送餐。

從訂飛機票、火車票的訂票話務系統得到啟發,劉京京自主研發了co-center話務中心,開展網上訂餐和電話訂餐。要知道餓了麼2009年才上線,2013年美團才誕生。

針對年輕人的市場,劉京京把外賣當成單獨的產品研發。

為了年輕化,劉京京新增適合白領點的小菜,娃娃菜燉豆腐、香戀榴蓮雞、麻辣香鍋燜面等等。

她統計外賣的點擊率,顧客喜歡的單品,優勝略汰,針對不同人群有老年餐、白領餐、瘦身餐、產婦餐……

3年後的2011年,劉京京先後獲得紅杉資本、湧鏵投資、雲峰基金上億元的融資。

2013年,嘉和一品外賣業務每天有15萬的外賣收入,相當於開了8家門店。

“訂單是很多,但是顧客的滿意度下降了。”

原來,外賣單數多了以後,由於送餐員要一單一單送餐上樓,消費者的等待時間很長,後面送到的食物已經涼了。

隨後,劉京京去了格力,合作研發了樂棧智能櫃,用智能配送櫃,保證熱餐的溫度恆溫至60度以上,冷品冷藏至0度左右。

智能櫃的一端置於餐廳外賣處,配送員隨到隨取,半小時就能送至顧客手中;另一端放在寫字樓和社區的配送站,方便配送員統一送餐,進一步提升配送速度。

“真正的讓用戶覺得,任何時候,溫度都剛剛好,味道也剛剛好”。

2016年,嘉和一品開店160家,營業額突破5億元,外賣佔總體營業額40%。

家和萬事興

嘉禾一品成立以來,劉京京拿下了上百個榮譽,但她最欣慰的是“最受員工喜愛的企業”獎,足以見得她對員工是真的好。

理解員工,“他們有自己的喜怒哀樂、七情六慾,但又要時時笑迎每位賓客。”劉京京非常體諒自己的員工,每年她都會組織優秀員工國內、國外旅遊,放鬆身心。

幫助員工,當一位高管因病去世後,她不僅幫助其家人處理後事,還為其未成年的孩子買了一份保險,使這個孩子一直到18歲上大學前不會因為經濟原因輟學。

提供便利,2012年,她將辦公地址從海淀區遷往順義,但有的員工上班就遠了,劉京京又為員工修建宿舍。

“我不知道最好的自己到底在哪裡,可是一定是向前走,努力走,大步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