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記憶術之諧音記憶法

所謂諧音,就是指字與字、詞與詞的讀音相同或相似。例如聽到“ji”的讀音,你可能想到“記憶”的“記”、“伎倆”的“伎”、“寄信”的“寄”、“技巧”的“技”等。諧音記憶法就是藉助漢字的諧音關係,賦予識記材料以引人入勝的目的,藉以增進記憶的方法。

實用記憶術之諧音記憶法

諧音提高記憶效果的奧秘在於它的雙關性。通過諧音,可以使識記材料具有雙重意義。這樣,一開始,識記材料便成雙結對地輸入大腦,並分別與大腦中已有知識結構的不同層次相結合,等到需要回憶時,自然是左右逢源了。只要雙關語的此一側面能夠再現,那麼彼一側面往往隨之而出。根據這一原理,我們可以對某些零碎的、毫無意義的材料進行諧音處理。變枯燥無味為饒有趣味。例如,張先生生於1890年,死於1939年,可以記為:張先生一把(18)手術刀救死(90)扶傷,自己卻犧牲在三九(39)天。

張連長生於1902年,死於1936年,可以記為:張連長是棟樑(02) ,戰死在山路(36)上。

記外國姓名也可用諧音記憶法,例如:俄羅斯文學批評的奠基人別林斯基,可記為:“別拎死雞”。古希臘著名悲劇之父埃斯庫羅斯,可記為“愛死哭騾子”。《牛虻》的作者伏尼契,可記為:愛爾蘭女作家扶你去見牛虻。《偽君子》中的偽善者典型達爾丟夫,可記為:偽君子吃大塊豆腐。《歐也妮·葛朗臺》中的吝嗇鬼典型葛朗臺,可記為:吝嗇鬼去割孃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