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被一仙人教訓的沒脾氣,曾給宋江指點迷津,但宋江卻執迷不悟

李逵是《水滸傳》中的大老粗,除了“好哥哥”宋江以外,那就是一個天不怕地不怕的主,見神殺神遇佛滅佛,堪稱一尊“殺神”,生得粗壯黝黑,綽號“黑旋風”;但李逵在殺人如麻的同時又是個大孝子,為替母親報仇,勇闖虎穴殺死一窩四虎;歷史上對於李逵的評價從來兩個極端。

李逵被一仙人教訓的沒脾氣,曾給宋江指點迷津,但宋江卻執迷不悟

在全書中李逵僅有一次被人教訓,而且是被教訓的沒半點脾氣,兩人的實力相差實在太大,大到李逵都生不出半點反抗的勇氣,此人就是羅真人;羅真人是入雲龍公孫勝的師傅,也是《水滸傳》全書中的法術第一高手,雖然極少出手,但是他的徒弟就如此強大,師傅能差嗎?

李逵被一仙人教訓的沒脾氣,曾給宋江指點迷津,但宋江卻執迷不悟

梁山在晁蓋掌權時期,公孫勝居第三位,與吳用同掌兵權。宋江上山後,公孫勝以探母參師為名,返回家鄉薊州,自此一去不回;當時宋江也沒太過在意,覺得公孫勝文不能出謀劃策,武不能衝鋒陷陣,而且還是個“大神棍”,走了也就走了。

但是在後來宋江攻打高唐州的時候,卻敗於太守高廉的妖法,在軍師吳用的提醒下,方才知道公孫勝的重要性,於是讓戴宗去薊州尋取公孫勝,李逵也叫嚷嚷這要隨同前往。二人在薊州機緣巧合遇到公孫勝的鄰居,得知公孫勝居住在九宮縣二仙山。

李逵被一仙人教訓的沒脾氣,曾給宋江指點迷津,但宋江卻執迷不悟

戴宗趕赴二仙山,讓李逵假意傷害公孫勝的母親,將公孫勝激出相見。但公孫勝卻不肯出山,稱師傅羅真人不肯相放。戴宗苦苦哀告,又去拜見羅真人,請他放公孫勝下山。李逵本想趕快帶公孫勝付命,但是羅真人卻不肯相放;李逵聽此,心中懊惱,半夜就到觀中,趁羅真人打座,一斧砍死了他。

李逵被一仙人教訓的沒脾氣,曾給宋江指點迷津,但宋江卻執迷不悟

在回去的路上,又殺了一個喊嚷的道童。第二天,公孫勝再去觀中請辭,李逵沒想到羅真人仍然完好無損,而且羅真人也答應公孫勝離開,並且會讓他們片刻到達高唐州。羅真人認為李逵殺心太重,就打算懲治他,施法把李逵運送到了薊州府衙,結果府尹認為他是妖人,把李逵重打了一通。戴宗兩人再三道歉解釋,羅真人才把李逵又帶了回來。

李逵被一仙人教訓的沒脾氣,曾給宋江指點迷津,但宋江卻執迷不悟

此等仙術李逵哪裡見過?趕忙向羅真人道歉,羅真人表示李逵是天殺星下凡,“為是下土眾生作業太重,故罰他下來殺戮”。事後羅真人掐指一算便知道了公孫勝上應天閒星,不得違背天意,於是又傳授公孫勝五雷天罡正法,讓他下山輔助宋江“保國安民,替天行道”,又送八字真言,命他“逢幽而止,遇汴而還”。

李逵被一仙人教訓的沒脾氣,曾給宋江指點迷津,但宋江卻執迷不悟

公孫勝到高唐州後,與高廉鬥法,以五雷天罡正法破了高廉的妖術。高廉欲要駕雲逃走,結果被公孫勝用法術從雲中打落,最終被雷橫砍死。梁山軍得以攻破高唐州。後來在梁山好漢徵遼期間,公孫勝曾帶宋江去薊州二仙山,參拜羅真人,羅真人讓公孫勝隨宋江“去幹大功”。

李逵被一仙人教訓的沒脾氣,曾給宋江指點迷津,但宋江卻執迷不悟

宋江也知道羅真人是當世奇人,於是請求羅真人給他一些指點,羅真人便給他寫下了八句法語:“忠心者少,義氣者稀。幽燕功畢,明月虛輝。始逢冬暮,鴻雁分飛。吳頭楚尾,官祿同歸”。意思就是說朝廷中“忠心者少,義氣者稀”,打完大遼後,結果卻沒有多少功賞。

李逵被一仙人教訓的沒脾氣,曾給宋江指點迷津,但宋江卻執迷不悟

後來說梁山頭領,如鴻雁般分飛,至於“吳頭楚尾”可能指宋江寫反詩始於吳,死於楚州。也有可能指的是梁山征討方臘,方臘起義於江浙,地理位置上可以算作吳頭楚尾,鴻雁紛飛則是指梁山好漢損兵折將,生離死別。這些都充分說明了羅真人有法術通天、通曉陰陽八卦、知卜未來的本領,是《水滸傳》裡的世外高人。

李逵被一仙人教訓的沒脾氣,曾給宋江指點迷津,但宋江卻執迷不悟

可惜宋江立功心切,並沒有聽從羅真人給他的忠言,致使在平方臘時手下兄弟死傷無數;在平定方臘後,在班師回朝經過東京城外陳橋驛時,公孫勝想起羅真人“遇汴而還”之語,便向宋江辭行,返回薊州二仙山,“從師學道,侍養老母,以終天年”,有幸躲過了這場劫難,而宋江卻被朝廷賜毒酒所殺,李逵也被宋江順手帶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