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樂頌》編劇袁子彈:很少有編劇是「一戰封神」

導語

  在成為職業編劇之前,她曾在廣告行業“摸爬滾打”,《歡樂頌》劇本中的一些人物經歷,也曾是她自己的生活軌跡。當《歡樂頌》熱播又備受“爭議”時,她說“即使生活是一地雞毛,我們依舊要高歌歡進”。她是編劇袁子彈,她成功塑造了“歡樂頌五美”,獲得當代都市女性群體的強烈“共鳴”。

《歡樂頌》編劇袁子彈:很少有編劇是「一戰封神」

歡樂頌劇照

影橙club

  作為一部爆款影視劇,您認為《歡樂頌》為何會引起觀眾、網友的熱議和共鳴?有哪些因素促成了《歡樂頌》的火爆?

袁子彈

《歡樂頌》編劇袁子彈:很少有編劇是「一戰封神」

  我覺得《歡樂頌》會引起一定的反響和熱議,首先是在於它的題材。它是一個現實主義的題材,更貼近於當下年輕人的生活。《歡樂頌》所反映的是都市女性所面對的生活、職場、家庭、愛情中的種種困境,包括出生於不同的城市、家庭、生活背景等方面她們的不同的反應,對於這個世界的一個不同的看法。所以說,我認為首先是他題材的一個現實性。其次是“五線並行”的一個結構。觀眾看到我們有五個女性,她們分別處於人生和社會的不同階段,對人生和社會的感悟也是很不相同的。那這樣一個“五線並行”的結構呢,其實是保證了劇作的一個最大的受眾面,使很多觀劇的女性觀眾能夠對號入座,同時因為我們做了一些家庭、職場方面的延伸。所以這個除了女性觀眾,可能他們的父母,包括男性觀眾也能從中間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所以這是《歡樂頌》就是相對引起大家熱議的一個原因。

影橙club

  《歡樂頌》由五個來自不同家庭、性格迥異的女孩擔任主角,這種多主角的設定對劇情發展有什麼意義?在創作過程中與其它單一主角的電視劇有什麼不同?

袁子彈

  剛剛也提到就是五個主角的設定相對可以使影視劇的覆蓋面更廣,然後使受眾的共情效果可能更大一點。但是另一方面,它相對而言可能也會導致劇情相對偏散,無法有集中矛盾的這樣一個困境。所以在創作的過程中間對於節奏的把握,包括儘可能的讓多主角對同一事物同一事情發表他們不同的意見,讓他們同時進入同一個事件裡。這個可能是《歡樂頌》特殊的地方,也是相對難把握的地方。但是這種劇作其實在西方的影視劇中間非常常見,比如大家看到的《絕望主婦》、《六人行》,包括《慾望都市》都是這樣一個類型。所以說,其實這樣的多主角劇作,他能夠形成一個對比。對同一個內容和同一個社會問題,能夠發掘的內容更深入一些。

影橙club

  《歡樂頌》雖然有多位主角,但她們的關係相互交織,沒有以單一的線條發展。在創作的過程中,您是如何處理好每個主角的人物設定的?如何讓每位主角都獲得不同觀眾的喜愛?

袁子彈

  其實多個主角呢,首先第一點是要區分他們各自的個性,讓他們的個性越鮮明越好。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很多角色她們的性格都是非常鮮明,甚至可以說是到了一種極致。那麼各種不同性格的人物捲入同一事件,就會產生一個多視角的效果。所以說在劇中她們不是單一的線條,而恰恰是她們不同的性格在同一事件裡的不同反應,構成了《歡樂頌》的一個特殊的視角。如何讓主角獲得不同觀眾的喜愛,我覺得首先是我們挑選每個角色都是有一定的基礎觀眾的,準確的說就是從現代都市的女性中去提煉出來的角色。所以不同的人觀看《歡樂頌》的時候,可能會對一個角色比較喜歡,去誤會另一個角色。甚至有些觀眾會鮮明表達特別喜歡這個角色,特別討厭另一個角色,而另一些人可能恰恰相反。所以我覺得與其說是我們設法去讓角色獲得觀眾的喜愛,不如說是觀眾能夠在他們這個身上找到“共鳴”。然後很自然的去投射自己的心境。比如說像大家對“樊勝美”的一個同情,包括很多人對“邱瑩瑩”職場挫折的同感。這些首先都是觀眾從人物來出發的。

影橙club

  《歡樂頌》改編自阿耐的同名小說,在改編的過程中,您對原著進行了哪些改動和創新?在IP改編過程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方面?

