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平凡的中國人,因為一項普通“技藝”,被鄰國供奉至今

“靖國神社”是一個國人再耳熟能詳不過的名字了,它時常出現在新聞裡,每一次日本重要官員去參拜時,都會在中國和東南亞引起軒然大波。因為這裡面供奉的,都是中國和東南亞人民不可饒恕的人。“神社”這種東西在日本較為常見,除了“靖國神社”以外,還有許多大大小小的神社,這種建築是日本百姓用來供奉他們神靈的一種社屋,據統計日本的這種社屋有將近八萬多所,數量一點都不少。而在這數萬個神社裡,除了供奉日本的神靈外,還有十分特殊的三所神社,他們供奉的不是日本人,而是三位中國人:徐福、蔣介石、林淨因。

一個平凡的中國人,因為一項普通“技藝”,被鄰國供奉至今

靖國神社

徐福雖離現在的我們較為久遠,這位秦始皇時期的人物,相信大家一點都不陌生,傳說徐福忽悠秦始皇,表示可以為其出海尋仙,找到讓人永生的靈藥。秦始皇信了,應徐福的要求,派了大量童男童女隨徐福出海尋仙。誰知徐福一去不復返,最終在日本上岸,由於怕秦始皇降罪,便再也沒有回去。於是,日本民間為紀念這位給他們帶來先進文化的客人,建了一座神社。

一個平凡的中國人,因為一項普通“技藝”,被鄰國供奉至今

戰敗後的日本

二戰後的日本百廢待興,戰爭失敗的陰霾籠罩的這個國家和民族上空,反省戰爭罪行後的大和民族開始重建國家。其間面臨的戰爭索賠,更對當時物質匱乏的日本來說是雪上加霜。就在此時,蔣介石宣佈放棄對日的戰爭賠償,日本感激涕零,遂專門建立了一箇中正神社來紀念他。

一個平凡的中國人,因為一項普通“技藝”,被鄰國供奉至今

戰敗後的日本

前面兩位都是響噹噹的歷史人物,最後一位享受日本人建神社供奉的,是一位普通人。他叫林淨因,是一位得到高僧的俗家弟子,後來隨自己的師傅來到了日本。當時的日本還處於一種比較閉塞落後的狀態,尤其是在吃方面,顯得尤為單調。僧人需要遵守清規戒律,飲食更是讓來自中國的林淨因頭疼不已,好在他從中國帶過去的廚藝在這個時候派上了用場:製作了日本人沒見過的豆餡饅頭。

一個平凡的中國人,因為一項普通“技藝”,被鄰國供奉至今

林淨因紀念碑

這款食物不僅受到了僧侶們的廣大歡迎,最後傳到日本宮廷也大受追捧。後來他因故回國,留在日本的妻女繼承了他做饅頭的廚藝,並經過後續的改良,在日本將其一直傳承,直到最終走向了千萬日本百姓的家中。最後,日本為了紀念這位給他們帶來美食的中國人,也單獨建立了一間神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