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兵六萬滅了北宋,而當時“八十萬禁軍為何不迎戰”?

範範範小軒

北宋雖說是斷送在宋欽宗的手裡,但是,早在他的父親宋徽宗時期,整個朝中就亂成一鍋粥了。宋徽宗在朝中任用的是奸相蔡京,就是這個叫蔡京的人改變了宋徽宗。本來剛繼位的宋徽宗還是想有一番作為的,這個蔡京告訴宋徽宗要享受,要奢侈,要花錢。因為只有炫富,四邊的國家才會臣服於你。

宋徽宗聽從了蔡京的建議,開始揮霍了起來。宋徽宗任用奸相不說,他還把大軍交給了死太監童貫,太監領兵真是滑天下之大稽,這不是開玩笑嗎?可想而知宋軍的戰鬥力有多水?

其實那時候北宋是視契丹族為自己的主要敵人的,也正好是在這段時間女真族開始崛起的。

真是無巧不成書,恰恰在宋徽宗統治的期間,契丹族也出了個敗家皇帝,這位愛打獵的皇帝就是契丹亡國君主天祚帝。

女真族崛起了,天祚帝派人去鎮壓不受規矩的女真人,可惜打了個大敗仗。再去,又是吃了敗仗。

在這種情況下,大宋看到了滅契丹的一個機會,於是宋派使者去聯合女真來滅契丹,兩國達成協議,事成之後幽雲十六州給宋。

結果宋和女真開始分兵進攻契丹,要說也怪同是馬上民族,契丹人見了女真人就眼暈,根本打不過人家,所以契丹的大片領土落入了女真族的手中。

雖說契丹打女真打不過,但是打宋軍還是綽綽有餘的。當時鎮守幽雲十六週這片土地的契丹將領是耶律大石,這個人是契丹名將,他也很痛恨大宋的作為,畢竟大宋和契丹簽有合約,兩國永不交兵,沒想到大宋乘人之危,聯合女真來滅契丹了。

當時耶律大石用八千人打敗大宋幾萬人馬。大宋又派軍隊過來增援,人數達到十萬有餘,耶律大石也讓天祚帝給他增兵,最後他擁兵三萬。

三萬契丹人對大宋十萬,結果大宋又是吃了敗仗。

當時就是這種情況,宋人打不過契丹人,契丹人打不過女真人。

一連數月宋軍攻不下契丹城來,於是宋就開始向女真求救,要求女真出兵幫宋軍打契丹佔領的幽雲十六州。

結果女真人三兩下就把契丹給滅了。女真從此也看清楚大宋的真正實力了。

女真人在滅了契丹後,他們連休息都沒休息一下,就直接來攻打大宋了,要知道大宋的軍隊是連契丹都打不過的,更不要說打女真人了。

當時大宋的文臣是這樣形容女真族的,人如龍,馬如虎。宋根本不是女真族的對手呀。

當女真族進攻大宋的時候,真的是猶如入無人之境,大道通天,根本沒有軍隊抵抗。他們見到的都是宋軍一路逃跑的背影。

女真族一直打到中原的黃河邊上,過了黃河就是送的國都開封城了。

黃河這麼重要的要塞,本來宋軍是有十幾萬大軍在這裡把守的,但是,夜裡他們聽到女真族敲打的鼓聲後,就連夜逃跑了,幾萬女真族就是乘著魚船,用了三天三夜的時間渡過的黃河。

他們渡過黃河後,就很感慨,大宋若是有幾千人把守在黃河邊,他們也不會這麼容易渡過黃河的,可惜的是,黃河邊上連一個把守的人都沒有,就更不要說抵抗了。

這樣的宋軍有多少不也是白搭嗎?別說八十萬,就是八百萬,沒有領頭羊也是一盤散沙呀。

當時朝中不光是士兵會跑,皇帝也會跑,宋徽宗一看契丹人都快打到都城了他趕緊禪位給自己的兒子也是後來的宋欽宗。太上皇宋徽宗自己帶著太監,奸臣等一夥人跑到了南方去避難了。

你說這樣的北宋,有多少不是玩完的貨呀。


史學達人

北宋亡國時,八十萬禁軍身在何處?

