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白銀的鄉愁都化作“鄉饞”

每一道美食都有它的故鄉

離家久了才發現

時常想起家鄉的美食

“鄉愁”一不小心就成了“鄉饞”

唾液和思念一起狂飆。

後來啊,鄉愁就是一口故鄉的味道

我在這頭,想念在那頭。

那白銀人的“鄉饞”都是什麼呢

必然是讓人心心念唸的白銀特色美食

水川長面、酸辣肉、羊羔肉什麼的各來幾份!

當白銀的鄉愁都化作“鄉饞”

當白銀的鄉愁都化作“鄉饞”

魅力銅城 多彩白銀

白銀市地處黃河上游、絲路古道、甘肅中部,是全國唯一一座以貴金屬命名的城市。獨特的區位優勢,便利的交通條件,多元的文化傳承,優美的自然風光,孕育了白銀豐富的旅遊資源。也創造了白銀當地獨一無二的美食文化。旅遊六要素“吃、住、行、遊、購、娛”,排在第一位的便是“吃”。一段完美的旅程,離不開美食對味蕾的滋養。

水川長面

當白銀的鄉愁都化作“鄉饞”

長面是白銀一帶居民最喜食的麵食之一,它以噴香可口、味道鮮美著稱,流傳於白銀區黃河兩岸。水川長面用料講究,工藝獨特,做工精細,製品形狀長如絲,細而均勻,煮熟後不易斷裂,加之配入獨特的調料,品而食味鮮美,食而百吃不厭,故受到大人小孩的喜愛。

酸爛肉

當白銀的鄉愁都化作“鄉饞”

酸爛肉是以大肉為原料,先選擇上好、新鮮的大肉,將其放在沸水鍋裡煮爛後撈出並切成細塊,然後,在另外一口鍋倒到入一定量的陳醋,再將已經切成細塊的大肉倒入,而後加入各種佐料,拌勻。也可加粉條、酸菜等。烹煮上兩、三分鐘後,即可食用。其肉肥而不膩,味道酸辣可口。 是甘肅中部地區的家常菜之一。

東灣驢肉

當白銀的鄉愁都化作“鄉饞”

東灣驢肉之所以成為一道特色美食,除了特殊的歷史淵源外,製作手法更是十分地道。關鍵是在“煮”上特別講究,其中的秘訣主要是“一泡二焯(chāo)三慢煮”。相對於煮肉來說,切肉反倒顯得輕鬆不少,因為驢肉中所含筋腱較多,過厚不易咀嚼,因此一般都切成薄片,切肉時也要根據肉的紋理來切,這樣才能讓肉片平整,更加美觀。

靖遠羊羔肉

當白銀的鄉愁都化作“鄉饞”

靖遠羊羔肉通過爆炒、紅燒、黃燜、幹炸、燒烤、清燉、清蒸等工藝進行加工,味道美妙,營養豐富。古今往來,羊羔肉一直作為靖遠人待客的美食佳餚備受推崇。具有溫中補氣、健胃益腎之功效,已走出靖遠,成為華夏飲食文化一朵絢麗的奇葩。

灰豆飯

當白銀的鄉愁都化作“鄉饞”

灰豆飯在西北深受歡迎,除了面香豆綿,製作手法更是十分地道。關鍵是在“扁豆烹調”上特別講究,其中的秘訣主要是“一洗二炒三燉”。將當地特產扁豆洗淨入鍋慢火小炒至焦香,加入小蘇打炒至顏色發紅,加水大火後中火燉扁豆到熟爛,下入手擀切塊的寸寸面,出鍋撒上蔥花。吃了一碗還想一碗!

一窩絲

當白銀的鄉愁都化作“鄉饞”

一窩絲,又叫金絲餅、盤香餅,是甘肅白銀市的地方傳統麵點,具有色淡黃,味甘甜,質酥脆的特色。其特殊的拉麵製作工藝及當地原生態綠色胡麻油精製的一窩絲,因色相(金黃)口感俱佳(剛出爐的皮兒酥脆,瓤散軟,入口即化;晾乾或者微波爐再烘乾之後通體鬆脆;細品之芳香綿長),更受歡迎。

釀皮

當白銀的鄉愁都化作“鄉饞”

釀皮子是西北地區人民最喜愛的風味小吃之一。雖然它習慣上被稱為“小吃”,但釀皮卻以其獨到的製作工藝和風味,在小吃屆中獨樹一幟。釀皮子是一種獨特的麵食,既可作為主食,也可作為零食,清涼可口,開胃解暑。

漿水面

當白銀的鄉愁都化作“鄉饞”

漿水面的做法歷史悠久,在製作過程中您也能感受到這種特色美食的魅力。漿水面在做之前首先要熗漿水,就是在鍋裡放入適量植物油,加熱,然後放入鹽、蔥花、辣椒絲等炒成焦黃後,及時把漿水倒入鍋中,稍煮即可盛出。把熗好的漿水澆在煮好的麵條上,帶些許“酸菜”,撒上蔥花、香菜等製作的一種麵條,再搭配一份虎皮辣子,酸爽可口。

五佛大碗魚

當白銀的鄉愁都化作“鄉饞”

五佛大碗魚選用五佛鹹水魚塘打撈的新鮮黃河鯉魚為食材,魚切成大段,烹炸片刻,直至炸到外焦裡嫩。回鍋爆炒,加入些許醬油和秘製調料。加入適量的溫開水烹煮約20分鐘後,撒入切好的蒜苗和香菜就可以出鍋了。大碗魚的標配就是五佛豆腐,傳統工藝製作的五佛老豆腐入口味道濃郁,質地勁道,豆香味足。

大肉面

當白銀的鄉愁都化作“鄉饞”

白銀的大肉面可以說是這個城市最有特色的風味食品。製作時採用了牛肉拉麵的方法制面,然後熬製雞湯和豬骨,再用製作包子和餃子剩下的碎豬肉餡炒制香噴噴的豬肉臊子,最後配上蔥花和香菜等輔料,再加上鮮亮的紅油辣子,一碗香撲撲,熱騰騰的大肉面就這樣出鍋了。

當白銀的鄉愁都化作“鄉饞”

當白銀的鄉愁都化作“鄉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