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灰堆:非書勝於書、非畫勝於畫

锦灰堆:非书胜于书、非画胜于画

锦灰堆:非书胜于书、非画胜于画

錦灰堆又名八破圖,是中國傳統藝術珍品之一,以畫殘破的文物片段堆棧構成畫面,包括集破、集珍、打翻字紙簍等方式。起於元,盛於清末。

锦灰堆:非书胜于书、非画胜于画

錦灰堆最早起源於何時,現無準確文獻記載,相傳是元代與趙孟頫齊名的畫家錢選,在一次醉酒後興起,將當天散落在飯桌上的下酒菜吃剩殘物,如蟹腳、蚌殼、蓮房、雞翎、魚刺等、信手繪製成一幅橫卷,並揮筆題款錦灰堆。這可能是錦灰堆最早的歷史記載。

锦灰堆:非书胜于书、非画胜于画

錦灰堆起於明代,最早出現在明代的鼻菸壺上,它源自中國傳統本身,並受到西方物質文明的一定影響,非常真實的描繪古代文人雅士書房所常見的雜物。

锦灰堆:非书胜于书、非画胜于画

錦灰堆具三維視覺藝術特點的寫實畫法。如:古舊字畫、廢舊拓片、青銅器拓片、瓦當拓片、蟲蛀的古書、廢棄的畫稿以及扇面信札等。這些雜物件件呈現破碎、撕裂、火燒、沾汙、破舊不堪的形狀,給人以古樸典雅、古色古香、雅氣橫生、耐人尋味的感覺,有人稱之為“非書勝於書、非畫勝於畫”。因此備受文人雅士的青睞。

锦灰堆:非书胜于书、非画胜于画

非書勝於書、非畫勝於畫,這就是錦灰堆。

锦灰堆:非书胜于书、非画胜于画

錦灰堆起初只是畫家成畫後對剩餘筆墨的幾筆遊戲,通常是對書房一角的隨意勾勒.翻開的字帖,廢棄的畫稿,參差的禿筆,雜亂無章層層疊疊擠入畫紙。看去像是字紙簍打翻了,所以又叫"打翻字紙簍"。

锦灰堆:非书胜于书、非画胜于画

創作錦灰堆,一般是在畫紙上先框定輪廓,形狀不拘、然後就中設計摹畫若干重疊交錯的小事物,諸如舊書的殘頁,揉皺的畫幅,發黃的報紙,甚至門券郵票等等,只要上面有書有畫即可,而且大多還是破爛的面貌,活像灰堆裡拾出來的,這就是錦灰堆名稱的由來。

锦灰堆:非书胜于书、非画胜于画

由於繪製錦灰堆技術含量高,繪畫者需多才多藝,要善寫真、草、隸、篆以及能模仿各家字體和善畫花鳥魚蟲、山水人物,熟知各種碑拓、青銅器造型、能篆刻各種印章、等等絕活。

锦灰堆:非书胜于书、非画胜于画

製作難度大,耗時之長,勝任者極少,所以日漸萎縮,終成絕響。解放前後極少善畫者因年事已高難以勝任,使錦灰堆這一傳統技藝走向失傳。2013年5月“錦灰堆”被列入山東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