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點亮你的,從來都不是別人

文|豆豆

01

前兩天,在高二弟弟的班級家長群中,看到有家長提意見:請學校裡考上重點大學的學生回來給孩子們“洗腦”,讓他們發憤圖強,迎接馬上就要來的高考。

緊接著,就有很多家長在後邊附和,看到這裡,我無奈地笑了。

請考上重點大學的學生回來作報告,就真的能改變他們不想學習的現狀嗎?

這其實是現在的很多家庭的教育困境:一邊是急得恨不得替孩子學習的父母,從早到晚在那裡想各種辦法讓孩子學習,但另一邊卻是想著怎麼樣才能偷懶玩兩局王者榮耀的熊孩子,思想覺悟上,完全是風馬牛不相及。

家長們使出渾身解數,跟自己娃鬥智鬥勇,最後可能就落下一個原地暴走的結果。

孩子自己沒有想要努力的念頭,可是苦了跟在後邊著急上火的爹媽。

就在這週二,我給弟弟開了一個關於學藝術專業的年級家長會,家長與學生一起聽。會上,學校為學生們播放了《阿甘正傳》的片段,試圖通過片段告訴學生:到了關鍵時刻,要拼堅持、拼毅力了。

然而,現場的學生們在看到教練扯著嗓子鼓勵阿甘的片段時,在下邊笑出了聲音,好似看了個笑話,更有甚者,抱著手機玩起了遊戲。

坐在一旁的我不禁感嘆:再有力的勵志片也喚不醒一群不願意醒來的假寐者,再正能量的榜樣也激勵不了一群根本不願意前行的懶鬼。
能點亮你的,從來都不是別人

你不願意點亮自己,別人的光再強,也點亮不了你。

02

在我的朋友圈裡,有一個好友,隔三差五就轉雞湯文,看看她的朋友圈,我覺得這一年的營養都不用再補了。

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就看不到她的雞湯了,為此,我還專門調侃了她一下:最近都不喝雞湯了啊?

她來了句:喝什麼雞湯,我都喝得噁心了。再說了,雞湯動力不足,我最多努力三分鐘。

也是,雞湯再美味,也不能當糧食,畢竟不先填飽肚子,營養補得再多也是浪費。

勵志故事,我們從小聽到大,從眾人皆知的全民榜樣,到爹媽嘴裡的衚衕標杆,從來都不缺。

自媒體時代,雞湯更是達到了鼎盛,今天看到有人自律十年,offer拿到手軟,明天看到有人為夢想裸辭,放飛自我,後天又看到有人揹包走遍世界各地,煞羨旁人。

別人的勵志文章我們一篇一篇的轉,然而,勵志最多不過三分鐘。雞湯似乎只有一時的效果,就像王珞丹在電影《後會無期》中說的:我們聽過無數的道理,卻仍然過不好這一生。我們喝了那麼多雞湯,卻仍然缺少堅持下去的動力。


能點亮你的,從來都不是別人​可你想過嗎?雞湯為何只能起一時的作用?超級演說家冠軍劉媛媛在《我不懼怕成為這樣強硬的姑娘》中說:我所有的雞湯,都來自於我的親身實踐。

是呀,我們都知道,能打動你我的雞湯,都是主人公用行動熬出來的,有沒有摻假,你我一眼便知。

既然這樣,為何雞湯還是幫不了我們,難道只是因為別人的雞湯我們不可複製?

不盡然。其實,生活中的一篇雞湯文,榜樣的一席話,都可能對我們的成長有很大的幫助。

只是,我們忽略了這一點:雞湯終究只是雞湯,它只是我們漫長人生路上,遇到的那麼一點光,光源來自別處,等光源移動了,或者你走遠了,光自然就暗淡了。
能點亮你的,從來都不是別人


能點亮你的,從來都不是別人​而此時,如果我們沒有自己的光源,註定要走向迷茫,因為沒有光,你的眼前只能是黑漆漆的一片,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更不知道自己該走向何方。

03

有人說,我不知道自己的光源是什麼,在哪裡,也找不到。

怎麼會好找呢,要不然迷茫的人,也不會那麼多。

但不好找,不代表沒人找得到,不好找,也只能說明你是個懶鬼。

找不到,就像蒼蠅一樣去到處撞一撞唄,頭破血流之前總歸會撞出一絲光吧。

再找不到,就想一想:假如今天是你人生中的最後一天,你最想做什麼?你所想到的,就是你的光源。

學著給自己列一個遺願清單。你的興趣,你的目標,你的夢想,甚至是你的責任,統統列上,人生有那麼多美好的東西,它們都是能讓你點亮自己,並持續照亮前行路的光源。

這麼多光源,你要做的就是動動手,列一列,然後擦根火柴,點燃就好了。

我經常想: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葉子,大概是造物主在造物時最得意的所在。你我不同,才讓活著有了獨特的意義。

自然,我們可能陪伴著走一段路,但最終還是要走向不同的遠方。即使在同行的路上,別人能做的,最多也是照亮你,在你暗淡之時,引你走一段路。但漫長的一生,你終究要帶著何種使命,走向何方,答案都在你自己身上,也只有你自己才知道。

於是,那些發自內心的渴望,就化作了你我前進的動力、前行的光。我們終究要走向充滿迷霧般的前方,完成生而為人的使命。

每每迷茫看不到希望之時,要記得:點亮你的,從來都不是別人,只有你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