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白银的乡愁都化作“乡馋”

每一道美食都有它的故乡

离家久了才发现

时常想起家乡的美食

“乡愁”一不小心就成了“乡馋”

唾液和思念一起狂飙。

后来啊,乡愁就是一口故乡的味道

我在这头,想念在那头。

那白银人的“乡馋”都是什么呢

必然是让人心心念念的白银特色美食

水川长面、酸辣肉、羊羔肉什么的各来几份!

当白银的乡愁都化作“乡馋”

当白银的乡愁都化作“乡馋”

魅力铜城 多彩白银

白银市地处黄河上游、丝路古道、甘肃中部,是全国唯一一座以贵金属命名的城市。独特的区位优势,便利的交通条件,多元的文化传承,优美的自然风光,孕育了白银丰富的旅游资源。也创造了白银当地独一无二的美食文化。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排在第一位的便是“吃”。一段完美的旅程,离不开美食对味蕾的滋养。

水川长面

当白银的乡愁都化作“乡馋”

长面是白银一带居民最喜食的面食之一,它以喷香可口、味道鲜美著称,流传于白银区黄河两岸。水川长面用料讲究,工艺独特,做工精细,制品形状长如丝,细而均匀,煮熟后不易断裂,加之配入独特的调料,品而食味鲜美,食而百吃不厌,故受到大人小孩的喜爱。

酸烂肉

当白银的乡愁都化作“乡馋”

酸烂肉是以大肉为原料,先选择上好、新鲜的大肉,将其放在沸水锅里煮烂后捞出并切成细块,然后,在另外一口锅倒到入一定量的陈醋,再将已经切成细块的大肉倒入,而后加入各种佐料,拌匀。也可加粉条、酸菜等。烹煮上两、三分钟后,即可食用。其肉肥而不腻,味道酸辣可口。 是甘肃中部地区的家常菜之一。

东湾驴肉

当白银的乡愁都化作“乡馋”

东湾驴肉之所以成为一道特色美食,除了特殊的历史渊源外,制作手法更是十分地道。关键是在“煮”上特别讲究,其中的秘诀主要是“一泡二焯(chāo)三慢煮”。相对于煮肉来说,切肉反倒显得轻松不少,因为驴肉中所含筋腱较多,过厚不易咀嚼,因此一般都切成薄片,切肉时也要根据肉的纹理来切,这样才能让肉片平整,更加美观。

靖远羊羔肉

当白银的乡愁都化作“乡馋”

靖远羊羔肉通过爆炒、红烧、黄焖、干炸、烧烤、清炖、清蒸等工艺进行加工,味道美妙,营养丰富。古今往来,羊羔肉一直作为靖远人待客的美食佳肴备受推崇。具有温中补气、健胃益肾之功效,已走出靖远,成为华夏饮食文化一朵绚丽的奇葩。

灰豆饭

当白银的乡愁都化作“乡馋”

灰豆饭在西北深受欢迎,除了面香豆绵,制作手法更是十分地道。关键是在“扁豆烹调”上特别讲究,其中的秘诀主要是“一洗二炒三炖”。将当地特产扁豆洗净入锅慢火小炒至焦香,加入小苏打炒至颜色发红,加水大火后中火炖扁豆到熟烂,下入手擀切块的寸寸面,出锅撒上葱花。吃了一碗还想一碗!

一窝丝

当白银的乡愁都化作“乡馋”

一窝丝,又叫金丝饼、盘香饼,是甘肃白银市的地方传统面点,具有色淡黄,味甘甜,质酥脆的特色。其特殊的拉面制作工艺及当地原生态绿色胡麻油精制的一窝丝,因色相(金黄)口感俱佳(刚出炉的皮儿酥脆,瓤散软,入口即化;晾干或者微波炉再烘干之后通体松脆;细品之芳香绵长),更受欢迎。

酿皮

当白银的乡愁都化作“乡馋”

酿皮子是西北地区人民最喜爱的风味小吃之一。虽然它习惯上被称为“小吃”,但酿皮却以其独到的制作工艺和风味,在小吃届中独树一帜。酿皮子是一种独特的面食,既可作为主食,也可作为零食,清凉可口,开胃解暑。

浆水面

当白银的乡愁都化作“乡馋”

浆水面的做法历史悠久,在制作过程中您也能感受到这种特色美食的魅力。浆水面在做之前首先要炝浆水,就是在锅里放入适量植物油,加热,然后放入盐、葱花、辣椒丝等炒成焦黄后,及时把浆水倒入锅中,稍煮即可盛出。把炝好的浆水浇在煮好的面条上,带些许“酸菜”,撒上葱花、香菜等制作的一种面条,再搭配一份虎皮辣子,酸爽可口。

五佛大碗鱼

当白银的乡愁都化作“乡馋”

五佛大碗鱼选用五佛咸水鱼塘打捞的新鲜黄河鲤鱼为食材,鱼切成大段,烹炸片刻,直至炸到外焦里嫩。回锅爆炒,加入些许酱油和秘制调料。加入适量的温开水烹煮约20分钟后,撒入切好的蒜苗和香菜就可以出锅了。大碗鱼的标配就是五佛豆腐,传统工艺制作的五佛老豆腐入口味道浓郁,质地劲道,豆香味足。

大肉面

当白银的乡愁都化作“乡馋”

白银的大肉面可以说是这个城市最有特色的风味食品。制作时采用了牛肉拉面的方法制面,然后熬制鸡汤和猪骨,再用制作包子和饺子剩下的碎猪肉馅炒制香喷喷的猪肉臊子,最后配上葱花和香菜等辅料,再加上鲜亮的红油辣子,一碗香扑扑,热腾腾的大肉面就这样出锅了。

当白银的乡愁都化作“乡馋”

当白银的乡愁都化作“乡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