公元1127年,金國率領6萬金兵渡過黃河,直接滅了宋朝,俘虜宋徽宗、欽宗二帝及其嬪妃,宗室、大臣等三千多人北還。史稱靖康之恥!


其他的暫且不論,施耐庵《水滸傳》中提到宋徽宗時期守衛京畿的禁軍有八十萬!可是讓人意外的是,金國大軍一到,北宋就此被滅了!讓人可悲!可嘆!金滅北宋就像北宋滅十國一般,不費吹灰之力!

這個時候的八十萬禁軍可能已經不存在了,或者說是隻剩下不多了!

政和年間,正值宋徽宗的寵臣童貫統兵。童貫為取皇帝歡心,不惜留下了70%~%80的空額軍來領取空餉上交給皇帝揮霍!



上圖為童貫老兒

算筆賬,除了空額軍的數量,能用的禁軍數量也就不足二十萬了,況且守衛黃河邊防又用去了一部分。可想而知,當時宋都汴京還能有多少可戰之兵!


據說當時很多兵士被裁撤去當做木匠,石匠,畫匠以及刺繡織布的工匠!

北宋徽宗時期,太尉高俅權傾朝野,基本掌控了軍政!

高俅時常要求:“多佔禁軍,以充力役。其所佔募,多是技藝工匠……凡私家修造、磚瓦,泥土之類盡出軍營。”

意思大概就是:“多多佔用禁軍,用來填充苦力勞役的不足。他們招募的士兵,也多半是有一技之長的工匠……只要是私官修建宮殿,燒磚制瓦、挖土填方等事都是右軍營裡面出人完成。”

到北宋末期,此情形不但沒有任何減輕,反而變本加厲!


雖然以上兩點不是北宋滅亡的根本原因,但最起碼可以說是誘導因素!用國家支柱去討好上位者,消耗國防實力,這不是滅亡的徵兆又是什麼呢?

我是娜迦,知道一點點歷史!


娜迦評評樂

要明確糾正一點,八十萬禁軍是宋代文獻中中前期的最高額。為什麼說是最高額呢?這裡要解釋一下什麼叫兵額。

所謂的兵額,是指各戰區所轄有的軍隊編制數量(馬另外算)。例如,鎮定高陽關三路都部署下轄的兵額就是六萬。但我們都知道,有編制不等於實際有那麼多人。編制是一回事,實際人數又是一回事。

在北宋中期開始,因為長期沒有戰爭,軍隊不滿編已經不是個秘密了。例如,一個步兵指揮應該有五百人,但實際上往往只有三百多人,甚至有的地方只有兩百來人。一個騎兵指揮也應該有五百個人+五百匹馬,但實際上往往只有兩三百人,而且大部分是沒有馬的。

因為兵員不足,所以就要設立新的軍隊來填補空缺的數量,於是軍隊番號越設越多,最後體現出來竟然全國有八十萬的編制數量。這就是小說裡常說的八十萬禁軍的由來。

這個問題,宋代中央政府一直都知道,但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辦法來清點軍隊。在王安石執政以後,在宋神宗的支持下,實行了變法改革,其中一個重要的軍事方面的改革,就是執行“將兵法”。

將兵法就是設立固定的編制“將”,把這個編制的主官(某某路第X將)和編制的兵力對應起來,兵員以一萬人為上限。以此方式來推行削減兵額,整頓軍備。同時又進行了合併,把空額給擠出來。最終經過整編以後的禁軍,兵力不到六十萬人。也就是說,這八十萬禁軍裡,至少有二十萬是空額,是根本不存在的。

那麼,一定會有人問,那北宋晚期,為什麼這六十萬人沒有起作用呢?

