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在“阿拉曼戰役”中失去北非,隆美爾也沒能挽救敗局

德國在“阿拉曼戰役”中失去北非,隆美爾也沒能挽救敗局

德國在“阿拉曼戰役”中失去北非,隆美爾也沒能挽救敗局

歡迎閱讀本期《今古縱橫》。

大家都知道,“斯大林格勒戰役”是整個二戰進程的轉折點,蘇聯紅軍遏制了德軍的進一步入侵,開始了戰略反攻。但是同樣在1942年,還有2場戰役也是二戰中的轉折點,那就是太平洋上的“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和北非戰場的“第二次阿拉曼戰役”。

以前我們聊過,納粹德國在搞定西歐以後,一心想向東進攻蘇聯,根本沒有考慮過進入非洲。但是意大利軍隊在北非折騰壞了之後,德國不得不從希臘抽調本來用於“巴巴羅薩”計劃的部分軍隊趕赴北非支援,並也由此延誤了6周才進攻蘇聯。從希特勒任命只是中將的隆美爾為德軍“非洲軍團”司令中就可以看出,非洲對於當時的德國來說根本不重要,而且整個“非洲軍團”最初只有3個德國師。

德國在“阿拉曼戰役”中失去北非,隆美爾也沒能挽救敗局

阿拉曼戰役 英軍統帥 蒙哥馬利

但是沒想到戰術指揮高超的隆美爾率領著高素質、作戰勇猛的德軍在北非一舉擊敗英國遠征軍,一路高歌奔向埃及和蘇伊士運河。這讓視蘇伊士運河為命根子的英國首相丘吉爾坐不住了。因為整個西歐被德國佔領之後,蘇伊士運河成為了英國重要的物資生命線,如果失去北非和埃及,那地中海也將成為法西斯軸心的內湖,那是同盟國絕對不想看到的。因此丘吉爾不顧國內反對之聲,大規模增兵北非,力保埃及和蘇伊士運河。

這時候日本的助攻也幫助了同盟國,1941年12月7日(美國時間)太平洋戰爭的爆發使得美國正式參戰,開始全面支持英國抵抗德軍,並且開始準備在非洲登陸。丘吉爾信心大增,在優勢兵力下決定對德國“非洲軍團”致命一擊,並由此奪回地中海的制海權和制空權。

德國在“阿拉曼戰役”中失去北非,隆美爾也沒能挽救敗局

阿拉曼戰役 德軍統帥 隆美爾

阿拉曼位於埃及北部的地中海沿岸,距離埃及首都只有350多公里,英、德雙方在此互相屯兵攻防過數次。之前在1942年7月,隆美爾乘著“加查拉戰役”勝利逼迫英國第8軍團撤到阿拉曼之後,就主動發起過進攻,但由於德軍補給問題一直沒有完美解決,導致德軍想奪取亞歷山大港的預定計劃沒有成功,這就是“第一次阿拉曼戰役”。但是這場消耗戰也讓英軍損失慘重,丘吉爾因此也臨陣換上了蒙哥馬利。

蒙哥馬利到任英國第8集團軍司令後,英軍在美國強有力的物資支援之下,經過周密的準備,蒙哥馬利決定於1942年10月下旬發動代號為“捷足”的反攻。蒙哥馬利計劃英軍主力在突破德、意軍防禦後迅速向西挺進,攻佔昔蘭尼加和塔尼亞,並配合即將在北非登陸的美軍,將德、意軍逐出北非。

德國在“阿拉曼戰役”中失去北非,隆美爾也沒能挽救敗局

參加戰役的英聯邦國家士兵

當時,已經躍升元帥的隆美爾統帥的“非洲軍團”由德、意士兵組成,共12個師、10萬餘人,防守在阿拉曼西南。而蒙哥馬利的英國第8集團軍此時在北非已有11個師加4個獨立旅,總兵力達23萬,由英國遠征軍及加拿大、澳大利亞、印度等英聯邦國家的士兵組成。

10月23日晚上,英軍率先向德、意陣地兩翼發起進攻;到25日英軍在地中海沿岸的阿拉曼北翼突破敵軍防線;28日,由於北線吃緊,德軍從南線北上增援,隨即英軍乘機集中兵力於11月2日凌晨在南線發動代號為“增壓”的進攻,攻擊德軍兩線結合部。英軍依靠兵力優勢向西挺進,迫使在德國養病的隆美爾在11月4日不得不下令德軍向西全面撤退,而4個師的意大利軍隊全部投降了英軍。

德國在“阿拉曼戰役”中失去北非,隆美爾也沒能挽救敗局

至此,“第二次阿拉曼戰役”以英軍的勝利宣告結束。在這場戰役中雙方損失都很大,英軍陣亡將士就有7000多人,而德、意軍傷亡和被俘人數將近6萬人。這次戰役徹底扭轉了北非戰場的形勢,結束了隆美爾“非洲軍團”不敗的神話。而英國守住了蘇伊士運河,保證了物資運輸,也方便了之後盟軍能很快重新控制了地中海。而德、意軍隊也在此役之後在北非節節敗退,一年後終於被完全逐出非洲。

阿拉曼作為埃及西北部的一個原本不知名的小鎮,由於此戰而聲名大噪。英、德、意等國均在此設有陣亡將士公墓,而到目前為止,該地區仍舊留有戰爭痕跡,那就是當時德軍撤退時留下的幾千顆地理。

德國在“阿拉曼戰役”中失去北非,隆美爾也沒能挽救敗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