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 實施“四大戰略”聚力振興發展

核心閱讀:

佳木斯市自覺將習近平總書記對我省重要講話精神內化為謀劃發展、推動落實的科學方法,主動把佳木斯置於全省、全國大局,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按照做好“三篇大文章”、“五個要發展”、“五頭五尾”的要求和“三長三短”的辯證方法,找準自身定位,審視優勢短板、謀劃思路出路,完善提出了實施農業富民、工業強市、城市提檔、開放興市“四大戰略”以加快佳木斯振興發展的工作思路。黨的十九大後,他們按照黨中央的戰略安排和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提出的建設現代化新龍江的工作部署,進一步釐清、找準佳木斯振興發展的歷史方位、發展定位和戰略地位,分階段、分步驟確定了到本世紀中葉的目標任務,全市上下工作方向進一步明確,幹勁力量進一步增強。

現代農業建設繪新篇

黑龍江日報6月1日訊農業興則百業興。

佳木斯 实施“四大战略”聚力振兴发展

百公里綠色稻米長廊開鐮。

這兩年,佳木斯市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農民持續增收為核心,全面推進現代農業建設。

這兩年,佳木斯市以鄉村振興戰略為統領,加快農業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沃野田疇一派生機與活力。

這兩年的答卷可以抽象為佳木斯市農業發展的蓬勃脈動,定格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展探索路徑之中。

佳木斯 实施“四大战略”聚力振兴发展

東極新天府,快樂佳木斯。

佳木斯 实施“四大战略”聚力振兴发展

哈佳快速鐵路試運行。

農民專業合作社不斷興起,富民產業多點開花,循環農業樣板示範帶動,農業龍頭企業強筋壯骨,糧食總產達到142.03億斤,實現“十四連豐”。2016年和2017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13912元、14872元,增長6%和6.9%……

“強”中聚力,科技投入分量重,綠色發展成色亮。

在富錦市現代農業萬畝水田展示區,一塊一公頃的示範田可以種10多個不同品種,一粒水稻種子從催芽到下地,時間差、溫度差、技術差全過程精準把控,智慧農業在這裡展現得淋漓盡致。園區採用“互聯網+農業”的手段,應用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實現水稻生產全程可追溯、農業裝備智能化,智慧農業的“高精尖”,顛覆傳統農業生產方式,不斷刷新人們的想象。

佳木斯市農業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95%,農業標準化率達到85%,農業科技貢獻率達到65%,糧食倉儲能力達到2100萬噸,二、三、四積溫帶水稻種子供應量佔全省水稻種植面積的60%以上。

全市各類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到7935個,流轉土地面積515萬畝,佔集體耕地的42.6%。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實測全面完成。合作社帶著農民抱團發展,不僅特色農產品的種植規模日益擴大,產品品質也得到很大提高,土地效益更是成倍增加。

“調”上發軔,結構調優市場寬,機遇調來好揚帆。

佳木斯 实施“四大战略”聚力振兴发展

佳木斯郊區滑雪場引來八方來客。

從有到優、從量到質,通過農業經營主體帶動,龍頭企業、品牌產品推動,農業供給結構、供給質量雙雙提升。今年,全市種植結構呈現出“一穩、一減、兩增”的特點,新增水稻21.64萬畝、大豆239.15萬畝,調減玉米345.16萬畝,三大作物分別達到834.52萬畝、454.9萬畝和533.97萬畝。

“調”中延鏈條,“調”中抓特色。握緊調結構這把“金鑰匙”,佳木斯在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興農的路上越走勁越足。

佳木斯 实施“四大战略”聚力振兴发展

佳木斯電機股份有限公司工人正在生產。

前不久,在上海舉行的2018中國品牌價值評價信息發佈暨第二屆中國品牌發展論壇上,佳木斯大米躋身中國品牌百強榜,更加堅實了佳木斯大米提升市場競爭力、走好高端路線的品牌自信。