問得好。

北宋晚期,宋朝的主要兵員都在西北,即所謂的西軍。西軍兵員有約二十五萬人左右,這是防備吐蕃、西夏的,開封本身有十多萬人的預備隊。

金軍第一次南下的時候,西軍已經發動部分部隊由老將种師道率領入關來援了,最後各地趕來的勤王軍隊兵力有約二十萬人之多。

當時金軍號稱十萬,實際兵力六到八萬左右,是根本無法攻下開封的,所以之後只是勒索了一番就匆匆撤走了。

設若,之後不是腦殘一般的把勤王部隊統統解散,結果導致金軍二次圍困開封時竟然倉促之間無兵可用的話,不要說開封,北方怎麼會淪陷呢?

這都是主政者無能懦弱的緣故啊!


經略幽燕我童貫

承平日久,禁軍不僅員額不足,戰鬥力是渣。曾經出戰過,但全軍覆沒。

東京城有200萬國家恩養的居民,連守城牆的人頭都招不齊。

🐱🐱🐱🐱🐱🐱🐱🐱🐱🐱🐱🐱🐱🐱🐱

對某些自以為是的評論,覺得有必要說明。

1、北宋滅亡是人禍。

新黨折騰70年,黨同伐異,甚至株連子孫,列黨人碑與東漢黨錮之禍並無二致。國家統治精英喪盡,百姓失望,麻木看著國家滅亡。所以我說,東京200萬....

2、國家恩養問題

北宋不禁止土地兼併,不蔑商,因此工商業極其發達,國家財政收入多,對內寬和。

所以,

🐧兩宋沒有大規模農民暴動。失地農民進入城市,只要願意出力,就沒有溫飽問題。

🐎哪裡出現災荒,國家政權除了救濟還會將青壯年編入廂軍,雖然待遇比禁軍低,但家庭其他人依舊有手有腳,稍微出力都會過上遠比農民強的日子。請問,這樣的政策,在非機器大生產時代,地球上哪個比得上?

🐴冬日下雪,地方官需要給不能外出謀生的家庭每日10至20銅錢,三日一捆柴。東京城的百姓就是這個最高待遇。請問,非機器大生產時期,地球上那個比得上?

縱橫八萬裡,上下五千年,還有其他這樣的政策嘛?要搞清楚,這是非機器大生產的宋,不是殖民掠奪而來。


張勇達州

北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12月,金國軍隊第二次圍攻北宋首都汴京(今開封)。圍攻汴京的金軍分別是:完顏宗望率領的東路軍約8萬人;完顏宗翰率領的西路軍約7萬人。金國軍隊在汴京附近的總兵力為15萬左右。

所以,金軍第二次圍攻汴京的軍隊不是6萬人,而是15萬。金軍第一次圍攻汴京的軍隊,只有完顏宗望率領的東路軍6萬人,當時完顏宗翰率領的西路軍受到太原方向的阻擊,未能到達開封。

並且金國軍隊的這個數量與真實數量應該是相差不大,數據是真實的。

我們再看北宋方面。宋徽宗是在金國入侵時嚇破了膽,匆匆忙忙傳位給宋欽宗。宋欽宗即位於危難之中,也是驚慌失措、首鼠兩端、不知所措。金人把這兩位皇帝俘虜後,封徽宗為昏德公,封欽宗為重昏侯。這兩位皇帝都是昏君,這個評價沒有問題。但宋欽宗的表現比宋徽宗要強一點,畢竟是他替他老爸背了一個超大黑鍋。

宋欽宗繼承的是宋徽宗宣和年間的軍隊,主力是禁軍。王安石變法時的保甲民團過了50年左右,到宣和年間大多都是徒有其名了。

宋徽宗宣和年間的禁軍總兵力大約在73萬左右,雖然不到80萬,但也可以號稱80萬。其中三衙直屬的兵力是11.6萬,其中殿前司7萬,馬軍司1.2萬,步軍司3.35萬。其他為地方禁軍,其中以陝西軍最強大為15萬,其次河東10萬,河北10萬,河南8萬,因宣和年間剿滅宋江、方臘,山東、浙江及其他要地還分散20萬禁軍。