袁子彈

  其實阿耐的原作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故事基礎,她創造了五個性格各異的鮮活人物,所以在改編的過程中首先是保留一個作品的精神面貌,儘量去保留好的部分。但相對而言阿耐的原著對人物的挖掘更深入,我們在改編過程中更集中凸顯了這五個女生之間的友情。基於這樣一個基礎,《歡樂頌》的整個基調就更加明快一些。在創作中也加入了很多喜劇化的內容,讓大家在看的時候能夠有一種愉快、積極向上的感覺,這是一個主要的改動。其次是增加劇情中的家庭內容,就是補全了五個女生的家庭背景。我們一直以來想要傳達的就是不同的家庭基礎、社會閱歷,造就了他們對世界的不同看法。在IP改編當中,我個人覺得最重要的是平衡,就是原著的風貌和你自己的一個追求。因為電視劇不同於小說,不能大量的用描寫性語言,包括心理活動來進行創作。劇本更多是依靠臺詞和情節來完成內容,所以說這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就是既不能丟掉原著的精髓,同時又要讓它適用於影視化的表達。

《歡樂頌》編劇袁子彈:很少有編劇是「一戰封神」

王子文劇照

影橙club

  《歡樂頌》中“情場”和“職場”這兩條線索同時並行,卻未出現“兩張皮”式的疏離,您是如何通過這兩條線的相互滲透,推動劇情發展和人物塑造的?

袁子彈

  其實更多是想要去貼近和還原生活。以前可能大家更多的認為這種家庭生活都市倫理劇集中在家庭的這個領域,尤其是女性這塊,大家可能把家庭作為一個女性的主戰場。但是其實隨著現代都市的發展,我覺得都市女性的生活早就已經覆蓋到了方方面面。我們其實並沒有特別去做一些特別的處理,我們只是按照一個生活的自然規律來組織我們的情節與事件。我覺得職場本來就是現代女性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所以表現在創作上,《歡樂頌》最明顯的特點就是放棄了那種特別戲劇化的矛盾衝突,儘量去還原生活的本貌。《歡樂頌》的劇情並不是特別密集,你經常可以看到她們吃飯、聊天,包括做一些沒有什麼大動作的這種事情,也沒有什麼離婚啊、主角“要死要活”等等這樣的情節。我們儘可能去寫她們坐公車、坐地鐵,聊天會討論什麼“八卦”等等這些事情,我們希望她們儘可能的展現現代女性的一個生活方式。對於《歡樂頌》來說,我覺得它的質感更接近於大家的生活,要遠遠比它的矛盾衝突、高潮迭起這些更重要。因為我覺得“共鳴”才是《歡樂頌》最重要的一個特點。

影橙club

  《歡樂頌》中最不缺少的就是話題,而且直面現實中的社會性話題。對此,您在劇本創作中是如何把握“階級”、“三觀”、“婚戀”等社會敏感話題的呢?

袁子彈

  剛剛也講到了《歡樂頌》最重要的就是一種內在的情感共鳴,那麼就要儘可能去貼近生活的實質。所以說這些話題,其實我們也都沒有迴避,像“階級”、“三觀”、“婚戀”,我覺得這些都是現代女性,甚至是現代人很關心的一個話題。我在劇本中基本上是直面這些話題,就是既不掩飾,也不過分渲染,用一種儘量真實的方式去表現它。當然可能受礙於個人的閱歷包括審查、製作等方面的因素,也有很多不到位的地方吧。我覺得我們的宗旨在於呈現這些話題。對於一個電視劇而言,我覺得想要解決這些問題,還是比較困難的。其實我們劇中的五個人物是高度提煉的,那麼他們對於很多問題的探討,就是我們所提供的一個思考方向。我們特別希望通過《歡樂頌》這樣一個劇讓大家意識到“除了自己的觀點以外,世界上還有很多不同的觀點”。比如對於劇中“樊勝美”的不同的態度,還有對於很多事件,包括職場、戀愛等等方面大家的截然不同的看法和思索,我們想讓大家明白這個世界是多元化的。就是可以用自己以外的方式去思考問題,有時候往往不是一個對錯之分,只是一個立場和一個閱歷的差別。我覺得現代都市的一個重要特點,包括現代女性思想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包容性,所以我希望《歡樂頌》體現這種多元化和包容性。

