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有俗語:“省著省著,窟窿等著;用著用著,菩薩送著。”這樣的道理嗎?

林三

常言道,“大富由天,小富由儉”,所以做人應該惜福節儉。

但凡事都應把握“度”,否則的話,“過猶不及”!

故過日子也應隨緣,“該花則花,該省則省”!……該省的,一分錢也不多花;該花的,一萬塊也不眨眼!

只有在平時該省的時候省,關鍵時刻到該花的時候才能毫不猶豫地花!……“好鋼用在刀刃上”嘛!

《老子》上也說:“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

是故如果該花的時候(特別是在對待父母長輩方面),財迷不花,像個守財奴一樣,那錢也照樣是積不下來的!

因為凡事“物極必反”(特別是“不孝無福”、“不孝有災”),故過積之財必定會因某種特殊因緣而一夜之間灰飛煙滅的!……正應“多藏必厚亡”!

可見掙錢是不容易,要靠本事;花錢更不簡單,要有智慧!……故而“會花”,比“會掙”更難得!

上面這句南京的老話中,

“省著省著,窟窿等著”,是針對“不該省卻省”這一現象來說的。

“用著用著,菩薩送著”,是針對“該花則花”(尤其是在“孝親”和“行善”方面)這一原則來說的。


始終142942699

這句話最通俗的理解就是對金錢和財富的價值觀,金錢並不是省吃儉用就能夠得到巨大的財富。很多人往往將現金轉變為資金,用它來投資和理財,這樣才會有源源不斷的財富。這句話說得就是財富與人們生活的對等關係,通俗的話語講述了經商之道和投資之道。

往往只有那些懂得破釜沉舟的一群人才能夠真正的實現財富自由。其實農村這樣的俗語很多,這些俗語的意思雖然很簡單,但想要真正的理解起來卻需要結合社會的現象來評析。

當然這句話和佛語中的“捨得”有異曲同工之妙。“捨得”說的是人精神上的一種信仰,旨在人修行的過程中不能只看表面的財富,也不能將現有的一切都當做自己所擁有的財產。只有真正的將自己置之度外才能夠獲得更多的福德。這種普救眾生的超前思維讓人敬佩,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也要辨明是非,不能錯誤的扭曲佛理。有些人過度的鋪張浪費,這就不是“捨得”,反而會有損自己的福報。這句俗語更傾向於商人的思維,更符合自己的行為利益,是一種物質上的舍與得。

生活永遠不可能省著就能夠得到,就算你每天省下公交費、吃飯錢、電費,但這些錢的開支並不大。如果你只是保持著儘量的勤儉節約,卻不想辦法去掙錢,指望每個月的工資,那你省的再多,但你的工資還是沒漲,財富增加還是少的可憐。反而如果你因為房貸和車貸的原因,導致每個月的辛苦錢剛夠還貸款,那你的生活將會走上另一種極端。每天的壓力太大,每個月的零花錢都要數著過,這種情況你的性情和運氣都被你耗完了。但如果你堅持拿出一部分錢去結交朋友,去嘗試新的項目,那你生活的改變幾率將會更大一些。

當然 “用著用著,菩薩送著”說得是你的錢全部用在正道上,每天拓展人脈、投資新的項目、金融理財等等,這些嘗試將會讓你的人生充滿無限的可能,你的財富將會呈幾何式的增長,而不是僅僅靠每個月的死工資。因為錢用完了,你就會有足夠的動力去賺錢,將壓力轉變為動力,你的財富會積累的更多。當然這句話並不是說那些一無是處,整天大手大腳花錢的人,也不是沒錢去借錢也要撐面子,這樣的人又怎麼能實現財富自由呢?

所以說錢不是省出來的,也不是花出來的,而是要有良好的理財思維,讓錢花在正道上,讓錢生錢,這樣才會有源源不斷的財富。大家怎麼看呢?

關注我,三農財富資訊搶先得!


新農村的日與夜

俗語的意思是說: 越省越窮,越用越有。亦即佛門所講: 捨得捨得,越舍越得。俗語的境界要比佛門捨得二字差很多,佛門講的捨得是佈施的意思,佈施分財佈施和法佈施二種,亦即修行人應用財佈施於眾生和用法佈施於眾生,用此二種佈施利益眾生,拯救眾生,行大乘菩薩道精神。而俗語的: 越用越有的思想是利益自己,在越用越有的思想指導下很可能造成浪費,損害自己的福報。所以大家應明辯是非,勿被他人誤導而損自己的福報,應勤儉節約,開發自己的智慧,利益自己,造福於社會。



即生成就

古語云“生財有道”是教我們怎麼取得金錢的;而這句俗語“省著省著,窟窿等著;用著用著,菩薩送著”是教我們怎麼使用金錢的。

意思是該花的錢不能省,該花的錢不花,前面會有一個更大的窟窿等著用錢去堵上;該花的錢只管花,花出去的錢,菩薩還會送更多的錢來。

那麼,哪些錢是不能省的,哪些錢要捨得用呢?