但問題是這73萬禁軍不是實際人數,只是編制人數。根據第一次開封保衛戰的主持者李綱的估算,實際人數大約是40萬人。

三衙直屬兵編制是11.6萬,實際只有3萬,這些兵全部用在了第二次開封保衛戰的守城戰役中。

河北兵編制是10萬,實際只有2-3萬。因為澶淵之盟後,北宋與遼國基本沒有戰爭,河北兵主防遼國。承平日久,宋徽宗膽子太大了,導致宣和年間,河北和三衙的兵員缺額最大。遼國大將郭藥師投降北宋後,帶來了號稱5萬軍隊,實際可能約3萬人。

陝西軍編制為15萬左右,實際約14萬人。因為宋神宗、宋哲宗的北方戰事主要是和西夏大的,並且規模很大。所以這部分的軍隊缺額較少,也是北宋有對外實戰經驗的主力,有著名的種家軍、折家軍。

河東軍(今陝西)編制10萬,因為靠近西夏,缺額也較少,並且童貫罰遼後駐紮在河東,實際兵力應在7萬左右。

所以,在金兵第一次南下時,北宋北方(今河北、山西、陝西、河南)可用兵力約30萬。但北宋末年昏君和姦臣當道,將劣兵弱,北宋的這些軍隊只能用於對付內部造反的方臘等人,面對強悍的金軍,大部分逃的逃,降的降。

金兵第一次南下圍攻汴京時,大約消滅了10萬宋軍。但趕到汴京勤王的部隊有20萬,其中從保甲中招募的新兵有10萬左右。金兵撤退後,這些新兵雖然遣散了一部分,按仍然保留了相當一部分。

所以,在金兵第二次南下時,北宋北方(今河北、山西、陝西、河南)可用兵力約30萬左右。

如果把金兵第二次南下比喻成現代的第二次國共內戰,也有三大戰役和渡河戰役。

河北的真定戰役,相當於平津戰役,真定知府李邈和將領劉翊率數千人與完顏宗望的東路軍對戰,最後全軍覆沒。河北的其他小城的軍隊大多守門不出,完顏宗望得以直撲黃河。北宋派出1萬馬軍司騎兵在黃河阻擊完顏宗望,結果是一觸即潰,北宋三衙的騎兵就這樣完蛋了。

河東的太原戰役,相當於淮海戰役(徐蚌會戰),是決戰,網上被稱為“太原絞肉機”。完顏宗翰在太原採用了圍點打援的戰術(跟本朝太祖在淮海戰役用的是一樣啊。)三次擊潰宋軍精銳部隊共20萬人。完顏宗翰攻克太原後,南下強渡黃河,北宋派出10萬大軍阻擊,結果也是一觸即潰。唯一的亮點是:王稟率3000人,面對完顏宗翰的6萬大軍,堅守了200多天。

陝西的潼洛戰役,相當於遼瀋戰役。陝西宣撫使範致虛勤王,募兵6萬,號稱20萬。從長安奪潼關向東進軍,範致虛有勇無謀,潰敗於三門津的千秋鎮,逃回潼關。

趙構在河北、山東一帶以兵馬大元帥的名義,得兵5萬,但趙構一心自保,只派幾千人去汴京勤王。

唯一到達汴京的勤王部隊,是張叔夜的1.3萬人。當時汴京城裡還有三衙軍3萬人,雜牌部隊還有2-3萬。

汴京守軍約6萬,面對城下15萬金兵。

那年冬天特別冷,汴京雪下近三尺。北宋初年偏溫暖的氣候,到靖康時,已經變得比今天還要嚴寒了。

宋欽宗以郭京的六甲神兵抵抗金兵,演了一場鬧劇,把自己和老爸變成了亡國奴,還搭上了三千皇室官吏,無數百姓。


沂藍書院趙月光

你好,北宋時期並沒有八十萬禁軍,那只是施耐奄為了塑造林沖這樣一個人物的武力而誇張的。當時駐紮在東京汴梁的禁軍不過幾萬,在第一次李剛主持下的東京保衛戰中,幾萬禁軍利用開封高大的城牆和先進的神臂弓讓金軍在汴梁城下毫無斬獲,但是由於文人集團的軟弱,反而在金軍的虛張聲勢下搜刮了幾千萬貫孝敬了金人。


