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年前的今天,是大唐的最後一天,但並不可悲

1111年前的今天,是大唐的最後一天,但並不可悲

1

今天是全天下母親的苦難日。

母親節,是母親分娩的日子,是母親的苦難日。而有時候,她們的苦難還不止這些。

1000多年前,有位母親,她丈夫早逝,兒子才四歲,家無分文,靠什麼吃飯?拿什麼上學?

一連串的打擊,沒有擊垮這個女人。她幫人做事,賺錢養家;沒錢上學,她親自教兒子讀書、背誦古詩文;沒有筆寫字,那就折草木為筆,在沙地上練習;她教他如何做事,如何為人……

1111年前的今天,是大唐的最後一天,但並不可悲

多年以後,這個孩子不負母親教誨,終於成才,這個孩子叫歐陽修。他的母親鄭氏被尊稱為歐母,與孟母、岳母一樣,都是偉大的母親。

也正是有此經歷,所以歐陽修能在多年後,寫下了 “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 的千古名句。

苦難,不會擊垮一個強大的母親,他們會因此變得更強大。

2

今天是10年前汶川的苦難日。

10年前的今天,汶川遭遇了8級大地震。短短一瞬間,無數人失去生命和家園。地震過後的汶川,房塌地陷,滿目瘡痍。

國家以最快的速度派人救援、派物資支援,全民也高度關注,許多人伸出援助之手,這期間也湧現出了許多可歌可泣的人物。

1111年前的今天,是大唐的最後一天,但並不可悲

與此同時,重建汶川的腳步也在加緊。

2008年5月24日,北京市首批赴川醫療隊員為受災群眾檢查身體併發放藥品。

2009年5月5日,什邡北京小學主體建築已經建成,9月份新學期,災區的小學生們搬進了漂亮的新教學樓裡。

……

2017年,39個國定重災縣地區GDP達到6829.7億元,總量是2008年的3倍。

2018年5月12日,汶川十年,鳳凰涅槃。

地震過去了,廢墟沒有了,全中國人們對汶川的關注沒有因此消失。真情還在,期望還在,那股子凝聚力不僅還在,而且與日俱增。

多難興邦。苦難,不會擊垮中國,我們會因此變得更團結,更強大。

3

今天是1111年前唐朝的苦難日。

1111年前的今天,即公元907年5月12日,唐代最後一位皇帝李柷,發佈了《禪位冊文》。他要把皇帝的位置禪讓給梁王朱全忠,也就是臭名昭著的朱溫。

無論時人還是後人,誰都知道“禪讓”是怎麼一回事。

1111年前的今天,是大唐的最後一天,但並不可悲

但無論如何,大唐不再,帝國覆滅。這個存在了290年的東方帝國,從此消失了。後人對大唐帝國的憧憬,至今仍念念不已。

唐以後是紛亂的五代十國,再以後是宋。後人給宋朝貼了很多標籤,重文抑武、積貧積弱、稱臣納貢、靖康恥、崖山之戰無中國等等,多是負面評價。

實際上,宋朝是個文化燦爛的時代。

4

以飲食為例,現代人有很多習慣,都是源於宋朝。

比如,以前人們每天只吃兩頓飯,到了宋朝,大家開始一天三餐;以前吃飯,基本都是一人一案的分餐,而圍著一張桌子吃飯的合餐,便始於唐末五代而自宋以後盛行;宋代之前,城市有宵禁之制,晚上不可以隨意出門,宋朝不再執行宵禁,開放夜市,人們便可以在晚上吃宵夜咯。

1111年前的今天,是大唐的最後一天,但並不可悲

尤其是文化方面,正如明代文學家宋濂所說, “ 自秦以下,文莫盛於宋。” 陳寅恪也說,“ 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

宋朝火器的發展,已經十分成熟。《武經總要》上,記載了許多火器,如火球、火槍、火箭、火炮、火蒺藜等等。其中,光是火炮樣式就有十幾種。

至於大家印象中的弱宋,也有歷史原因。

畢竟,從來沒有哪一個大的王朝,如宋朝般,四面受敵,強敵環伺。儘管如此,宋朝對外作戰中,依然能夠勝多負少。即便是面對強悍的蒙古鐵騎,宋朝依然能夠撐住百年。單是釣魚城之戰,我們也挺了36年。

你看,即便是軍事方面,宋朝也沒有那麼弱。

5

春秋戰國,500餘年戰亂,而後有強大秦漢;魏晉南北朝,400餘年戰亂,而後有興盛隋唐;五代十國,50餘年戰亂,而後有燦爛宋朝;蒙古鐵蹄,100餘年戰亂,而後有強悍大明。

您看,中華民族經歷過一次又一次的苦難,但我們不僅沒有倒下,而且會勇敢的站起來,埋頭苦幹,追求發展,直到屹立在世界之巔。

1111年前的今天,是大唐的最後一天,但並不可悲

苦難,不會擊敗中華民族,相反,我們會兼併吸收,並且因此變得更強大。

分久必合,衰極而盛,一直都是歷史的規律,不是嗎?

腐朽的晚清,紛亂的民國,已經過去了。從建國到改革開放再到今天,69年了,我們正在一點點見證著逐漸強盛的祖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