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當下結婚還大辦宴席嗎?

黃土地的一片淨土

農村現在結婚還大辦宴席嗎?

老話說“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在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風俗習慣。因此你問農村現在結婚還大辦宴席嗎?這個農夫對其他的地方瞭解不太清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在農夫的老家這邊,基本上是沒有的。而且在過去也沒發生過。近些年,在網絡上是有媒體報道過有些農村地區存在這大勢操辦宴席的情況。但是那也只是極少數的個例,而一些媒體為了博眼球,就瘋狂的報道、宣傳,其實這樣不但讓大家對這種事情產生了厭惡感,甚至還讓一些人萌發了跟風的念頭。所以,也不能聽風就是雨。

農夫的老家這邊,關於辦酒席一直還是比較傳統的做法,大多數都是在自己家裡吃,而且就算是辦酒席也基本都是自己家的一些親戚聚在一起,然後一起熱鬧一下就行了。還要一點,那就是大多數的人結婚都是不辦酒的,有的基本都是去辦一個證,然後就算是結婚了。這個農夫就是這樣的,我身邊好些人也是這樣的。可能是我們村子裡還比較窮吧,是貧窮限制了我的想象。因為一直沒怎麼離開這個地方,大學期間在外面闖蕩幾年,也回到了農村裡。所以,外面的情況不太清楚,農夫也只能說一說我們當地的實際情況。

另外說一句,在我們這裡辦酒席,十個辦有九個虧,而且還非常的麻煩又辛苦,所以大多數人都是不願意辦的。


農夫也瘋狂

農村現在結婚還大辦宴席嗎?

大辦?這在農村也大不到什麼誇張的程度!

基本上結婚辦酒席,這是一個傳統的人情世故習俗,一來招待前來捧場的街坊四鄰、親戚朋友。二來也就是收回以往別的人家結婚時花出去的“份子錢”!

雖說現在國家提倡“移風易俗”,反對大操大辦、鋪張浪費!但這個辦宴席的事情基本沒受什麼影響!

結婚是很喜慶的事情,尤其在農村,一般臨近小兩口大婚時,有很多事情需要親戚鄰居的幫襯,而且有隨份子這個賀禮的情形存在,辦個宴席以示主人家的謝意,這沒有什麼不對的地方!

婚前需要給新人做被子等,有若干的準備工作,這個需要親戚鄰居的幫忙。給幫忙的人拿錢作報酬?你說人要還是不要?請吃頓飯是最理想的酬謝方式!

前來捧場的人都會隨份子,難道給人一包喜糖就打發了?得讓人吃飽喝足!以往花出去的份子錢,基本結婚這天都會收回來,除去宴席的花費,還會結餘一部分!

以前我們這結婚時都在家裡辦宴席,用借來的桌子板凳、酒杯茶杯什麼的,再去大集上買下大量的蔬菜和肉類,請個大師傅在家裡做菜。

現在一般都去飯店,農村的飯店可能不能用星級來作為標準,但要比在家裡省事方便很多!

辦宴席的情況,這個必須是長期存在的事情,無論以前還是以後,不太可能被取消!

典禮和酒席,這是兩個結婚的必備項目,傳承多年的習俗,一來向街坊四鄰、親戚朋友宣告一個新家庭的成立,二來也是相互之間人情關係走動的方式!

大辦?這個也大不到什麼地步,反正在主人家能承受的範圍以內,肯定場場面面,這樣才有面子!

當然頭婚可能會講究氣派、排場,也就是大辦,再婚的情況大多還是很低調的!



老家老味兒

我是農村走出來的,直到現在,時不時的還會收到農村親朋好友的婚宴通知。也只有在這樣的場合,許久不見的親友們才能聚到一起,雖然少不了隨份子錢,但母親心裡卻是一直在期盼這樣的機會。

看到母親高興,我也心裡高興!這種時刻,母親見到了他久違的的兄弟姊妹們,見到了他的侄子侄女親人們,人們在一起敘敘舊,互相關心一番,臨別依依不捨。

這裡是北方農村,每家對婚宴都特別重視,從記憶中的我們九十年代的婚宴,到如今少子化的時代,婚宴的規模沒有縮減,婚宴的檔次卻有了提升!這是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自然而然的事。各家婚宴有十幾桌到幾十桌不等,這要取決於這家婚宴主人的經濟實力和人際交往層次。

以往,村ganbu家的婚宴桌數要在村裡奪魁的,但隨著反對大操大辦的聲浪,這種現象發生了徹底改變,農村婚宴中比較氣派的變成了經商辦企業的這類人家,他們交際廣泛,財力雄厚,平時對鄰里的幫助和影響也大,所以婚宴上就體現了他們的影響力和凝聚力。

算算婚宴的經濟賬,其實隨份子錢的親友和主辦婚宴的雙方都是在消耗,沒有誰能佔了誰的便宜,我們這邊老一輩隨的份子錢賀禮也就是50元、100元不等,而一桌婚宴下來也得400~500塊錢,婚宴的意義也就是大傢伙在一起聚聚,樂呵樂呵。

吃過婚宴還有一個項目,就是新人認親環節,新人要向親戚們磕頭拜見,親戚們此時會準備一個紅包給新人,我們這邊除了父母的親姊妹要給出200~400元不等的紅包,其餘親友也就是50元一個紅包。禮不算重,有個表示即可!