描繪新時代美麗畫卷

黑龍江日報6月1日訊 打開櫃子,拿出嶄新的傳統服裝,鄭重地穿到身上。銀髮、綵衣、笑臉……看著鏡子裡的自己,八岔赫哲族鄉八岔村84歲老人尤桂蘭笑了。

兩年來,佳木斯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振興發展的重要工作,堅持民生至上,不斷加大民生投入,近兩年全市各級財政用於民生支出均佔公共預算支出的近70%。同時,緊緊抓住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佳木斯八岔村並給赫哲族群眾回信的重大機遇,全面落實黨的民族政策,加快發展民族文化旅遊產業,大力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民族地區發展持續加快。

佳木斯 实施“四大战略”聚力振兴发展

夜幕下的地標景觀“知青廣場”。

隨著八岔赫哲新區、村級文化活動中心等基礎設施建設的不斷完善,隨著教育、醫療和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赫哲人過上了和城市人一樣的生活。

“兩年前,總書記冒雨來到八岔村,親切看望了我們;隨後八岔赫哲群眾寫給總書記的信得到重要回復批示。我們銘記教誨、鉚足幹勁,引領赫哲群眾過上好日子。”八岔村村委會主任王洋說。

全村牢記“致富奔小康”的囑託,拓寬赫哲群眾致富路。註冊了“赫鄉田源”農產品地理標識,去年發展芸豆、綠色大豆、高粱等訂單種植1.7萬畝;組建了6家水產養殖合作社,年產25萬斤;建設了天賜湖公園、二道江灘地、伊瑪堪傳習所等文化旅遊設施,開辦赫哲部落魚鍋宴、赫家鱻等特色餐廳,設計“赫鄉民俗遊”、“灘地漁獵體驗遊”線路等。兩年來全鄉累計接待遊客4.2萬人(次),實現旅遊純收入220萬元,八岔村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6102元提高到20996元。

八岔村還與俄那乃村建立友好關係,又與北京果園、浙江花園等國內名村結成友好村,牢記“生活欣欣向榮”囑託,赫哲群眾幸福指數不斷提高。

“總書記的話說得很懇切、很堅定,我們八岔鄉無論幹部還是群眾,都感受到了無窮的信心、力量和希望。”八岔赫哲族鄉黨委書記高學智說。

佳木斯 实施“四大战略”聚力振兴发展

湯原大亮子河國家森林公園裡的遊客。

居住在八岔村,是一種幸福。在每戶村民都有的“標配”小樓中,享受集中供熱、供水和排汙。習近平總書記對少數民族的關愛變為了現實。

生活在八岔村,是一種幸福。兩年來八岔赫哲族鄉加快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基礎設施和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赫哲族群眾實現了病有所醫、學有所教、老有所養、住有所居。

創業在八岔村,是一種幸福。2017年,80後的董建峰和妻子回到八岔村,在天賜湖旁建起了餐館,純淨的湖水養出了肥美的魚和螃蟹,多元化的經營,讓董建峰的餐館賺到了自己十分滿意的收入。

壯闊振興路奮進新時代

黑龍江日報6月1日訊 兩年來,佳木斯市以產業項目建設為抓手,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培育經濟新增長點,以創新和投資驅動戰略為引擎助推工業轉型升級。

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的中建材佳星玻璃(黑龍江)有限公司生產車間裡,人機搭配幹得熱火朝天。這個企業積極推進產業升級和技術改造,擺脫資金壓力實現扭虧為盈。新興產業Low-e玻璃以及鋼化、中空、夾層等深加工玻璃市場開發打開新局面,培育了哈爾濱、大慶等地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重點用戶,釋放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活力。

2017年,“院士專家行”、“央企對接行”、“京佳高端產業對接行動”持續發力,向引入戰略投資者要發展的效應日漸溢出。以產業項目為抓手,積極培育發展新動能,圍繞發展主導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戰略新興產業上項目,2017年全市開復工119項億元以上產業項目中,綠色食品、裝備製造、林木加工項目佔比達到75%以上。