北宋最能打的並不是禁軍,禁軍不過是由北宋的貴族子弟組成的,毫無戰鬥力,完全就是銀樣蠟槍頭。而北宋最能打的部隊一直是駐守西北的四路西北軍,其中有名的部隊有府州折家軍,麟州楊家將,青澗城種家軍等。西北各路軍隊在北宋一百多年曆史中,一直在跟西夏抗衡,是整個北宋的精銳。

北宋西北軍的強大,得益於王安石的變法。之前在宋夏戰爭中,北宋一直是處於下風,還在三川口之戰和好水川之戰搞得全軍覆沒。直到王安石變法開始,軍費得以補充,邊境城砦得以加固並向西夏境內擠壓,並陸續取得一定的勝利。



王安石下臺之後,保守派文人開始清算變法,以司馬光、蘇軾等人為首的守舊派開始推翻王安石制定的一切變法,西北軍不在受到重視。軍方頭號人物樞密使狄青遭到文官集團的排擠,被罷官貶放陳州,於是武將的日子就不好過了。不但軍功不被褒揚,辛苦收回的延安五州又被司馬光大筆一揮還給了西夏人。


就在這種背景下,再加上利於戰備保甲法被取消,屯兵於民的戰備思想被批判,導致北宋晚期軍備廢馳,武將不思報國。才有後來的金兵能拿下太原,一路毫無阻礙的兩次圍攻汴梁。而第二次汴梁之圍中,文官集團還在勾心鬥角,把李剛排擠出汴梁。面對汴梁城三百萬百姓的請戰,文官集團竟然怕金兵錯怪他們投降不誠心而彈壓,最後釀成靖康之恥。


風雲說收藏

我國曆史上王朝時期能打的軍隊,有且只有一種,他們叫邊軍。

這個道理也很簡單,邊軍才真正打仗,打仗這種事絕不是訓練就能訓練出來的,這事就是要去實踐。

士兵武藝需要實踐,水滸傳裡說“xxx不是綠林手段”,就是說這人的武藝不是打野架的,是用來戰場上和人打的,說這個人不是綠林手段,也就意味著這個人武功很高。典型就是魯智深這個西軍下級軍官。

戰場上士兵武藝固然重要,士兵之間的信任和配合更重要。士兵必須知道自己身邊的傢伙和自己一樣意志堅強,絕不會看對方來勢洶洶就掉頭跑,也不會把自己側面賣給對方,而這些都需要戰爭來磨練。

指揮官也需要實戰中強化對戰爭各個環節的認知,知道自己手下的騎兵能做到什麼,知道自己手下的披甲步兵到什麼程度就會崩潰必須派後備軍團上了,知道什麼情況下能補給上,什麼城池能打下來。所有這些都需要經驗,戰神不光要天賦異稟,還要運氣極好,不會在失敗中掛掉或者在政治上倒臺,從而完成菜鳥向戰神的轉化。


而在北宋末年,有實戰經驗的就只有在西北的禁軍,也就是西軍,他們是宋人唯一可以依仗的力量。至於中央禁軍,就算足額足餉,也只會是一些廢物。廢物數量再多在女真人面前也不過是送人頭的。而第一次逼退金人,就靠西軍。之後西軍在救援太原時被滅了,种師中戰死,失去了支援東京的能力。這次東京也被滅了,徽欽二帝被擄走。宋徽宗這麼無恥的人,被擄走簡直大快人心,可惜連帶那麼多人遭殃。


尋常味

《水滸傳》的林沖大家都非常熟悉,宋徽宗時期八十萬禁軍教頭,看林沖武藝超群,想必教出來了禁軍也是不同凡響。可區區數萬金人,竟然長驅直入攻入汴京,活抓宋徽宗父子,那八十萬禁軍哪去了?

