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忽視的女性卒中

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女性患卒中的風險不僅不低於男性,反而高出了接近一倍,尤其是中老年女性!但大家的認識往往還很落後,並且常常因為症狀不明顯而錯過了最佳的救治時間。那麼你是否屬於女性卒中高危人群?又該如何防治?

不容忽视的女性卒中

女性面臨著更大的卒中風險

早在2004年,波士頓大學醫學院Sudha Seshadri博士主導的一項研究報告稱,55歲以上的女性,在有生之年中被診斷出乳腺癌的幾率是1/9,而患卒中的幾率卻是1/5,而男性在有生之年中患卒中的風險則為1/6。這是一個令人震驚的數字,Seshadri博士認為,“這意味著卒中就像心臟病一樣,是一種女性疾病。”Seshadri收集的研究數據來自於5000名“弗明漢心臟病研究”中未患卒中的中年受試者,並對其進行2年一次的隨訪,研究計劃進行40年,直到有患者被確診為第一次卒中。在隨訪中,有859名受試者發生了第一次卒中,並且,其中大部分卒中患者(約86%的人)都是缺血性卒中——由於斑塊切斷了腦部供血。

研究團隊按55歲、65歲、75歲和85歲的年齡分類計算了卒中的風險:55歲的女性卒中的終生風險約為20%。年齡在65歲和75歲的男性和女性的風險相同,但在85歲時,男女終生卒中的風險都會降低。

托馬斯傑斐遜大學的臨床神經病學教授,卒中專家Edgar J. Kenton博士指出,這一消息證實了他長期以來的懷疑:“女性面臨著重大的卒中風險。”Kenton並沒有參與這項研究,他認為,以往的卒中研究和早期的心臟研究一樣,都集中在男人身上,這可能給女人一種錯誤的安全感。

女性卒中症狀更不典型

根據美國卒中協會的統計,和2004年的327000卒中女性患者相比,2007年患卒中的女性人數為373000。2007年,有91487名女性死於卒中,有58660男人死於卒中。

美國卒中協會發言人、神經專家Larry Goldstein博士認為,女性的卒中症狀往往很模糊,所以很難被診斷。如果卒中患者未及時確診,可能就無法獲得及時的救治。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回顧了1724名最終確診為卒中患者的記錄。其中9%的男性和13%的女性沒有5種典型的卒中預警症狀:面部、手臂或腿部突然麻木或無力,特別是一

側;突然看不清楚;突然糊塗或說話困難;突然出現行走困難,頭暈或失去平衡;無已知原因突然的劇烈頭痛。

而非典型卒中症狀的女性卒中患者中最常見的主訴症狀為:意識喪失或昏厥、呼吸困難、疼痛和癲癇發作。

女性有更多患卒中的危險因素

洛杉磯的研究人員分析了1999至2002年間超過15000名國家衛生統計中心收集的成年人的數據,研究報告稱,年齡在45歲~54歲之間的女性患卒中的幾率是男性的2倍。女性高卒中的風險因素包括斑塊堵塞腦部動脈、高血壓、高膽固醇、腹部脂肪囤積等。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卒中中心研究員Amytis Towfighi博士說:“只有不到一半的女性瞭解什麼是健康的血壓和膽固醇水平。”更糟糕的是:醫療從業者也低估了女性的風險因素。

哪些女性更容易患卒中?

大原因。

Rexrode的研究小組分析文獻,發現增加女性卒中風險的幾個因素包括:

●10歲前月經來潮

●45歲前絕經

●低水平的激素脫氫表雄酮(DHEA)

●避孕藥的使用

●懷孕併發症的病史也可能意味著更高的卒中風險。研究人員說,這些問題包括妊娠期糖尿病或孕期高血壓。

這些危險因素中有一些是常見的,而且研究人員強調,有一個或多個危險因素的女性也不一定會患上卒中。然而,重要的是醫療保健工作者要意識到這些增加卒中風險的因素,並進一步仔細監測這些高危人群。

如何預防卒中?

1.瞭解卒中

2.控制血壓

Seshadri說,在關注腦卒中危險因素方面,女人需要比男人做得更多。“控制血壓和避免吸菸尤為重要,而保持健康體重和堅持運動會降低血壓,進而降低卒中風險。”她說。

3.防治代謝綜合徵

Edgar J. Kenton博士說,控制血壓可能會消除60%男性和女性患卒中的風險,但我們還有40%沒有高血壓的患者。這些人屬於我們現在所說的代謝綜合徵患者,這是一組風險因素,如肥胖、高甘油三酯和高血糖。他認為,女性可能特別容易患這種代謝綜合徵。

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 news release, Feb. 8,2018

29th International Stroke Conference, San Diego, Feb.5-7, 2004. Abstract 43, Lifetime Risk of Stroke, results fromthe Framingham Study. Sudha Seshadri, MD, assistantprofessor, neurology, Boston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Edgar Kenton, III, MD, clinical professor, neurology, ThomasJefferson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Stroke Conference, Feb. 7-9, 2007, SanFrancisco. Julia Warner Gargano, MS, Michigan StateUniversity, East Lansing. Larry Goldstein, MD, departmentof neurology, Duke University; spokesman, American StrokeAssociation. Amytis Towfighi, MD, UCLA Stroke Center.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Statistics——2007 Updat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