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後誰來種田?

餘才厚

就現在我國農村的情況來看,種地的一般都是一些中老年人,年輕人很少有留在農村種地的,因為年輕人覺得外出打工要比在家種地划算多所以導致了現在農村只有那些50後、60後、70後還留在村裡種地,經營著幾畝土地那些80後90後的人即使沒有讀書沒有工作也不會留在家裡種地。

但是試想一下再過20年這些年過半百的老人肯定都幹不動了,但是那個時候地還是需要有人來種,那些早期在城市裡打工的人還能繼續留在城市裡生活嗎,他們有能力在城市裡定居嘛,答案肯定是否定的,至少有一部人是沒辦法在城市裡生活的,所以這部分不能在城市裡生活的人就需要回鄉種地,年輕時候都沒有種過地老了讓他們回來種地他們肯定不會一心一意的只想著種地畢竟農村人都知道種地的收益並不多,對農民來說只能夠維持基本的溫飽,所以要是靠著種地達到一個較高達到生活水平基本是不可能的。

在這樣的預期下就可能有這樣一種結果和可能——未來農民成為一種職業!隨著現在土地流轉的推行,農村的生產模式也開始做出改變和調整,大規模集中化生產經營,機械化的種植管理模式讓人力得到了解放,大量的機器開始取代人力這樣的模式下只需要少量的技術人員來輔助,所以以後對於農民的培養也是很重要的,因為機械化的生產經營要求農民要具有一定的機械知識,其次還要培養大量的新型技能型農民掌握豐厚的栽培技術,在這樣的需求下以後農民也必將會是一個高新的職業群體。

但是傳統的農業生產模式都注重經驗的積累實踐的嘗試,所以那一批上了年紀的老農其實才是未來農業生產領域的寶貝專家,他們有著農業生產的原始天然的技術,是一批有技術的農民,他們還具有最原始的生他觀祈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當然對生態環境是非常重視的,但是未來那一批農民他們因為年輕的時候跟土地沒有什麼淵源當然也就不具備一定的技術沒有對土地的執念也可能因為不具有這些品質而導致農技斷層,所以如果要保證未來農業的健康綠色發展還是要積累這些老農的經驗而不能只靠技術!


新農村的日與夜

我們這代農二代正好在50歲,土地還是農二代種的多,一是土地是他們的命根子,再就是現在80後的我們對農業機械接觸的多,對土地的瞭解也透徹,像大家說的,和美國一樣都變成農場主,這在短時間裡也不現實。

我國人口這麼多,靠地吃飯的就是美國的成千上萬倍,根本沒有可比性,我們農民幹活人工是不打錢的,就這一點是每個種地大戶就比不了的。

20年後一定是智能化和機械化,可是無論怎麼變還是農二代種的地多,他們學習知識,買各種機械,本身就比後來者多許多的優勢,農業也是一個高風險的事業,一般人都不會選它。

20年後種田一定都是特色的,優質的好東西越來越多,科技越發展就會越簡單,到時候一個80歲的老大爺都能種地,何況年輕人。

20年後每個村土地彙集在幾個年輕人的手裡,他們會用更科學合理地方案種植土地,能使土地價值最大化。

這就是我的想法,歡迎評論交流。


田俊超白

邀必答。

中國上下5000年的農耕社會,別說20年後,就再過2000年也是農民種。

今日說90後00後不會種田,那是你想像中城市的農民,他們不會種。可是還有多少農民在農村,過著日出而作的生活……15億口,閉上眼睛想像下,假如你周邊在15萬人圍著你是什麼概念?你看到了多少90後00後的農民。


優福臨

往後的農業發展應該會規模化,機械化,專業化。人口大量湧向大城市,東部地區,中西部人口減少,土地空置變多,也為農場式種養殖提供基礎,所以那時一人管理上百畝地將變為常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