大家可別被《水滸傳》騙了,北宋徽宗時代哪有什麼八十萬禁軍。不過北宋朝禁軍八十萬的時代也是存在過的,那就是宋仁宗時期,禁軍人數高達82萬人。後來經過王安石變法,裁減軍隊,禁軍也還有60萬人。



我們知道北宋的冗兵現象比較嚴重,說白了就是吃空餉。比如說你手下有100個士兵,然後你報個上面有1000個,上面給你撥1000個人軍餉。像童貫,蔡京以及高俅這種人,大家都懂的,他們報的80萬禁軍實際數量也就10多萬吧。


如果有10多萬有戰鬥力的軍隊也可以,問題是這10多萬都是新兵啊。將領們為了多吞點軍餉,部隊裡面都是臨時招的新人,隨便給口飯吃就行,哪有什麼戰鬥力啊。


史書記載,金兵渡黃河花了整整六天,竟然沒有一個宋軍來騷擾,這就有意思了。還有更搞笑的笑,一個2000人金兵隊伍,遇上了一個2萬人宋軍隊伍,你們猜發生什麼事情?宋軍看到金兵以來,立馬轉身就跑啊,誰不跑誰是孫子。

有如此有戰鬥力的將領和隊伍,何愁北宋不亡啊。


小鎮月明

劇記載,北宋初期禁軍都是從優而選,當時有著20萬左右的人數,後來經過一定時期的發展,到達宋仁宗的時候因為西夏戰事的緣故,禁軍人數達到了驚人的120萬以上,這是宋朝年間最多禁軍的時期,到後來宋朝太平時代的到來,裁軍也是順其自然之理,到北宋末年的時候,禁軍人數所謂的80萬應該只是一個虛數了,並沒有這麼多的人了。

首先,宋朝承平日久,所以其戰鬥力絕對是不敢恭維的,不少的兵將還尋找了兼職賺點外快。

其次,宋朝吃空餉可是隨處可見的現象,嚴重的時候甚至是隻有僅僅3成不到的軍隊人數,由此可見所謂的八十萬在北宋末年的時候不可靠,按照歷史上的推測,應該保留有4、5十萬就差不多了。

再次,金軍南下時,駐守燕雲的河北軍15萬全軍覆沒,然後在接下來的汴京一戰中,駐守京城的禁軍和趕來的西軍也是全軍覆沒,一時之間,沒有可以調用的勤王之師,當然不排除還有一些禁軍在地方上駐守,未來得及勤王就碰到了徽欽二帝投降的情景。

其實,北宋的滅亡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統治階層的腐敗而導致,有怎麼樣的朝廷就會出現怎樣的兵種,如此戰鬥力的禁軍,面對6萬金軍虎狼之師,不亡國那就真的是有問題了。


歷史風雲天下

您好我是大魚!

關於北宋後期八十萬禁軍為何不迎戰這個問題,我簡單的回答幾句。

宋太祖開國後,有軍隊38萬,其中禁軍19萬,之後歷代宋軍逐年遞增,到了宋仁宗時有軍隊125萬,其中禁軍82萬人,這已經是宋軍有記載的峰值。但是由於宋朝的冗官冗兵現象嚴重,吃空餉甚多,這個數字有很大的水分。

到了王安石改革,精兵減員後,記載全軍有80萬人,禁軍60萬,地方軍20萬。那麼宋徽宗時怎麼能有八十萬禁軍呢?

就算全軍都算八十萬人,但是別忘了宋朝冗兵問題還存在,全軍八十萬人也是個虛數。實際上全軍只有20幾萬人,剩下的全是吃空餉的。當金軍從北方殺來,第一波戍守北方邊境的河北軍十五萬人全軍覆沒,第二波汴梁之戰,迎擊南下的宋軍禁軍2萬和和周邊地方軍八萬攻擊十萬人被禁軍擊破,這時宋軍基本無兵可調了。

從南宋前期的軍事力量來看,是江淮和四川等處的禁軍,當時也就剩十幾萬人。

古人有個誇大的習慣來震懾敵人,所以八十萬禁軍也就是誇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