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文人,做了一件事,有家族為他守墓800年

這個文人,做了一件事,有家族為他守墓800年

清代黃景仁曾經寫過一首《雜感》,裡面有一句至今仍流行的話“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唐代的楊炯,在他的《從軍行》中,也說過“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書生真的沒用嗎?當然不是。

岳飛之後,曾有一文人,在大宋生死存亡之際,救了大宋,這個人叫虞允文。

這個文人,做了一件事,有家族為他守墓800年

▲虞允文畫像

1

虞允文(1110年—1174年),隆州仁壽(今四川眉山)人,44歲參加科舉考試,中進士。

44歲考中進士,倒不是因為他笨。實際上他小時候很聰明,七歲就能寫得一手好文章。不過因為母親去世,父親不容易,所以他一直陪在父親身邊。直到父親去世,他才去參加考試。

蜀中人士向來耿直中正,但當時秦檜當權,所以虞允文未能得到重用。秦檜死後,他才得以步步高昇,一直做到中書舍人。

1149年,完顏亮殺死金熙宗,大肆捕殺宗室,自立為帝。當時,女真內部矛盾激化,戰爭不斷,苛捐雜稅繁多,以至於出現吃野菜,賣妻女甚至自賣為奴的情況。

完顏亮有三個願望:國家大事我做主;活捉他國國君問罪;娶全天下美女做老婆。

稱帝后,為了轉移內部矛盾,也為了滿足自己的野心,完顏亮先是遷都北京,再遷到汴京;緊接著“造通州戰艦數千支”;強徵百姓開通280裡陸路以通船……

完顏亮要幹什麼,誰都知道,但趙構不知道。

這個文人,做了一件事,有家族為他守墓800年

▲電視劇《精忠岳飛》中的趙構形象

2

但此時距“紹興議和”已經快20年,宋高宗趙構已然忘了北方的危險。當聽有人說金國要南下時,趙構甚至勃然大怒:我們和金國和好多年了,金國不會背叛約定的,你們不要造謠!

1161年,完顏亮舉兵40萬,戰馬80萬,馬不停蹄地向南而來。負責淮西的王權嚇跑,一直跑到採石磯(今馬鞍山採石磯)才停下來。虞允文奉命到採石磯犒師,安撫這些士兵,這時候完顏亮已經到達長江北岸,隨時準備渡江。

面對滔滔長江,完顏亮放出大言:最短一月,最長100天,我就能滅了宋。

此時的宋軍什麼情況呢?

一方面,王權跑了,剛任命的負責人李顯忠又沒到,而虞允文就是個文官,可以說是群龍無首;另一方面,宋軍僅有18000人,且是新敗之兵,各個丟盔棄甲,靠著解鞍的馬,毫無鬥志。以如此之軍對抗號稱百萬的金軍,無異於以卵擊石。

這個文人,做了一件事,有家族為他守墓800年

▲虞允文雕像

3

長江是最後的屏障,可以這麼說,金軍一旦渡過長江,大宋將面臨滅國之災。

要等李顯忠肯定來不及了,虞允文決定親自上前線!他集合三軍,神情堅定:“金軍渡江之後,我們還能逃到哪裡?憑藉長江天險,我們可以戰勝!報效國家的時候到了!”

士兵們被感化了,他們士氣高昂,人人振奮,只等決戰。

虞允文安排好騎兵和步兵後,又把戰船隻分為五隊,一隊在江中,兩隊停泊在岸,另外兩隊隱蔽在。金兵渡江,完顏亮親自指揮,幾百艘大船迎風駛來。

登岸後,宋軍頑強抵抗,虞允文部下時俊親自舞刀上陣,士兵大受鼓舞,金兵受挫。同時,江面宋軍也進攻金兵戰船,他們如利刃般,把金兵戰船攔腰折斷。

虞允文又派人躲在山後面搖動旗幟,敲著鼓繞到江邊來。金兵以為是援兵到來,紛紛逃命。

金人使反間計,未成。

這個文人,做了一件事,有家族為他守墓800年

▲連環畫《採石磯大捷》

4

在虞允文的指揮下,這支只有18000人的宋軍,大敗號稱40萬(宋史記載)的金軍,這就是著名的“採石大捷”。

完顏亮很生氣,殺了幾千逃兵,他下達死令:三日渡江,否則格殺勿論!這句話徹底斷送了他的性命,他被部下刺殺。

隨後,金國議和。

虞允文從此揚名天下。

這個文人,做了一件事,有家族為他守墓800年

▲虞允文雕像

虞允文去世四年後,宋孝宗命宋氏家族為其守墓。宋家人做到了,世世代代為虞允文守護墓地,一直到如今,已經有八百多年。宋家的話是:宋氏不絕,守墓不止。

這個家族在歷史上並沒有多大名氣,但我認為,宋家不輸歷史上任何一個牛逼的家族。

800多年後,毛主席在讀書時,看到了他的事蹟,為他寫下八個字:偉哉虞公,千古一人!這八個字已經鐫刻成碑,立於墓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