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鵰俠侶中的楊過歷史上真的存在嗎?他的原型又是誰?

看過《神鵰俠侶》的讀者,對結局襄陽之戰中下楊過射殺蒙古大汗蒙哥的一幕一定非常熟悉了,這算的上是一代大俠的謝幕之舉。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都是在歷史基礎上加工而成的。襄陽之戰和蒙哥也都是歷史上的真實事件和人物。歷史上的蒙哥的確在征伐南宋時陣亡。那麼,《神鵰俠侶》的最後一幕是否完全真實呢?蒙哥到底是不是被楊過殺死的呢?楊過是歷史中真實存在的人物嗎,若不是,他的人物原型又是誰呢?

神鵰俠侶中的楊過歷史上真的存在嗎?他的原型又是誰?

楊過在歷史上確有其人,只不過他不叫楊過,而是金庸先生根據南宋詞人劉過與釣魚城守將張珏的故事創造而來。

劉過,字改之(在《神鵰俠侶》中楊過即字改之),是南宋末年豪放派詞人,當過韓侂冑的門客,詞作力主恢復,與陸游、陳亮、辛棄疾交遊,布衣終生。

張珏,字君玉(是不是很耳熟),鳳州 (今陝西鳳縣) 人, 18歲時在合州釣魚城從軍,以戰功遞升中軍都統制。因為他作戰英勇、善於騎射而被人稱為“四川虓將”。 在《神鵰俠侶》中,楊過給郭襄過生日,組織邪派武林高手殺了蒙古兩個“千人隊”,裝了兩口袋人耳朵送來給郭靖,說是給二小姐的生日禮物。其故事情節就是從張珏夜襲蒙古大營改編而來的。

神鵰俠侶中的楊過歷史上真的存在嗎?他的原型又是誰?

張珏牌位,現供於釣魚城

歷史上的“楊過”和蒙哥確實打過照面,不過不是在襄陽城而是在釣魚城。1259年2月,蒙哥率大軍親攻釣魚城。釣魚城坐落在今重慶市合川區城東5公里的釣魚山頂,高300餘米,山頂突兀聳立,處嘉陵江、渠江、涪江匯合處,三面環水為天然護城河;壁壘懸江,城周十二三里,均築高數丈的石牆。城內有大小池塘13個,井92眼,糧食水源充足,可謂易守難攻之處,地勢十分險要。蒙古機動靈活,兇猛剽悍的鐵騎在這崇山峻嶺間無從施展。

在釣魚城主將王堅和副將張珏的協力指揮下,蒙哥軍隊多次進攻被挫敗。4月24日晚,兇悍的蒙古軍一度攻上了外城城牆,但最終被宋軍擊退。蒙古千戶董文蔚戰敗,驍將汪德臣敗亡。從冬天到夏天,從2月到7月,被圍攻達數月之久的釣魚城依然物資充裕,守軍鬥志昂揚。南宋的旗幟始終飄揚在釣魚城之巔。張珏甚至派人給蒙古軍送出兩條重二十多斤的鮮活大魚,以示城中糧草充足無懼圍困。

神鵰俠侶中的楊過歷史上真的存在嗎?他的原型又是誰?

連續5個月的進攻受挫讓駐紮在渠江雞爪灘邊石子山上蒙古包裡的蒙哥大汗惱怒不已,而此時蒙軍久屯于堅城之下,又值酷暑,蒙古人本來畏暑惡溼,加上水土不服, 軍中暑熱、瘧癘、霍亂等疾病肆虐,情況相當嚴重,於是蒙哥決定親自督戰攻城,卻最終喪命於此。

關於蒙哥的死,史上充滿爭議,有說法是被守軍石炮發出的飛石所傷致死,是被宋軍強弓射死。《元史》記載,蒙哥汗於六月也患上了病,最終死於痢疫。現存於四川省合川縣釣魚城舊址釣魚山忠義祠內,1517年合州所立的《新建二公祠堂記》石碑碑文也說蒙哥是“中飛矢而死”。據說,蒙哥負傷後,率領軍隊撤退。撤退途中,蒙哥死在金劍山溫湯峽(今重慶北溫泉)。不管怎麼樣,蒙哥死於釣魚城戰役是無疑的。

現在流傳最廣的說法是被飛石所傷,死於撤退途中。既然蒙哥被飛石射死,那麼是哪個小兵發的石炮呢? 其實亂戰之中,很難分辨殺傷蒙哥的石塊是誰射出來的。但這個功勞記在守軍將領張珏的頭上是絲毫不為過的。於是,在金庸先生的《神鵰俠侶》中蒙哥死在了楊過的箭下。

神鵰俠侶中的楊過歷史上真的存在嗎?他的原型又是誰?

孛兒只斤·蒙哥(1209年1月10日—1259年8月11日),蒙古帝國大汗,史稱“蒙哥汗”

釣魚城戰役後,張珏歷任興元府駐紮御前諸軍都統制兼合州知州、四川制置副使兼重慶知府、四川制置使,在十多年中固守釣魚城,嚴詞拒絕元軍勸降,屢敗元軍。南宋小朝廷一度將他視作軍事依靠,召他率軍入衛,因為路途險阻而作罷。

1278年2月,元軍在宋軍叛徒配合下攻陷重慶,張珏率兵巷戰失敗後,乘小舟東下,途中兩次自殺,均被攔阻,最後在涪州被俘。蒙古人不願殺死這位傳奇將領,而是決定將他押往大都,由忽必烈皇帝親自處置。1280年2月,在押往元大都途中經過陝西時,張珏解下弓弦在廁所中自縊,自盡殉國。隨從的人焚燒了他的屍骨,用瓦罐把他埋葬在附近。一代名將最終在南宋滅國前一年謝幕。

藝術創作和真實歷史之間,雖然存在差距,但故事源於歷史,《神鵰俠侶》若真若虛,成為幾代人眼中的絕世佳作,而神鵰大俠楊過的故事也會長長久久的流傳下去。

神鵰俠侶中的楊過歷史上真的存在嗎?他的原型又是誰?

歷屆影視劇中的楊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