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張宗憲再刷屏,以1.3億港元購入清乾隆罕見天球瓶

王雪茹

2018年5月30日上午10:30,清乾隆鬥彩加粉彩暗八仙纏枝蓮紋天球瓶在佳士得香港春拍“天中八仙—費布克美術館珍藏乾隆天球瓶”專場中以1.14億港元落槌,加佣金成交價為1.311億港元。據悉,買家為著名收藏家張宗憲,且此專場的拍賣收益將用於費布克美術館的藝術品購藏捐贈基金。

“90後”張宗憲再刷屏,以1.3億港元購入清乾隆罕見天球瓶

清乾隆 鬥彩加粉彩暗八仙纏枝蓮紋天球瓶 六字篆書款

高53.9 cm

這件珍罕之作系出名門,天球瓶原由美國藏家喬治•哈撒韋•泰貝(George Hathaway Taber)珍藏至 1925 年,之後於家族中流傳,其女兒 Francis Kelly 女士於 1960 年將其贈予費布克美術館,此瓶一直是費布克美術館亞洲藝術珍藏的鎮館之寶,此次拍賣是此瓶首度亮相於拍賣市場。

“90後”張宗憲再刷屏,以1.3億港元購入清乾隆罕見天球瓶

費布克美術館於 1978 年展出天球瓶。

攝影師不詳。

泰貝因對中國瓷器玉器青睞有佳,因而擁有一批精美絕倫的收藏。1940年泰貝去世以後,其收藏除由後人繼承之外,部分曾於1946 年於紐約帕克勃內畫廊進行拍賣。

“90後”張宗憲再刷屏,以1.3億港元購入清乾隆罕見天球瓶

天球瓶腹部紋飾 局部

此瓶圓鼓腹,直頸,內圈足。通體鬥彩加粉彩紋飾。此瓶選用的紋飾題材,在乾隆鬥彩瓷中殊不尋常。器身繪細膩的五彩蓮紋,間以暗八仙紋,各系紅藍交替的綬帶。“暗八仙”為道教傳說中八仙的護身法寶,包括鐵柺李的葫蘆、張果老的魚鼓、鍾離權的葵扇、呂洞賓的寶劍、何仙姑的蓮蓬、藍采和的花籃、韓湘子的笛子和曹國舅的玉笏,周邊飾纏枝蓮紋。近足處飾蓮瓣一週,肩部飾如意雲肩,內繪花卉紋。頸部飾如意瓔珞紋,間以雙魚及磬,口沿畫黃地綠彩如意雲頭一週。瓶頸的蝙蝠亦寓意吉祥。

“90後”張宗憲再刷屏,以1.3億港元購入清乾隆罕見天球瓶

天球瓶 局部 細節

“90後”張宗憲再刷屏,以1.3億港元購入清乾隆罕見天球瓶

天球瓶 局部 細節

鬥彩的製作過程工藝難度大且成本高昂。由於此天球瓶的器身碩大渾圓,因此較其他天球瓶而言燒造的難度更高。畫師先要在滲水透氣的素胎上,用青花細線勾勒輪廓。此階段的難度在於鈷料會實時滲入未窯燒的瓷土,若出錯的話便毫無塗改空間。接下來,器物掛釉窯燒,已施釉的素胎冷卻後,畫師即小心翼翼地在釉下青花線內填施釉上琺琅彩,再用較低的窯溫二次燒成。二次入窯燒造使得天球瓶成功率驟減。每次窯燒,均會出現若干廢品,而變形和開裂的問題較常見於大型器物,所以能符合御瓷嚴格要求的大型鬥彩器,其造價定然不菲。此次上拍的天球瓶高53.9釐米,屬於大型鬥彩器,燒造難度較大。

此天球瓶環飾脛足的瓣紋風格紋飾在乾隆時期較罕,瓶底的釉下青花篆書年款,也是乾隆初年瓷器年款的特徵之一。林業強教授指出乾隆在位的六十年間,這類篆書款樣式盛行於乾隆七年至三十五年前後。

天球瓶是受西亞文化影響極深的一種瓷器造型,創燒於明代永樂、宣德年間的景德鎮窯。永樂年間開始成為觀賞式瓶,宣德年間較為流行。天球瓶瓶形為小口、直頸、豐肩、假圈足、砂底微凹。因圓球腹碩大,像是從天降下來似的,故名天球瓶。十八世紀,天球瓶這一形制開始在宮廷御瓷中大放異彩,因為它們雖造價不菲,但皇上卻不計工本、刻意求精。天球瓶是乾隆御瓷中的佳妙之作此天球瓶的器型格外敦碩、恢宏大氣,瓶頸與器身均勻對稱,樣式優美規整,渾圓飽滿的鼓腹經過窰燒仍完好無缺。雄偉華美的御製鬥彩瓶印證了乾隆年間製作御瓷的超凡工藝與技巧。

查看更多藝術資訊請下載中國美術報網APP

中國美術報網網址:http://www.zgmsbweb.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