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级基因检测的命门

消费级基因检测原本已经很激烈的市场,也不断有新的选手加入,据基因谷预计,目前国内的消费级基因检测的人数已经超过300万,主要集中在以下几家:

南方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截至去年已经累计检测超过150万例,今年预计在110万检测量。

截至今年3月末,美因基因共完成了约100万份基因检测,其中约44万份为2017年完成的。而2018年美因基因每月的基因检测用户数平均约为20万,且全部为付费用户。

消费级基因检测的命门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DTC 基因检测企业23魔方截至今年3月共完成15万例检测。

同为消费级基因检测公司的WeGene也在今年1月末宣布B轮融资时提到,目前公司直接面向消费者的个人基因组服务用户也就刚超过10万人。

截止目前水母基因已经完成了10万例以上的基因检测。

以中国目前的人口基数来计算,300万并不是一个很大的数字,消费级基因检测的市场开拓并不尽人意,绝大多数人对消费级基因检测要么一无所知,要么持怀疑态度,行业内也打起了价格战。

消费级基因检测的命门

2017年8月8日,消费级基因检测公司23魔方将全套检测“祖源+遗传健康”999元的价格降到了499元。降价前一周,23魔方刚宣布获得4000万元B轮融资。

WeGene也将原本999元的基因检测产品降至499元。一半价格的压缩,将消费级基因检测(Direct-to-Consumer Testing,以下简称DTC)的营销之争升级到了价格战。

但基于基因检测未来的发展前景,还是有很多公司不断加入DTC 基因检测行业。

近期亮相的全新品牌“口袋基因”采用了第二代基因测序技术,把市场上全基因组级别的基因检测拉低到---999元/份。“口袋基因”宣称是全球第一个1000块钱以内,基于NGS二代测序技术的个人基因组检测。这种新型检测由中科院教授领衔、国际科学家团队联合研发,首次将全球权威的《国际千人基因组计划》的标准检测向大众开放。它为每个人检测全基因组中1700万个遗传多样性位点(精度 > 99%,可下载数据进行第三方分析),包括了成长教育、肿瘤疾病、营养药物、锻炼社交等近千项检测项目。“口袋基因”不论是总体位点数量还是检测项目数量都远超目前市场上已有的产品。在每个单项检测的完整度上,“口袋基因”使用了有严格科研证据的所有位点,单个项目使用的SNP位点数甚至多达10万个(身高预测),专业科研标准与市场上一个项目一个位点或几个位点的产品形成巨大区隔。

消费级基因检测的命门

对大多数消费者而言,基因检测仍然是一个新鲜事物,以已经做过检测的300万人计算,我国当前基因检测的人口渗透率为0.2%,而美国的渗透率已达3.75%,还具有很大差距,预计五年后接受基因检测的健康人群将达到千万,产值近百亿。

但是消费级基因检测还存在两个命门并未得到有效解决:

一、最核心的命门,就大多数基因检测结果并未找到服务于健康的核心价值。

二、另外质量堪忧也是一个命门,发表在《自然》子刊《医学遗传学》上的一份研究显示,某基因诊断公司研究人员重新分析了49例DTC的原始数据,并与临床试验数据进行比对,结果只有60%的致病突变为真实的,其余40%为假阳性,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与癌症相关的基因。

质量的问题比较好解决,实验室软硬件设施好,质量体系完善,统一质量规范和加强监管,都可以提高检测质量。

对于消费级基因检测的核心命门,也有很多公司在尝试解决,例如将基因检测与人工智能结合的碳云智能,围绕消费者的生命大数据、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创建数字生命的生态系统,帮助用户改良生活习惯并提供定制化、全周期、全维度的,把人体和居住有机结合的健康管理服务。

消费级基因检测公司知因KnowDNA近期正式对外发布核心战略产品——未来图。“未来图”是一款基于多组学及个体基因数据解读的个人动态健康管理项目。该项目依托于华大基因多组学高通量测序技术、专业数据库以及国家基因库等优势平台和机构,通过解读分析基因数据,对个体健康进行预测和预警,帮助体验者定制和持续执行个人健康管理方案。

不管是使用PCR还是二代测序,不管是999还是499,都只是表象,只是营销上的差异和竞争,而非产品本身的竞争。但是更多的参与者,提供更多差异化的产品,对消费级基因检测行业来说是好事。众多的参与者中,也许就蕴藏了能够提供更多具有确定性价值的项目,能够将基因科技与健康服务完美结合,使基因检测达到产品本身刺激消费需求的阶段。

消费级基因的目标很明确,不是储存基因数据,而是要利用基因数据刺激健康消费,这还需要基因检测行业人士的共同努力,打造更多具有刚性需求的产品,让基因科技切实的为民众健康服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