《歡樂頌》編劇袁子彈:很少有編劇是「一戰封神」

蔣欣劇照

影橙club

  《歡樂頌》劇中幾位主角遇到的情感困惑和職場殘酷,也是現實中無數普通人正在感受的。在影視劇劇本創作中,如何抓住觀眾的內心,反應現實中人們的困惑?《歡樂頌》獲得觀眾認可的精神內核是什麼?傳達了怎樣的價值觀?影橙club

袁子彈

  第一個問題,在題目中應該已經回答了。其實就是因為《歡樂頌》能夠引起觀眾的“共鳴”。劇中所反映的問題不是高高在上的,也不是一個社會更高層面的問題,恰恰是我們每天都面臨的問題。就是怎麼樣去生活,怎麼樣去戀愛,怎麼樣去做自己,以及把握做自己和跟別人交流的幾個分寸感,怎麼樣去把握這個親密關係的一個“界限”。這些問題非常瑣碎、非常生活化,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其中的高明之處就是像我們自己,我覺得這是《歡樂頌》一個最重要的精神內核。價值觀方面,我覺得《歡樂頌》有一句宣傳語是最能體現整個系列的精神風貌。就是“即使生活是一地雞毛,我們依舊要高歌歡進”,我希望傳遞給大家這樣一種精神和態度。就是直面生活的黑暗之處和艱難之處,同時要懷著希望前行,這是我最想給大家的。這也是我自己非常喜歡的一種人生態度,其實羅曼·羅蘭也提到過,“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你認識這個世界的艱難和黑暗之後依然熱愛它”,我覺得《歡樂頌》應該在精神內核上與它是相通的。

影橙club

  《歡樂頌》的火爆,也為其續集的創作帶來了難度,在《歡樂頌2》、《歡樂頌3》的創作上,您是否遇到過哪些困難?又是如何去解決的呢?

袁子彈

  困難有很多,我是也是做完了《歡樂頌2》才更覺得她的難處在哪,之前只是覺得很難。但是做完之後你更能意識到它的不容易。《歡樂頌》是系列劇,它一定會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怎麼既保留原來的風格,又能夠給大家一些新的內容和新的刺激點。其實我們是做了比較大的一些改變,但事實上從觀眾的反饋來看還是不夠多。新的內容能夠吸引觀眾,另一方面改變又會引起大家的不認同。就是觀眾會覺得,好像跟第一部不一樣了,比如說“安迪”的形象問題等等。所以改變的尺度到底有多大,以及怎麼樣符合大家的一個心理期待。這可能是續集面臨的一個最大的問題。其次就是人物和故事開拓的空間問題,系列劇其實人物一旦走到一個極致,接下來去挖掘就會有很大的一個難度。比如說我們第一季裡面非常出彩的人物“樊勝美”。到第二季中怎麼樣去繼續發掘她的空間。因為她的家庭那點事兒是第一季的重頭戲。其實就遇到了一些瓶頸,包括就是像“曲筱綃”這樣的人物,她已經足夠出彩、足夠鮮明瞭,那麼第二季中她還能有些什麼樣的新發展呢?總體來說我們解決的方法是就其實你不管如何,人物一定要發生變化。這個變化可以通過一些新的人物的加入來進行改變,也可以通過對人物的反轉。《歡樂頌》第二季比較重要的一個調整就是“曲筱綃”的這個家庭的一個狀況的調整,她的家庭危機所帶來的衝擊,展現給觀眾的更豐富的心理世界。包括像我們對“樊勝美”的進一步的挖掘,就是在生活重壓下對於壓力的一種宣洩。在第二季裡面,大家看到她意識到自己的不足,意識到自己這樣的做法跟自己的母親其實是沒有差別的,所以他最後選擇了分手。那這個分手是為了一個獨立的、更主動的一個姿態去面對自己的人生,我覺得這是很有意義的。所以總體來說,如何在原有的人物上去做一定的翻轉和衍生,我覺得這個可能是續集最重要的。