聚力發展新型製造業,潤特科技特種電纜生產線等技術改造順利完成;積極培育農副產品深加工產業鏈,象嶼玉米深加工等一批重大項目實現竣工生產,食品和農副產品加工、裝備製造兩大支柱產業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強。大力培育新材料、清潔能源、生物技術等戰略新興產業,佳電股份10KW高壓核電電機、潤特科技可降解地膜等30個重點新產品投產或試投產,推動新舊發展動能轉換集聚。

在富錦,有多個“大塊頭”項目聚焦“原字號”,把“頭”做強,把“尾”挖深。

投資61億元建設了象嶼金谷糧食全產業鏈綜合服務項目和投資70億元建設萬里利達400萬噸糧食倉儲、120萬噸玉米、40萬噸水稻加工項目。兩個大項目把糧倉填得更滿,把產業鏈拉得更長。

今年,年產10萬噸山梨醇項目在富錦破土動工,強強聯合,優勢互補,將實現產業聚集、資源共享、效益最大化。與此同時,已簽約60萬噸燃料乙醇項目也在積蓄能量,為玉米深加工全產業鏈的枝繁葉茂增添新活力。

2017年,佳木斯市服務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48.2%,已經成為經濟增長和財政增收的新引擎。

樹立新風正氣激發內生動力

黑龍江日報6月1日訊 “要不是你們,我們一家哪能住上新房子啊!”佳木斯市湯原縣新建村村民盧建民緊握著村委會主任馬英的手說。

2017年初,新建村幫助貧困戶盧建民通過扶貧小額貸款,承包了產業扶貧項目黑木耳園區的兩個大棚,依靠大棚收入和種地務工,年底家庭收入達到7萬元。通過危房改造補貼政策,盧建民一家又從破舊的危房搬進了80平方米的新房,摘掉了貧困帽子。看著新建起來的彩鋼房,盧建民喜上眉梢。

把貧困戶當成自家人,將貧困戶脫貧當成自家事,只是佳木斯紮實推動幹部作風改進的一個縮影。

2016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我省視察時指出,要堅持把改進幹部作風作為振興發展的重要保證。兩年來,佳木斯市委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講話要求,堅持以作風建設破題開路,引導廣大黨員幹部把心思用在推動振興發展上,把精力放在狠抓推進落實上,在全市上下形成了奮發圖強、幹事創業的新風正氣。

兩年來,佳木斯市委堅持把政治標準作為選人用人首要條件,加強幹部“政治體檢”,紮實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挖掘出人民好公僕高慶國、扶貧好乾部曹輝發等一批在推進農業富民、工業強市、城市提檔、開放興市“四大戰略”和扶貧攻堅、作風整頓等重點領域的先進典型。

“東北爬坡過坎,就是要把振興發展的‘艨艟鉅艦’推入大江大海。”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託,佳木斯先後選派230餘名年輕幹部到脫貧攻堅一線、產業項目建設、重要民生領域、信訪維穩崗位中磨礪摔打,到省直廳局掛職鍛鍊,還啟動了與廣東省中山市、中國科學院長春分院的雙向掛職交流合作,讓幹部感受到經濟最發達、科技最前沿的成熟理念、實踐成果。

好作風也需環境薰陶和制度激勵,佳木斯市委“調動廣大幹部積極性、不斷提升精氣神”,制定實施了《佳木斯市“兩強四雙”組織考評工作實施辦法》,建立獎勵激勵和監督問責兩個結果“雙用”機制。通過深入開展“為官不為”整治,推動幹部能上能下,進一步激發幹部隊伍內生動力。

除成立作風整頓專項督導組、通報52起典型案例外,今年春節假期剛過,佳木斯市委就專門召開整頓作風優化營商環境大會,進一步推動作風整頓向各行業延伸、各領域拓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