近年來反對鋪張浪費的號召已深入人心,人們節儉辦事的意識很普遍了!舉辦這樣方式的婚宴其實是一種儀式感對新人的祝福。純粹不辦會冷冷清清,一輩子的大事就這樣草草而過也說不過去!也沒有紀念意義。親友們藉此機會聚聚,也算是一種幸事吧。

總而言之,禮不要太重,人們能承受的範圍內,婚宴不要規模太大,把必需的親朋好友見個面就好!

祝福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也祝福儀式感的婚宴能讓每一對新人和睦幸福到白頭!


村姑說村事

農村現在結婚辦酒席還是必不可少的,如果連個酒席都不辦,那該有多冷清啊,沒有了結婚的喜慶氛圍,只是說目前農村辦酒席要受村裡“紅白理事會”的監督了。


農村原來結婚,都是男方自己家裡早多少天都要做好準備了,要做預算,都哪些人會來等,根據此來預定多少桌,準備幾道菜。還要先宴請老家的老廚匠參考。

在結婚的日子到來前兩天就要進行採購了,一般都是堂兄等近親幫助。到結婚那天還要找桌子板凳或者租賃。村裡的年輕小夥子還要過來幫忙端盤子。

現在農村結婚都不用這麼麻煩了,直接聯繫村裡有專門包桌的,你要什麼價位,什麼標準,什麼檔次,多少桌,哪一天等等,一說就可以了,什麼都不用管,就像飯店一樣,等著吃就行了。

不過,說實在的,農村結婚酒席有的也很浪費,有些人為了滿足面子,一桌都要幾十道菜,七八個人一桌,哪裡能吃得完啊。

還好目前各村都成立了紅白理事會,遏制這種鋪張浪費的現象。


誰懂我的情懷

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近幾年來我國的農村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農民的生活也是芝麻開花節節高啊!但是,與此同時一些不好的風氣也在農村逐漸興起,並有愈演愈烈的趨勢。這些不好的風氣主要是互相攀比,鋪張浪費,大操大辦。

第一,親戚朋友為了面子上過得去互相攀比。
農村娶媳婦本來是人生中的一件高高興興的大喜事。但是有時候鄰里之間或者親戚朋友之間相互的攀比,讓這件喜事發生些不愉快!比如,一個村如果同時有兩家人同一天結婚,這種情況就更明顯了。你家不是辦了30桌酒席麼,我家就要辦40桌,甚至是50桌。你家用了20輛奧迪車,我家就用30輛奔馳。好像是誰家辦的酒席多,用的車好,就代表著誰家更有錢,更有面子!本來農村的彩禮錢就是一大筆錢,基本上花完了一家子的一生的積蓄。但是還是為了所謂的面子,這樣比來比去的就真的好嗎?

第二,以前的那種勤儉節約的好傳統被現在的鋪張浪費所代替。
現在不管是去參加婚宴還是生了孩子擺酒席,你仔細看看就會發現,每個席上的菜都剩了多少?有很多菜根本連動都沒有動,很多人就是嫌打包太丟人了。人家都不要,我自己打包會不會顯得我很沒有面子呢?別人會不會笑話我?眼睜睜的看著很多飯菜被倒進垃圾桶。在我們小時候,家裡窮的時候,這麼好的飯菜只有過年的時候才能吃一回。難道這些我們都忘了嗎?在這裡我想說一句話:吃席打包不可笑,鋪張浪費才可恥!

第三,大操大辦讓農民不堪重負,移風易俗還農村一片淨土。
國家的很多項利農惠農政策讓老百姓過上了前所未有的好日子。國家在拼命的為農民減負,縮小城鄉之間的貧富差距。而我們之間的相互攀比,結個婚大操大辦,不是自己給自己增加負擔嗎?這不,國家又出臺了文件明確指出,將在農村大力倡導移風易俗,遏制大操大辦!真的希望我們農村能在國家好政策的指引下,杜絕這種大操大辦相互攀比的不好風氣,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

最後,我們到什麼時候都不能忘記,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事情我們不要再幹了!對於這個問題,大家還有什麼要說的話嗎?歡迎積極留言評論!你的評論是我最大的動力!


我的農村日常

不同的地方習俗不同,別地方不太清楚,不過我老家那邊有在家結婚的還是要辦宴席的,首先按老人的說法這是習俗不能壞了規矩,其次農村人多少也要點面子希望別人能高看自己一眼當然要大辦,這樣才會顯得有面子才會覺得自己的兒子/女兒有能力(畢竟是農村走出來的)。希望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這種農富差距的認識會有所改善吧,不過個人覺得現在已經好很多了,現在農村好多家長也都看開了讓孩子旅遊結婚的,希望以後越來越好,簡約而不簡單會是很好的吧,希望以後的婚禮越來越有創意而不是鋪張浪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