影橙club

  作為一部爆款劇,《歡樂頌》也面臨著一些爭議,有觀眾認為《歡樂頌2》存在節奏拖沓、鬆散,故事發展有些緩慢的問題,您認為怎樣把控較長劇集影視劇的節奏和情節?

袁子彈

  對,這是一個問題。我不知道大家平時看美劇多不多,其實美劇的季播劇每一季也就十多集,最多可能二十多集就結束了。國內劇集大多很長,就是受限於各種原因,包括播出的安排、成本的控制等等。《歡樂頌》第一季42集,第二季55集,總共將近100集,這是一個相當長、相當大的劇集了。所以說這樣大的一個量,我覺得某種程度上肯定會存在一些節奏拖沓的問題。當然也有我之前也提到了就是《歡樂頌》這個劇的特色原因,這個劇本來就不是一個強情節、高矛盾的劇。所以說本來就更像我們生活的節奏,更加貼近生活感。其實第二季劇情比第一季要來的快,但是第二季面臨很多的爭議,包括提到這個節奏拖沓的問題等,我覺得這還是一個影視劇續集面臨的問題。就是你那些新鮮的東西都已經拋出去了,那麼再次出現在大家問面前的話,就需要一個更強的一個故事,一個更強的人物來吸引大家繼續看下去。這也是我做完《歡樂頌》之後自己的一個反思,我覺得總體來說如果要達到一個大的劇集數量,可能需要填充更多的矛盾。那像我們這樣一個多人物線索的故事,可能需要展開更多的人物。我覺得包括就是在人物設定之初,也要給它更大的空間,這樣才能夠在一個長劇集裡面依舊有很多吸引人的東西,吸引觀眾去看。所以以後再做長劇的話,我覺得在前期的這個人物設定和故事的這個翻轉上可能要做更多的功夫,才能讓觀眾能夠感到滿意。因為大家現在都能看到各種高水平的劇集,對這個也是對我們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影橙club

  除了出色的劇本創作和話題製造能力,《歡樂頌》劇組、演員等其他方面的表現也非常突出,您如何評價《歡樂頌》的創作團隊和演員陣容?

袁子彈

  這個只能說非常幸運,真的非常榮幸。《歡樂頌》的創作團隊和演員陣容非常優秀,我非常有幸能跟他們合作。首先侯鴻亮團隊大家應該比較瞭解,我覺得他們是國內製作能力相當出色的一個團隊,創作態度上端正,製作上嚴謹。他們是一個非常穩定的團隊,就總體來說合作時間比較長,各方面的人也都比較專業。所以大家在合作的時候能夠最大程度的提升一個作品的完成度。大家可能平時會覺得美劇,包括一些韓劇的製作很精良,其實這個精良源於各個部門的通力配合,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完成度高,與侯鴻亮團隊合作整體來說我覺得最幸福的一點就是,影視劇作品會比劇本更精彩。這對於創作者來說是特別幸福的一個事兒,他們在前期打磨劇本上花的時間很多,劇本定了之後拍攝上也非常嚴謹,儘量去達到劇本的要求,我覺得這點是一個特別好的一個事兒。另一方面,我們確實有幸找到了可能是最適合的幾個演員,大家都不知道《歡樂頌》這種劇其實挺難能夠找到這麼好的演員,因為我們確實有多個角色,而且每個角色他都有一定的戲份,有自己的亮點和很鮮明的特色。請到這麼多優秀的女演員,尤其是請到這麼多優秀的男演員是特別困難的,因為他是一個以女性為主的戲份又相對分散的戲。所以只能說非常感謝我的這個製作團隊,就是正午陽光製作團隊,也非常感謝我們的演員。我覺得他們都非常出色,可能很多人會覺得說,演群戲是不是容易一點。恰恰相反,我覺得演員們能夠在有限的戲份裡面展現出角色的魅力,很多演員都成為了自己角色的代言人,或者說讓大家覺得她本來就是這樣的。我覺得這是真的是演員非常大的一個成就。

《歡樂頌》編劇袁子彈:很少有編劇是「一戰封神」

影橙club

  觀眾期待的《歡樂頌》第三部目前處於什麼創作階段?劇情發展上會有哪些值得關注的地方呢?預計什麼時候會與觀眾見面呢?

