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推動科技創新成效獲國務院表彰

北京推动科技创新成效获国务院表彰

在世界上首次發現三重簡併費米子,率先完成釀酒酵母12號染色體的設計與人工化學合成,研製出全球首個商用“深度學習”神經網絡處理器寒武紀……2017年,一批重量級原始創新成果在北京湧現。這成績,得益於北京市圍繞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所推進的多項改革和創新。近日,在《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對2017年落實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幹成效明顯地方予以督查激勵的通報》中,北京市因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自主創新、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落實國家科技改革與發展重大政策等成效顯著,受表彰並獲得相應激勵。

設基金瞄準高端“硬技術”

2017年,北京以“三城一區”為主平臺,以重大項目和科學工程為抓手,確定了215個工作任務和重點項目,經第三方機構跟蹤評價,完成率超過96%。

北京還出臺支持建設世界一流新型研發機構實施辦法,探索與世界接軌的科研管理與運行機制,啟動全球健康藥物研發中心、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等研發機構建設。

北京市出資200億元,設立科技創新基金,吸引社會資本共同投資高端“硬技術”創新,計劃未來5年力爭規模達到1000億元以上。另外,北京發佈高精尖產業標準和產業類別目錄,促進和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等10個重點產業發展。

2017年,北京地區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達到5.7%,居全國首位;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共計78項,佔全國通用項目獲獎總數的36.1%;地區綜合科技創新水平位居各省區首位。

投1.4億支持兩千多創新券項目

每串葡萄上都有二維碼,手機一掃,葡萄的所有信息就呈現眼前。在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和北京市農村遠程信息服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幫助下,北京南山居葡萄採摘有限公司搭建起一套葡萄溯源系統,這家企業還申請了首都科技創新券,抵扣了14萬元研發經費。

創新券,是北京扶持中小創新企業的一個創新。小微企業和創業團隊持創新券,購買高校院所的科研服務。市科委統計數字顯示,截至目前累計投入使用1.4億元創新券資金,支持2115家小微企業和111家創業團隊,合作開展了2402個創新券項目。

除了創新券,北京市還通過一系列政策支持科技成果轉化,《北京市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實施方案》,從彙集發佈科技成果信息、釋放創新主體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活力等10個方面提出36項重點任務;開展收益分配和崗位管理改革,鼓勵在高等學校設立科技成果轉化崗位。隨著系列政策實施,首都科技服務業發展迅猛,2017年前三季度實現增加值達2312.3億元。

京版“28條”激勵科研人員

他提到的新政策是指為推進《北京市進一步完善財政科研項目和經費管理的若干政策措施》落實,北京市計量檢測科學研究院所出臺的新規。

早在2016年,《北京市進一步完善財政科研項目和經費管理的若干政策措施》就在全國率先出臺,賦予單位和科研人員更多“自主權”,被稱為“28條”。“28條”明確提出從科研經費中列支的編制內有工資性收入科研人員的績效支出,一次性計入當年本單位工資總額,但不受當年本單位工資總額限制。

吳曉昱說,院裡專門設立科研激勵費,在工資總額之外,可把總項目經費不超過20%的部分用於科研激勵,2016年科研激勵費31萬元,去年已增至79萬元。

北京還在中關村示範區率先開展股權激勵試點,截至目前,中關村共有105項國有企業、高等學校、研究機構的股權和分紅激勵試點方案獲得批覆,405名科研和管理人員獲得股權。(任敏丨北京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