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羅馬帝國顫抖的上帝之鞭

令羅馬帝國顫抖的上帝之鞭

公元三世紀的羅馬帝國處在風雨飄搖之中:內部軍事混亂、皇權衰落;外部日耳曼人的襲擊使整個帝國到了崩潰的邊緣——公元260年皇帝瓦萊裡安當了波斯人的俘虜,被折磨得體無完膚,慘不忍睹。271年皇帝奧勒利安不得不放棄達西亞(今羅馬尼亞),並用城牆將帝國各城市圍起來,從來都是以進攻為榮、以修築城牆為恥的羅馬人開始感到前所未有的危機。

就在羅馬帝國危機四伏之際一個從東方而來的黃種人部族突然出現在歐洲並迅速成長為歐洲最強盛的國家。在日耳曼人眼中他們是令人恐懼的兩腳野獸。在羅馬人眼中他們是披著人皮的魔鬼。當4世紀的寒流從北冰洋呼嘯而來時他們開始了偉大的征途:先是輕鬆地摧毀了中華帝國,接著漫不經心地讓羅馬陷入呻吟和痛苦。整個世界都在他們面前瑟瑟發抖。然而數十年之後他們卻又突然消逝在歷史長河裡,不再被記起。他們是誰?他們從哪裡來?

傳說這支部族是被東方的漢帝國擊敗的北匈奴後裔。如果此說屬實,那麼失意於東方的匈奴人卻在西方取得了補償,這倒是和羅馬的建國曆史有幾分相似:傳說羅馬人的祖先是特洛伊人,他們與西邊的希臘人進行了長達十年的戰爭,不幸為希臘人的詭計所敗,特洛伊城陷落,特洛伊國王普里阿摩斯死去。普里阿摩斯的子孫和親戚,為躲避希臘人的追殺,跟隨伊尼阿斯漂洋過海,逃到了荒涼的亞平寧半島,定居在那裡。後來伊尼阿斯的子孫被稱為羅馬人。

我們姑且不去探討歐洲匈人究竟是不是匈奴後裔,也不去管羅馬人的祖先到底是不是特洛伊人。我們所能確定無疑的是:當匈人剛一踏上歐洲的土地就滅掉了頓河東岸的阿蘭國。375年匈人向黑海沿岸的東哥特人發起進攻,受到匈人威脅的東哥特向西逃到西哥特人的地盤並和西哥特人組成聯軍。東、西哥特聯軍在德涅斯特河(流經今天的烏克蘭和摩爾多瓦)擺下軍陣,準備迎擊匈奴,而匈奴人則趁夜晚偷偷從德涅斯特河上游渡河,然後抄襲哥特人的軍陣背後。被匈人擊敗的哥特人渡過多瑙河定居於羅馬帝國北部。除了哥特人之外其他的日耳曼、斯拉夫蠻族紛紛在匈人的戰略壓力下逃到羅馬帝國境內躲避。

公元400年的秋天匈人在喀爾巴阡山以東休整了25年之後開始了新的西征。這次他們的目標不再是日耳曼蠻族,而是羅馬帝國,不過他們和羅馬的第一次接觸還是彬彬有禮、一團和氣的:這一年有一個叫蓋尼亞的東羅馬將官在謀反失敗之後逃過多瑙河下游,一頭扎進匈人的地盤。匈人將這名叛將的首級送到君士坦丁堡,獻給了東羅馬皇帝。公元405年匈人襲擊了哥特人,哥特人越過阿爾卑斯山,進入羅馬帝國的腹心——意大利。結果在一個叫法哀蘇里的地方遭遇西羅馬軍隊的襲擊以及背後匈人的追殺,最終全軍覆沒。

434年匈人首領盧加單于去世,他的兩個侄兒阿提拉和佈列達共同繼承王位,各掌管一部分領土。兩位單于即位不久便發動了對東羅馬帝國的戰爭,要求東羅馬皇帝交出匈人的叛逆,還要年貢翻番,由350磅黃金上漲到700磅黃金,東羅馬皇帝受武力脅迫,只得答應。445年佈列達單于神秘遇刺,阿提拉成為了匈人帝國唯一的單于。阿提拉獨掌大權後馬上就發動了大規模的戰爭:在北歐和東歐盎格魯撒克遜人為躲避匈人而逃亡英倫三島,許多日耳曼和斯拉夫人的部族被迫臣服於匈人。

