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發燒38.5度,該不該去醫院打吊針?

露臺的星空

小朋友在成長過程中經常會發生髮燒的情況,還有一些小朋友會出現高燒不退,甚至反覆發燒的情況。一般這種情況家長都會要求醫生給打退燒針或者打點滴,擔心把孩子的腦子燒壞了。

但是事實上,雖然在孩子發燒的時候打針打點滴可以迅速退燒,但是這樣的做飯反而對孩子的身體非常不好。

一般來說,導致寶寶發燒是因為細菌感染,或者病毒感染,尤其是對小寶寶來說,大多數是因為病毒感染。而通常的點滴,是針對細菌感染,所以如果寶寶是病毒感染引發的發燒,是不需要打點滴的,如果亂用抗生素,反而會導致孩子耐藥和菌群失調,而且反而會引發部分小朋友腹瀉。

而退燒針更是如此,退燒針的成分是安乃近,副作用還是比較大的,而且一般退燒針只能退熱三小時左右,相比於退燒針,醫生會更推薦退燒藥,例如布洛芬等。

另外,很多老人覺得發燒的孩子必須要捂汗,但是這反而是錯誤的做法,這樣不利於散熱,要鼓勵孩子多喝水,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吃一些清淡的食物。另外,退燒藥的使用一定要遵醫囑,不能頻繁反覆使用。

我們是芝麻育兒,專注於0-8歲孩子家庭在健康、養育、教育方面的需要。芝麻大的孕育問題,關注我們就有答案!

芝麻育兒

Hello親愛的寶爸寶媽,蜜桃姐寶貝姐來咯!

遇到寶寶發燒時,不是隻盯著寶寶的體溫,應該先問自己以下的四個問題,且一定要用正確的態度來看待,這樣既能避免自己過於焦慮,也能給寶寶最好的照顧。

寶貝第一次發燒,是在她矯正4個半月時。早上我發現她額頭髮燙,一測體溫高達38.9℃。我當時很著急,一邊讓老公去拿退燒藥,一邊打電話給寶貝的兒科醫生,想和她確認退燒藥的劑量。結果醫生卻不緊不慢地問了我四個問題,並告訴我先不用給藥。她說,面對寶寶發燒,以下這四個問題比體溫本身更重要。

1.寶寶有沒有長牙或者打疫苗?-發燒是症狀不是病,需要找出導致發燒的原因

這裡有一個科學概念要告知大家,即發燒是症狀,不是病。引起發燒這種症狀的原因可能是長牙、打疫苗,或者是細菌、病毒感染。如果只是長牙或打疫苗引起的,代表寶寶並沒有生病,不需要太擔心,注意觀察和幫助降溫就好。而病毒和細菌感染導致的發燒才是病,但這也代表當有外來‍“侵略者”來襲時,寶寶的身體有能力去抵禦,這是免疫系統應該做的事。

2.寶寶發燒幾天了?—大部分發燒都是自越性的,連續三天不退燒要重要

大部分發燒都是由病毒引起的,比如腸道病毒、流感病毒等。這類原因引起的發燒不需要過於擔心,因為它會自越,而且經過發燒的過程,寶寶的免疫系統會進一步增強。病毒性發燒是自越性的,通常三天就會好轉,這種情況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因為抗生素對病毒沒有作用。

很多父母都擔心溫度太高會把寶寶的腦子燒壞,這種擔心是沒有根據的,因為發燒是症狀,不是病因。如果真有燒壞腦子的情況,一定不是發燒本身導致的,而是細菌侵入大腦引起腦炎等疾病而引起的。

3.寶寶現在的精神狀態如何?—寶寶的狀態比溫度計的數字更有意義

很多家長覺得寶寶的溫度越高就意味著病得越嚴重。其實並不是這樣的,發燒時關鍵是看寶寶的表現,比如是否哭鬧不止,有沒有食慾不佳,是否睡不好等。如果寶寶吃喝、睡覺照常,醒著的時候精神也很好,那麼即使燒到39℃以上,也不需要過於擔心。相反,即使寶寶只燒到38.5℃,但顯得精神不振、不願吃奶,總是昏昏沉沉的,這就需要引起注意,應該馬上就醫。記住,應對發燒的關鍵不是儘快退燒,而是讓寶寶儘量舒服,不影響他的作息。

4.寶寶多大了?—3個月以下的寶寶發燒要重視

在服用退燒藥時,需要注意的是,寶寶服用退燒藥的劑量是根據寶寶的體重而不是月齡來確定的,所以服用的時候一定要看清說明書。此外,退熱藥一天不能給得過多,不能超過說明書上的建議上限。

蜜桃姐姐特別提醒

遇到寶寶發燒時,不要只盯著寶寶的體溫,而應該先問自己上面的四個問題。發燒是寶寶成長的必經之路,是讓寶寶變得更加強壯必須付出的代價,媽媽們一定要用正確的態度來看待,這樣既能避免自己過於焦慮,也能給寶寶最好的照顧,讓寶寶少走冤枉路。



蜜桃姐姐

其實寶寶發燒38.5度,是不用打吊針的一般39度以下都屬於中度發燒,超過39度就屬於高燒,發燒是很常見的,家長可以給孩子吃點退燒藥,或者物理降溫,用溫毛巾擦洗一下孩子身體多喝點水,在買點退熱貼,貼一下,發燒一般情況下是孩子體內有炎症和病毒,讓孩子自己去抵抗病毒有助於提高孩子的免疫力,打一次吊針孩子就會停止3天的成長。


I流浪的貓



地理座標:上海!




憑海聆風920

先查清楚發燒的原因。如果是病毒感冒發燒和風寒感冒發燒。就可以在屋裡採取物理降溫。貼退熱貼。超過38.5°以上可以吃美林退燒藥。如果是什麼炎症引起的發燒就要聽取醫生建議。


好好的媽媽

另外要仔細觀察寶寶情況,精神狀況,每天多測量幾次體溫,若物理降溫有作用,最好還是不要輸液。


母嬰視界科學育兒


快樂校園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