1.日常的吃喝不能省。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保持營養豐富、維護一家人的身體健康是必要的,不能一味地節省。

從吃喝上省下的錢是有限的,一旦因為吃不飽吃不好影響了身體健康,那可不知道得花多少錢了。

2.看小病的錢不能省。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身體健康才有一切的可能。

3.孩子的學費不能省。

不能目光短淺,為了節省學費而使上進的孩子輟學,耽誤一個孩子的前途,毀了孩子的一生。

在能力範圍內幫孩子實現目標,完成學業,不僅可以成全孩子的人生,而且能光宗耀祖,還是給社會輸送了人才,為國家培養了棟樑。這錢絕不能省。

4.孝敬父母要捨得花錢。

“百善孝為先”,父母辛辛苦苦把我們養大,孝順他們是我們應盡的義務,平時給父母吃喝用度都準備齊全,父母生病或者養老需要用錢時,要大大方方地,盡一切所能地拿出錢來。

千萬別說沒錢,捨不得,“子欲養而親不待”,等你有錢了,父母可不一定在了呢,到時候想盡孝都沒地方花錢了。

5.救人急難要捨得花錢。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如果看到有人遇到困難,用錢可以換生命,我們一定要盡己所能給予幫助,不能坐視不管。

人生世事無常,誰也不知道自己明天會遇到什麼,平時有能力時多幫助別人,到我們有困難時也會有好心人來幫助我們。佛說“捨得捨得”,有舍才有得。

6.佈施的錢要捨得花。

佈施就是在別人需要錢的時候,給予幫助。不需要降低自己的生活水準,更不必強自己所難,拿出收入的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三就可以。

“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善行帶來正循環,佛說“財佈施得財富”,我們一定會越來越有錢,越來越幸福。

錢財乃身外之物,生財有道,花錢更要有智慧,該省的省,該花的花,讓錢真正為我們所用,發揮它最大的價值。

這也是老祖宗們留下這句俗語的意義所在吧?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農村老人常說,“吃不窮,穿不窮,算計不到就受窮”。但是物極必反。因此凡事都有一個“度”,否則的話就過猶不及了。“省著省著,窟窿等著;用著用著,菩薩送著”,這句農村俗語正是表達了這個意思。

“省著省著,窟窿等著”,說的是不該省的省了,而省下來的錢照樣進了別的窟窿。

“用著用著,菩薩送著”,是的是該花的就要花,菩薩會給送來。

這句話告訴我們的道理就是,過度的節省不是一件好事,過日子也要把握一個“度”,該花則花、該省則省;該省的,一分錢也不多花;該花的,一分錢也不能省。

這句俗語,讓我想起來村裡的一位大娘,就極度得過日子,鄉親們給她起了個外號“蝨子”,意思是光進不出。前些年她家的日子過得不錯,用她的話說都是省下來。後來村裡的農用機械多了,農用三輪也多了,大爺想添置,她死活不同意,意思是太浪費。結果人家三天割完麥子運回家,然後就去鎮上打零工了。他倆還在地裡用鐮刀割,然後用小車往回推。就這樣差距越拉越大,她家的日子就被落下了。年紀越來越大,幹活越來越慢,身子骨也不利索了,有的鄉親們就勸她,你看把你們累得,聯合收割機一畝才百十塊錢,買個電三輪車吧,也不是很貴。她懟人家,感情不是花你們的錢!氣得人家也懶得說了。

幹這麼重的活,卻不知道增加營養,天天饅頭、鹹菜,雞下的蛋也不捨得吃,攢起來去集市上賣。總之就喜歡省錢。最後她大爺死於胃癌,醫生說是因為吃不好、還老是生悶氣。現在她獨自在村裡過活,也不吸取自己老公的教訓,還是那麼過日子,兒子兒媳也不怎麼上門,原因是前兩年小兩口在城裡打工,讓她給看孩子,怕孩子吃不好,每月給她五百塊錢,結果她把錢都攢起來了,還是吃的跟以前一樣,小兩口因此生了氣。

因此可見,這句俗語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過日子不能太節儉。當然了也不能太浪費,這需要根據自己的收支情況來花錢,該用就用,該省就省,儘可量得活得自在一些。



土妞話三農

此話應該一分為二的理解,即該花的不能省;該省的不能亂花。如果無計劃無節制的亂花錢,敷不入出,那到了有大事用的時候拿不出來就算上菩薩也沒有辦法了;該花的必要的還是要花的,不然就成了守財奴,吝嗇鬼了,這樣就算你有再多的錢又有何用?


