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點理財經驗也沒有,應該如何賺更多錢

hi,融粉們,晚上好!記賬、強制儲蓄等是理財最重要的一部分,必須要清楚地熟悉和了解自己的財務狀況,即收支、資產和債務情況,然後做到量入為出,理性消費。只有自己有了一定的資金積累,才能夠通過理財來獲取收入。

理財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很重要,因此我們在個人理財過程中,一些基本的個人理財知識還是需要了解的。

一點理財經驗也沒有,應該如何賺更多錢

01瞭解自身情況

  • 瞭解自己處於何種理財階段

人生有六大階段:單身期、家庭形成期、家庭成長期、子女大學教育期、家庭成熟期、退休期。不同階段的生活重心和所重視的層面不同,理財目標會有所差異,設定目標須與人生各階段的需求配合。

  • 測試風險承受能力

風險偏好是所有理財計劃的重要依據之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不做不考慮任何客觀情況的風險偏好假設。如一些人把大部分錢放在股市,而沒多考慮家庭責任,這時,其風險偏好就有點偏離自身能承受的範圍了。

  • 設定理財目標,回顧資產狀況

明確自己的理財計劃,諸如購房、買車、償債、退休儲蓄、教育儲蓄等,都可設定為理財目標,但需要從具體時間、金額等來定性、定量地進行理清。而知道有多少財可理,是理財最基本的前提,對個人資產的回顧,主要是將自身資產按有關類別進行盤點,包括金融性資產(銀行存款、債券、股票、基金等)、固定資產(房產、汽車等)。

一點理財經驗也沒有,應該如何賺更多錢

02合理的配置資產

把大部分的資產都放在低風險的貨幣基金或者銀行中,是不可能跑贏通貨膨脹的,收益往往與風險相伴相生。但是如果都投入到股票、基金等高風險理財產品中,對於心理承受力差的朋友,就有可能造成很大的壓力,這是所有投資者都不想有得一種心態。所以,做一個合理的資產配置很重要。

我們應該把錢分成四份,具體可以參考標準普爾家庭資產象限圖。但是堅決不能照搬下圖個象限的比例。比如,一個家庭如果年收入50萬,那拿出10萬塊錢來購置意外、重疾等保險好像會成為負擔了吧。所以像這種流行的資產配置圖並不一定適合每一個家庭。要在哪一個象限分配多少資金,最終還是應該取決於個人對於風險的偏好和家庭的收支情況。

一點理財經驗也沒有,應該如何賺更多錢

理財界還有個很著名的法則“80法則”,比如說我今年25歲,那麼我可以用來投資高風險的的資產就是(80-25)=55%,也就是說,我可以拿出55%的資產投入股票、基金等高風險高收入的類別中。其餘的45%除了支付日常的房租、水電等可以用來投資固收類產品。當然了,對於保守型的投資者來說,也可以將80改為60等等,一切都以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為依據。

03保護好自己的本金

理財最重要的是實現財富的增值,但是最最重要的還是保本,然後再考慮收益。只是,如果把所有的錢都躺在銀行卡里睡大覺,每年的GDP和CPI都把自己的財富稀釋掉了。又何來的保本這麼一說呢?其實,市場上還是有很多風險較低的理財服務的。

04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渠道

很多人都認為理財=投資,然而事實上並不是這樣的,其實投資可以看做是理財中的一部分。理財是對財富的長遠和全盤規劃,運用各種投資產品做組合,分散風險、實現目標收益率的一種手段。而投資是將現有的財務投入到一項自己認為有價值的產品,比如房產、股票、基金、古玩等,使財富實現增值,但是卻有一定的風險。

05學會投資自己

投資自己永遠的都是最好的投資方式。

多讀書、讀好書, 不要侷限於同一種類型,應該要廣泛涉獵,這樣可以剛好的開拓自己的視野。人生在世,我們肯定有好多事情是經歷不到的,讀書就可以彌補這方面的缺陷。

這裡推薦幾本關於投資的書,比如入門級的《小狗錢錢》、《窮爸爸富爸爸》,投資聖經《聰明的投資者》,雖然自己的工作內容與此無關,但是作為業餘的興趣愛好該投入學習的時候還是不能拖延的。

一點理財經驗也沒有,應該如何賺更多錢

還有投資自己很重要的方式就是藉助於互聯網平臺,有一系列的網絡平臺可以滿足自己對於各個方面知識的需求,基本上,只要你想學,網上肯定就會有資源。

總結

最後要說的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在投資理財過程中,一定要擺正自己的心態,總想著用投機的心態,一夜暴富是不現實的而且也存在很大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