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勇氣的三種類型,看看你是哪一種

關於勇氣的三種類型,看看你是哪一種

提到“勇氣”這個詞,相信大家每個人內心中都會浮現出一個自己關於“勇氣”的形象代言人,可能會是某位偉人,也可能是某位戰爭英雄,又或者動漫裡面的某個角色形象,咱們今天就來給這些勇氣分分類,我個人把勇氣大致歸為了三類:分別是“匹夫之勇”、“君子之勇”、“浪子之勇”

匹夫之勇

咱們先來說說“匹夫之勇”,我個人以為這個相對來說是勇氣裡面門檻比較低的,一般具有以下特點,多為情緒所致,同時不計後果,而且一般時間跨度非常短,幾乎是瞬間發生。我們來舉一個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例子,比如當我在坐地鐵時,突然被人踩了一腳,而且覺得還挺疼,但此人居然跟沒事人似的什麼也沒說就站在那,這時我肯定會十分惱火,便對那人說:哥們兒你這踩到我了。結果這人回一句:哦,誰讓你站在那的呢?這時如果我是個具備匹夫之勇的人,我必然會控制不住情緒,也不管是否打的過人家,直接上去就給他來一個冒拳之後便一發不可收拾。此時咱們可以分析一下,當別人欺負你了,而且是明擺著的,你勇敢的去予以回應這的確是一種勇氣的行為,但就像咱們說的,這基本上完全是由當時憤怒的情緒所主導,而且也並沒有考慮過多的後果,直接就去幹了。這便是所謂的“匹夫之勇”,我並不是想評價這種勇氣的好壞,只是以此來想說明一下各種勇氣所具備的特點

君子之勇

第二種便是“君子之勇”,這種勇氣相對來說就門檻就比較高了, 首先君子這倆字就會卡掉不知道多少人,雖然當今社會偽君子倒是不少,既要是君子還得特別有勇氣這無疑是難上加難的,古往今來具備這種勇氣的多為那種千古名臣,比如諸葛亮、文天祥、于謙等等,這種勇氣一般具有的特點是,多為理想和氣節所致,同時對於後果有著清晰地認知,尤其是那些失敗的名將,他們都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最重要的是時間跨度通常很久,有很多需要貫徹一生,這裡面的代表人物之一我認為孔明先生當之無愧,相信只要喜歡三國的人都曾因為杜甫那句:“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而黯然神傷,面對那麼強大的魏國,以及當時已經奮戰多年還是收穫甚微的戰果和自己糟糕的身體狀況,他不得不獨自承受所有精神上與肉體上的壓力和痛苦,繼續遵守自己和劉皇叔的約定,要去努力實現他們共同光復漢室的夢想,這無疑需要常人所無法想象的勇氣才能夠將這件事貫徹始終,他心裡自然也很清楚自己無論在怎麼努力,可能最終也無法完成他們的之間的約定,他也明白蜀國的國力也已經到了油盡燈枯的地步,但他還是依舊奮戰到了自己人生的最後一刻,最終病逝五丈原。這便是我個人以為的“君子之勇”,為了氣節與理想,在明知後果的情況下,依然長時間堅持自己的信念,實在令人欽佩不已

浪子之勇

最後我想說說“浪子之勇”,雖然“君子之勇”已經算是近乎超神,但是我個人最喜歡的其實是更有人情味的“浪子之勇”,他們之間其實有一個很大的差別,一般具有“君子之勇”的人,普遍都是那些從小受過良好教育的人,他們從小到大一直信奉著一種人生理想,一種道德主張,他們自己對自己的君子身份也是十分認同,所以便不能做出違背君子之道行為,這樣其實說明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他們可以說是始終如一的。但是“浪子之勇”最重要的是,他必須有一個轉變的過程,這也就是大家常說的“浪子回頭金不換”,或者換句話說,這些浪子其實本來並沒有什麼勇氣,但是因為某種機緣巧合使他們認識到了自己錯誤的根源(一般多為巨大打擊),並進行了深刻地反省,最終成功戰勝內心的所有恐懼完成了自我並因此超越煥發出了前所未有的勇氣,不得不說能夠直面殘破不堪的自己,並進行完全的接納與整合這真的是一件十分艱難的事,而且通常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不懈努力才有可能完成。我個人以為這種能夠重新直面自己的內心的勇氣,也同樣十分令人欽佩與感動,這種情況多發生在愛情故事裡。

視頻加載中...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