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老農有把祖傳寶刀,曾為開國皇帝御用,想捐獻專家卻嫌棄不要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陝西老農有把祖傳寶刀,曾為開國皇帝御用,想捐獻專家卻嫌棄不要

▲“闖王”李自成劇照

明朝末年,李自成可謂是影響極大的風雲人物。由於他有著強烈的英雄氣概,很多人都堅信他能夠做出一番大事,再加上李自成在統轄區域內減免稅收,令無數農民拖家帶口地前來投奔,從此死心塌地的跟著“闖王”。就這樣,李自成麾下的部隊愈發壯大,巔峰時期甚至有一百多萬,這令大明王朝忌憚不已。

不過李自成也有不順的時候。崇禎十年(公元1637年),李自成帶兵在陝西潼關南園一帶作戰,結果不幸被孫傳庭包圍。李自成組織數次突圍,但基本都被明軍擋了回來,到最後只剩下幾百人跟著李自成,眾人被困在一個小山坡上,全軍覆沒幾乎成為定局。氣下,李自成率殘部趁著夜色突圍,逃到西安休整部隊去了。六年後,李自成再次率部重回潼關,斬殺孫傳庭一雪前恥。不過在他返回西安的途中,不幸又中了明軍埋伏,結果與主力部隊失散。

陝西老農有把祖傳寶刀,曾為開國皇帝御用,想捐獻專家卻嫌棄不要

▲李自成行宮

孑然一身的李自成又餓又渴,不知道在路上走了多久,才在華縣境內看到了一戶人家,他剛走進大院裡就昏了過去。農戶起初並不知道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闖王”李自成,只是出於惻隱之心,騰了一間空房給李自成休息,還提供清水和食物。等李自成醒來後,他便將自己的身份告訴了農戶,王姓村民大驚之餘,讓家人切勿走漏消息,並偷偷宰殺雞鴨,給“闖王”調養身體。

陝西老農有把祖傳寶刀,曾為開國皇帝御用,想捐獻專家卻嫌棄不要

▲如今的露澤院村

休息數日後,李自成準備與主力部隊匯合,臨別時為報答王家老人的救命之恩,李自成將隨身佩帶多年的寶刀留下,還說王家日後若是有難,可以憑這把寶刀來找自己。等到李自成入京稱帝后,王家人正式將大刀供奉在村裡的露澤院內(對外稱“關帝廟”),周邊許多村民都慕名前來觀瞻這把“皇帝寶刀”。由於此刀是李自成貼身佩戴之物,村民們一直將其作為“鎮村之寶”代代供奉,民國時期由於戰亂,村民們一致同意由王家長房的王濤取出秘密珍藏。

陝西老農有把祖傳寶刀,曾為開國皇帝御用,想捐獻專家卻嫌棄不要

▲李自成龍袍劇照

對於這個燙手山芋,王濤和兒子王太山也不知該如何處理。最後一合計,二人率家族遠遷山西,並偷偷將大刀埋在土裡,以待日後太平了再挖出來。這一埋就是好幾十年,直到建國後,王太山之子王新記才把大刀挖出來,準備無償捐獻給國家。

陝西老農有把祖傳寶刀,曾為開國皇帝御用,想捐獻專家卻嫌棄不要

▲王新記老人與闖王大刀

由於大刀長時間埋在土裡,挖出後迅速發生鏽蝕,刀身銘文也變得模糊不清、難以辨認。因此當王新記把刀捐獻給富縣李自成紀念館的時候,專家認為這屬於“一般文物”,且真實性難以考證,就委婉拒絕了他的捐獻要求,讓他自己保存。對於這一結果,王新記非常委屈,表示如果商南闖王寨或臺南李自成隱身廟都不要這把大刀的話,自己就會將大刀重新埋在土裡,讓大刀隨著闖王英靈一同安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