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效應解析:順序效應

人們通常把對最先出現的刺激比後面出現的刺激評價過大的傾向稱之為順序效應。在對兩個刺激進行比較時,實際上這些刺激的大小,往往跟這些刺激的實際效果無關,人們通常會對刺激的先後順序而產生了不同的評價。

心理學效應解析:順序效應

經典案例:

某公司的人力資源部門領導,最近被公司經理批評頗多,因為她招入的員工,大多無法達到工作要求,無法為公司創造更多的效益。她回顧自己的工作,並沒有發現任何異樣的地方,最後她在一個心理學專家那裡找到了答案。通過對她的一次實地面試觀察,這位心理學家發現,她在面試了三個很不理想的應聘者之後,第四位應聘者即使很一般,她也會對他有比前三位好得多的印象。反之,如果她連續面試了三位很理想的應聘者,即使第四位的水平一般,她也會認為他比實際的水平要差。這就造成了這位人力資源領導,總是會招入一些不那麼合格的員工。

在虛心接收了心理學家的指導後,這位人力資源領導深刻地意識到,原來自己已經陷入一種順序效應的判斷定勢當中,有些時候並不是根據面試者的實際素質,而是受到面試者先後順序的影響,造成了對某些人先入為主的偏見。於是,這位領導更多采用小組、團隊面試,使得招入員工質量明顯提高。

實際應用:

職場

剛進職場,工作態度可以參照順序效應做一個排布。

第一週,按時上下班,工作可以懶散一些。

第二週,可以提前來到公司,工作也比之前更順手。

第三週,早到、晚走,每天的工作都要做完。

第四周,那就是出業績的時候了。

這樣個排布,給上司的印象就是你工作越來越努力,還做出了好業績,值得培養。

交際

如果男生追女朋友,可以選擇多次遇到渣男的女生入手。

有前面幾個渣男給你鋪墊,你的印象分必然上漲不少。

營銷

順序效應可以用在銷售上,先給顧客看性價比極差的高檔品及低檔品,然後拿出中檔品,憑藉優秀的性價比獲得顧客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