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六一兒童節,如何讓孩子與博物館產生互動?

艾可

六一兒童節將至,各大博物館、美術館、藝術機構關於少年兒童的展覽和藝術活動紛至沓來。這其中既有以兒童自己創作的藝術作品為主題進行展示的展覽,比如湖南省博物館的“‘未來—我來’國際少兒繪畫展”、重慶美術館的“‘我的家鄉、我的夢’慶六一兒童節美術作品展”等;還有以兒童或與兒童相關的文物為主題的展覽,比如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的“帽美如花童年記憶——晉式童帽專題巡展”;此外,更有多種多樣的親子藝術活動。

這個六一兒童節,如何讓孩子與博物館產生互動?

如今,越來越多的博物館開始關注起兒童和教育,同時,兒童和博物館之間的聯繫也越來越多。那麼,博物館和孩子之間該如何產生良好的互動關係?博物館怎樣才能做好兒童活動?家長或老師又該如何利用博物館培養孩子?更甚,在多種多樣的藝術活動中,如何才能判斷出真正適合孩子的展覽或活動?實際上,這些問題涉及的是博物館、成年人和孩子之間的關係和做法,最終延伸至公共教育的問題。

關於博物館的效用,以及如何判斷出適合孩子的活動,中國美協少兒藝委會副主任兼秘書長、中國兒童中心資深美術教師龍念南認為,如今博物館的定位比較明確,它集收藏、研究、展示為三大顯性功能,同時,其背後的隱形功能就是教育,隨著社會發展,教育這一隱形功能就越發重要,基本走到了前臺。他談到:“如果僅僅是為了刷存在感而舉辦活動,則違背了博物館功能設置的初衷,遺憾的是,我們很多的博物館恰恰就如是。是否是真正為了觀眾、真正為了孩子,只要看看展品的設計是否關注社會、是否關關注孩子、是否能以自己專業的高度呈現最通俗易懂的展覽就足夠了。總而言之,無論展覽是給大人還是孩子的,必須寓教於樂,當然這個‘樂’絕對不是簡單地娛樂之‘樂’,而應該是‘樂知’之‘樂’。”

這個六一兒童節,如何讓孩子與博物館產生互動?

而關於博物館和孩子之間的互動關係,龍念南認為除了參觀展覽、參與活動,還有一種讓孩子親身體驗博物館的方式,他以自己正在籌辦的少兒美術館為例談到:“這一美術館的核心是由全球競聘產生的中小學生組成的館長聯席會,中小學生館長們會在任職期間全程體驗博物館的工作職能,這既為他們人生的路程積累經歷,也為他們真正與各類博物館的交流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其目的有二:一是通過展覽和相關的活動,把孩子們在兒童時代以視覺藝術形式呈現的,在成人後不可能重複的藝術作品用合適的方式保留下來;二是真正由兒童自己做主,將他們認為最能展示自己年齡特點的視覺藝術作品呈現出來。而這兩個目的最終的目標是助力全社會審美趣味的提升。”

關於面向兒童的展覽,北京服裝學院教授、研究員,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原副館長楊源認為,優秀的展覽能夠倡導先進的兒童藝術先進理念,培養兒童的想象力、創造力、動手能力。比如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的展覽“‘和你在一起——中國夢從關愛開始’全國兒童繪畫展覽”,展覽中既有普通兒童的創作,也有“困境兒童”(殘障兒童)、留守兒童的創作,在這裡美術為孩子搭起互動的橋樑,互動的過程就是關愛的過程。此外,對於國外兒童藝術展的引進和學習,也能夠給我們帶來一定的啟發。她談到:“此前和法國大使館合作引進的法國兒童藝術展,法國的專家和孩子之間的互動,使老師和孩子的水平都得到了飛躍式的提高。”

這個六一兒童節,如何讓孩子與博物館產生互動?

巴黎兒童在老師的帶領下參觀盧浮宮 夢妮/攝

這個六一兒童節,如何讓孩子與博物館產生互動?

俄羅斯兒童在埃爾米塔日博物館觀看俄羅斯油畫

對於家長或教師而言,帶領孩子參觀博物館時也有許多需要注意的事項。比如在參觀時,走馬觀花是不可取的,可以適當引導孩子依孩子自己的興趣去觀看,在此過程中,家長或教師不必急於為孩子講述或科普,可以等孩子在觀察、思考之後,自己產生了疑惑,再合理地解答,當然,這種解答又需要成人事先做好功課。對於家長如利用博物館引導、培養孩子,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中國兒童博物館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張旎曾在採訪中表示,孩子在博物館中,相對於學習刻板的知識,“玩兒”是很重要的。家長如果過分地干預孩子,孩子的興趣和注意力就會被打亂。博物館是個平臺,同時也是社會教育中一個重要的環節,在“玩兒”的過程中孩子學會自己尋找資源,這也是很多美國的兒童博物館所強調的,把孩子培養成為“終身學習者”。

實際上,無論是成年人還是孩子,參觀博物館的方式有千百中,只是,如何找到適合孩子的參觀方式、如何找到適合孩子的藝術展覽或活動,或許更多需要的是博物館對孩子的瞭解和展覽的精心設計,以及老師和家長科學的引導和足夠的耐心。

展覽鏈接:

