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勢控制的智能穿戴設備,解鎖更多應用場景

科技界對人機交互方式的探索從未停止,新的交互方式往往帶來產品設計、用戶體驗質的改變,從而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現階段,語音和手勢被廣泛認為是下一代人機交互新模式,語音交互無論是從技術還是產品落地方面,都已經掀起了一場變革,包括智能音箱、智能客服、語音翻譯等,而手勢交互相關的產品,卻總是被冠以"黑科技"的名頭,離大眾相距甚遠。

印度一家創業公司 Vicara Technologies 近日開發了一款可穿戴設備 Kai(梵文意為"手"),可以通過追蹤手勢,完成對設備的控制。

手勢控制的智能穿戴設備,解鎖更多應用場景

Kai通過藍牙與計算機、VR 設備、無人機等設備配對,開發人員也可以通過 SDK 將 Kai 接入任何支持藍牙的設備中。

手勢控制的智能穿戴設備,解鎖更多應用場景

手勢控制的智能穿戴設備,解鎖更多應用場景

也可以使用Kai玩虛擬現實遊戲。

手勢控制的智能穿戴設備,解鎖更多應用場景

對於 Kai 的優勢,聯合創始人 Adarsh Warrier 表示,傳統的手勢識別設備,手都需要在相機的視野範圍內,而且燈光也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而 Kai 則可以在更廣泛的環境中使用。

目前,Kai 正在 Indiegogo 平臺上進行眾籌,價格為129美元,預計正式售價為 249 美元。

Vicara 由2位工程專業畢業生 Abhishek Satish 和 Adarsh Warrier 創立,投資方包括 VIT 的導師和 Startups Club,Vicara 已獲得 20 萬盧比的種子資金以及未披露的股權融資。未來計劃在工作流自動化、醫療、人體增強等方面繼續拓展 Kai 的能力。

對於未來的交互方式之爭,其實並非是你死我亡的態勢,因為沒有一種交互是完美的,關鍵是能夠在各個場景中找到最契合的交互方式,而非拿著錘子找釘子,硬是把某種交互方式用在各種場景。

回到手勢控制方式來看,相較於語音和觸摸交互,其優勢在於,將二維的交互升級到三維層面,同時避免嘈雜等環境影響,以及一些聾啞特殊人群的限制等。所以市面上的手勢控制設備產品,包括 Kinect、 LeapMotion、 Myo Armband、Talon等,主要都是應用在體感遊戲、VR/AR、三維設計等場景。

成立於2010年的手勢控制明星公司 LeapMotion,先後針對C端、B端市場推出了體感控制器、手勢追蹤開發套件 Orion,即便技術已經較為成熟,卻依然處於商業化探索階段。手勢控制未來可落地的場景有多大,是所有該領域公司不可迴避的一個重要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