在鞏固了東方和北方後阿提拉大單于在447年大舉進犯東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軍隊接連戰敗,匈人的騎兵一直深入到達達尼爾海峽和希臘的溫泉關,嚴重威脅到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安全,東羅馬帝國皇帝被迫求和,雙方在448年簽定和約,東羅馬除了馬上向匈奴支付賠款6000鎊黃金,年貢也由700磅黃金漲到2100磅黃金。至此阿提拉的帝國東起裡海,西至萊茵河,北到北海,南到黑海,將今天俄羅斯的歐洲部分、德意志、波蘭、匈牙利等地盡數收入囊中。然而阿提拉並不滿足於此——他將進一步擴張的目光鎖定在了西羅馬帝國。

450年阿提拉派使者來到羅馬,要求娶西羅馬皇帝的妹妹荷諾利亞公主為妻,並要求西羅馬帝國拿一半的國土作為嫁妝。西羅馬方面自然無法接受如此苛刻的要求,於是雙方隨即爆發了戰爭:阿提拉集結了匈人騎兵以及臣服於他的斯拉夫、日耳曼各部族的軍隊50萬渡過萊茵河,向西羅馬統治下的高盧地區(今法國)發動進攻。高盧的城市就如同草原上獵物一樣被匈人一個接一個地摧毀,最終阿提拉的大軍兵臨奧爾良城下。在這裡阿提拉遇到了自己的剋星埃提烏斯。

埃提烏斯是羅馬人與汪達爾人的混血,他於公元418年作為羅馬方面的質子來到了匈人的王庭,與此同時當時的匈人王庭也向羅馬方面派出了質子——此人不是別人,正是後來的匈人單于阿提拉。埃提烏斯在作為人質生活期間近距離接觸觀察了匈人的一切情況——他不僅熟知匈人的內部情況,而且和匈人內部的實權派人物打得火熱。盧加單于執政時期埃提烏斯曾兩次借得匈奴軍,用以平定西羅馬的內亂。後來阿提拉在位時埃提烏斯又三借匈奴軍,用以征討西哥特人、勃艮底人等蠻族。

朋友間的爭鬥往往沒有勝利可言,他們彼此熟悉,常常在對方進行下一步的行動之前就預先做好準備,每一次的較量都是真正的較量,幾無意外可言。而埃提烏斯和阿提拉這對昔日的密友,各自麾下的軍隊都是由當世最強大的士兵組成:羅馬人和匈人。與此同時雙方也都各自拉攏了部分日耳曼蠻族。此次會戰雙方損失慘重:西哥特王提奧多里克一世戰死,結果是匈人被趕到萊茵河以東。但阿提拉並沒有因此接受教訓,而是於次年領兵避開高盧,翻越阿爾卑斯山脈攻入意大利北部。也許是對阿提拉入侵的恐怖記憶猶新,歐洲人給他送上了“上帝之鞭”的稱號。匈人攻佔了重鎮阿奎萊亞,揮師直搗帝國的首都羅馬城。西羅馬皇帝萬分驚恐,只得派羅馬教皇利奧一世與匈人議和。恰在此時匈人軍中突發瘟疫,而東羅馬帝國的援軍也快到達羅馬城,因此阿提拉便答應議和,但在撤軍前仍揚言:如果西羅馬皇帝不把他的妹妹荷諾利亞公主給自己送過來,他還會來攻打西羅馬。就這樣羅馬人眼睜睜地看著匈人滿載著搶奪來的財物揚長而去,只留下意大利北部的一片廢墟。

就在阿提拉撤軍不久他就神秘死亡,而他的對手埃提烏斯也在羅馬內部的政治鬥爭中被充滿猜忌的皇帝殺死。阿提拉死後他的兒子們為爭奪大單于之位,打起了內戰,454年東哥特、吉皮底人組成聯軍在匈牙利打敗了匈人,迫使其退到南俄羅斯草原。461年阿提拉的一個兒子妄圖重建匈人帝國,發動了對多瑙河流域的東哥特人戰爭,遭到失敗。468年他又發動了對東羅馬帝國的戰爭,結果自己戰死沙場,從此匈人逐漸沉寂了下去,直至被歷史徹底遺忘。匈人帝國崩潰不久的476年西羅馬帝國的末代皇帝羅慕洛·奧古斯都被蠻族出身的僱傭軍首領奧多亞克廢黜,西羅馬帝國滅亡,隨即在其廢墟之上誕生了一系列日耳曼國家,歐洲歷史由此進入中世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