“新時代·新徵程——陝西省少兒美術教育成果交流展”

地點:西鹹新區·西安國際美術城

時間:6月1日——6月3日

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我們的孩子是生力軍,他們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科學技術的發展需要培養高素質創新型的人才,而少兒美術教育正是激發和培養孩子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創造力的最佳方法,和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美術學科的課改已率先提升到了“核心素養”的層面。少兒美術教育是美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

國家大力推行青少年美育教育的重要時刻,少兒美術教育更應發揮其獨特的作用。為此,“一帶一路”第三屆中國西安國際少兒美術節的最後一個活動“新時代·新徵程——陝西省少兒美術教育成果交流展”將在西鹹新區·西安國際美術城舉行,旨在對近年來我省校內外少兒美術教育教學成果進行集中展示,彙報交流、互相學習、梳理引導,以創新的思維和方式,更好的推進陝西省少兒美術的進一步健康發展。

“遇見·美好未來——慶祝改革開放40年大型兒童畫展”

地點:山東美術館

時間:5月29日——6月29日

每個人都經歷過童年,經歷過“六一”。“六一”雖然是孩子的節日,但同時也是喚起成年人童年回憶的紀念日。“六一”期間,山東美術館以“和孩子一起到山東美術館回憶童年”為主旨,推出了一系列的兒童節主題活動。“遇見·美好未來——慶祝改革開放40年大型兒童畫展”便是其中之一。此外,還有將於6月1日當天舉辦的“美好未來·愛的綻放”消夏晚會,6月2日舉辦的“美好未來·愛的旋律”小型音樂會和“美好未來·愛的傳承”系列公教活動。畫展、音樂會、晚會和公教活動,將一同構成一個孩子和成人都十分難忘的“六一”兒童節。

天真水墨——薛老師水墨課堂作業展

地點:常州市劉海粟美術館

時間:6月1日—6月7日

少兒時期,是一個人最嬌嫩脆弱的時期,作為老師,需盡力在精神上給予呵護;少兒期又是人最單純潔淨之時,老師與他們同在,不斷地被同化、被淨化。展覽將展出精選的兒童水墨畫,與人們共享這份對成人社會來說日益陌生的天真。“天真水墨”也正是如此。

“帽美如花童年記憶——晉式童帽專題巡展”

地點: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

時間:4月24日——6月10日。

本次展覽精選山西省文物交流中心庫藏的近300件清代至近現代晉式童帽,以及與晉繡和兒童成長相關的文物,是充滿“鄉愁記憶”的傳統文化專題展。晉式童帽承載晉俗晉藝、飽含最大母愛和人間最好祝福。展覽共分“四季風”“三晉藝”“黃土情”“山西娃”四個單元,通過對晉帽在功能用途、工藝技法、時代特徵、文化內涵等方面的解讀與展示,旨在喚起人們對傳統民間文化資源的保護意識,共同守護這些正在消失的文化遺產。

“未來-我來”國際少兒繪畫展

地點:湖南省博物館

時間:5月26—6月30日

兒童自出生伊始,便開始以“自我”為中心,探索世界,認知世界。剛開始,他們分不清自我與世界的邊界。漸漸地,才學會用“我”的視角來觀察世界、審視世界、描繪世界。即使他們還無法用語言自如地表達,只要他們拿起筆來,便會肆意塗鴉。這之後,他們學會用符號來描畫物體,用畫筆來表達所知所感,表達喜怒哀樂。他們將自己最本真的一面,用稚拙的筆觸呈現出來。此次展覽從“我”開始,且隨處可見“我”的存在,它包含了許許多多幼小心靈在碰觸世界、手執畫筆時的本真表達。謹以此展覽獻給預示著人類未來的兒童,以及每一位期待讀懂兒童的成人。

“我的家鄉、我的夢”慶六一兒童節美術作品展

地點:重慶美術館

時間:5月29日—6月9日

展覽在為城市與山村孩子搭建友誼橋樑的同時,讓我們看到兒童眼中的家鄉,看到他們豐富多彩的內心世界,啟發兒童對“山與城的童夢對話”“我的爸爸媽媽”“我的家鄉”等主題的理解。

春天的故事——改革開放40週年禮讚暨“中行杯”第五屆青少年優秀書畫作品演展

地點:甘肅省博物館

時間:5月18—6月5日

活動通過繪畫、書法的藝術形式,採用以小見大的表現方式,以小角度切入,講述1978年至2018年我國改革開放40年所發生的可喜變化。從希望的田野、鄉村蝶變、我的中考、我的高考、出行之便、喬遷之喜、豐衣足食、多彩生活、生活保障、我的創業、精彩人生等方方面面,講述普通家庭在這40年中發生的巨大變化,從而體現普通百姓越來越充盈的幸福感,方寸之間展現出改革開放40年取得的豐碩成果。

“世界·我們相信”兒童公共藝術展覽

地點:上海中心

時間:5月19日—6月3日

展覽展示了2018“世界•我們相信”兒童公益藝術季兒童藝術大賽中入圍的200幅優秀兒童作品、創作營作品以及藝術家施政先生的童趣塗鴉作品。

查看更多藝術資訊請下載中國美術報網APP

中國美術報網網址:http://www.zgmsbweb.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