袁子彈

  這個我不能說。對,我有保密的這個需求,所以恐怕不方便說。但是,反正應該是在籌備當中。劇情上應該說會有各種可能性吧,大家可以期待一下。其實也就是我們想有更多的時間,去思考這些人物還能有什麼樣的發展方向和故事。

影橙club

  在劇本創作方面,您有哪些經驗和感悟與同行、行業新人分享?您認為要想創作出優秀的劇本需要考慮哪些因素?

袁子彈

  我覺得首先第一點是保持一顆敬畏的心,就是對自己的職業始終有一份尊重和熱愛。那我其實在《歡樂頌》中學到的一個最重要的東西就是,跟著我們的導演孔導、簡導學到的他們那一種非常嚴謹的工作態度。拍攝之前導演會讓我們把劇本整個誦讀一遍,然後看哪些句子可能不符合人物風格,哪些地方需要調整,包括我們的各部門的道具、服裝都會有很多的東西準備好,儘可能的去幫助人物塑造。包括演員,為了我們的角色去做健身,去挑選合適自己的衣服等等。我覺得這真的是給我一個非常大的鼓舞,就是我們這行有人非常認真的在為了一個項目全力以赴,我覺得這點是最重要的,就是帶著你最初的熱情去做事兒,然後對自己的職業存一份敬畏之心。其次,第二點就是始終堅持寫的節奏。就是不管你暫時在低谷中還是說很順利,都要去寫。因為我覺得不寫作就非常難撿起來,寫電視劇確實是腦力和體力都需要的勞動。所以不要因為一時的得失,去影響自己的工作狀態,還是要保持寫。而且我的感覺是,越有規律越可能完成一個好的創作。然後我覺得新人確實是要抵抗住“誘惑”,就是不要只是為了錢,或者為了某一個項目看著紅火就去做。究其根本,還是要考量自己的能力、喜好,就是要考慮能不能做這個項目,能不能做好這個項目,以這種方式去挑選。再一個儘可能挑選好的就是合作團隊,當然早期可能很難有挑選的餘地,那麼早期就是更多去發揮自己的才華。我覺得現在其實還是需要很多年輕的血液,影視業也在蓬勃發展。所以總體來說,只要你有才,我覺得被發現的幾率還是很大的。創作出優秀的劇本我覺得沒有太多的因素,其實就是選擇適合自己的題材,然後投入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情感去寫。不適合的題材我其實也經歷過,就是費了很大的力出來的結果卻很不如所料,所以我覺得能拒絕的話還是儘量的選擇適合自己的題材。當然,首先得了解自己適合什麼。然後就是有空的時候多打開一點閱讀面和觀看面,這樣有助於學習一些技巧。包括可以看一些前輩們的劇作,可以很直觀的學到一些東西。最後就是不要想太多,因為我覺得我們這行就比較成熟的老師,他們都有大量的作品,很少的編劇是一戰封神,大部分編劇就是在成名之前都走過很漫長的道路。所以我覺得要放輕鬆心態,認真去做每一個項目,我覺得這個是最重要的。至於項目能給你帶來什麼,到底能不能播、什麼時候能播,這不是一個編劇所能控制的,我們所能控制的就是手頭的劇本。達到本人最好的水準,這個也是重要的,就是你寫每一個劇本的時候,全力以赴並且享受其中的快樂。我覺得最幸福的一點就是寫劇本的時候確實是挺開心的,有時候寫一兩場戲能夠打動到自己,這種快樂最實在。

結語

  袁子彈認為,做編劇要保持一顆敬畏的心,對自己的職業始終有一份尊重和熱愛,面對爭議、面對關注時更要記得作品創作的核心是優秀的、足以打動觀眾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