飛雪迎春545


奔跑的影子892

"省著省著,窟窿等著;用著用著,菩薩送著"。有的迷信,有點經驗,不是傳說,是實事。

對於窮人來說,省吃儉用,一分錢掰成兩瓣花,到頭來貓給老鼠攢的,填不滿的坑,還不完的帳,屋露偏遭連陰雨,船破偏遇當頭風,算處不打算處來,計劃沒有變化快,好象日子慢慢好起來,不知哪天又冒出來一個妖蛾子來,可怎麼辦,哭天天不應,叫地不吭。鹽罐裡生蛆,喝冰水都卡牙,能發財嗎。

"用著用著,菩薩送著"。命裡只有八合米,走遍天下不滿升。有福之人不用忙,無福之人跑斷腸。天生有命,富貴在天。對於有福之人來說,即使照樣花消,但財源總是滾滾來,做小生藝賺錢,做大生藝不賠,遇到的都是貴人友人,大家都是來幫忙抬樁,沒有拆臺的,想不走運都不行,想不發財都不行,天時地利人和,樣樣通,條條滿,天助我也。

這兩種例子生活中並不鮮見。有的一家六七口人,青少壯勞力就是不缺,儘管再勤勞持家,儉樸節約,日子總是過的勉勉強強,磕磕碰碰,幾乎沒有一年順風順水,老的少的光棍幾條,你說咋辦,怨天憂人?有的家眼前看著平平常常,可兒女爭氣,三五年一小樣,十年八年一大樣,兒女都是重點大學工點本碩畢業,年薪幾十萬元,日子能不好過嗎?


閒雲野鶴143929011

關於這句話,咱農民也常常會講。很多人關於這句話都不能正確理解其意思。


老農先和大家講一個自己身上的例子。記得那是大學剛畢業,身上沒什麼錢,也沒找到工作。當時身上只有230多塊錢,想著平時省省,勉勉強強夠一個月的生活費,當時想著花半個月的時間去找工作,然後自己以後生活就有著落了。不曾想,屋漏偏逢連夜雨,在擠公交的時候,錢包被偷了,當天就沒的飯吃了。

看到題目這句話的時候,老農立馬就想到這一段心酸往事。用這句話形容當時自己的場景,真的是再合適不過了。

好了,老農接下來和大傢俱體解釋一下這句農諺。

所謂省著省著,窟窿等著,就是說一個人不管在任何時候,都不要想著節省能夠讓自己生活發生突飛猛進的改變。記得上學期間,很多同學都為了省錢,所以不怎麼吃飯。往往這類同學,最後花錢往往最多。原因嗎很簡單,把吃飯省下來的錢都去買藥看病了。所以這句話的意思是,節省著,節省著,一個大的窟窿就等著你。

所謂用著用著,菩薩送著。這句話的意思是說,這東西一直使用,好像一直都有。並沒有用完就沒有了。舉個例子,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受,村裡邊誰誰誰,一天到晚不好好種地,而且家裡見什麼好吃的就買什麼。咱們又幹活又節省。往往他們得錢感覺花不完,為什麼?

老農關於這句話談談自己的看法。為什麼省著省著會有窟窿等著?往往越害怕越謹慎,越謹慎幹事越畏畏縮縮,事情往往幹不好。而用著用著菩薩送著,往往是窮則變,變則通,通則達。不是嗎?

好了,關於這句話老農就談這麼多,還希望大家喜歡!


農人話農事

該花的錢一定要花,不該花的錢一定要省

。這是我母親常說的一句話。什麼是該花的,什麼是不該花的,識別這兩者,就是人生的智慧所在,很多人一輩子都在探尋。 比如,孩子的學習投資、日常生活中的吃喝,只有愛惜自己的身體健康才有一切,星期天買點禮物看看父母,表示一下自己的孝心,在穿著打扮上我不建議買多貴的,只要乾淨、大方、符合自己的身份即可,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很多事莫不如此。投資自己的健康,投資自己的學習培訓,投資自己的閱歷,投資自己的人際關係,等等,需要結合自己的特點、生活、圈子和職業發展來決定。其實是要長線、更高角度的看待自己、看待生活,而不是隻看眼前、手邊,為了省錢而省錢。我認為錢該花就好,該省堅決不浪費,保持上一輩留下的優良傳統更好。教育下一代浪費可恥,為自己惜福,人人努力保持自己的行為規範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