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迎來管理新時代,5G盡顯超能力!

2018年的開年大戲,無疑是來勢兇猛的5G。物聯網、無人駕駛、VR等新興技術的出現,正在催生出強大的5G需求。各國紛紛視5G為國家戰略,加快研發和佈局。日前,北京、上海、杭州等幾十個城市已獲准成為5G試點城市。

但是,在4G先期投入巨大,市場並未飽和的情況下,真的有必要上馬5G嗎?5G到底有什麼優勢?

王建宙,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高級顧問,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原董事長。在央視財經頻道《中國經濟大講堂》的精彩演講中,他說5G的標準化已經進入到最後的階段了,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的5G技術試驗,也已經進入到了第三階段,預計到2020年5G就會投入商業運營。

什麼是5G?5G有什麼超能力?

5G就是第五代移動通信,主要性能有“三個超”: 超高速率、超低時延、超高密度。

交通迎來管理新時代,5G盡顯超能力!

超高速率:5G的峰值速率,下行可以達到每秒20G比特,上行速率可以達到每秒10G比特。4G的下行速率是每秒1G比特,5G的速率是4G的20倍。

超低時延:在開車的時候,從發現情況到腳踩剎車,反應時間一般是0.4秒,也就是400毫秒。而5G只要1毫秒就可以反應了。

超高密度:它的標準是每平方公里100萬臺設備,那麼這個就很容易理解了。

王建宙說,如果用5G聯網以後,自動駕駛就完全不一樣了,車輛可以交叉通過十字路口,這是為什麼呢?因為車與車之間是聯網的,5G的超高速率、超低時延、超高密度可以使自動駕駛得到更好體驗。如果真的能夠實現,道路的利用率會大大地提高,有可能交通規則也要重寫了。

我們為什麼需要5G?

無論是看視頻、移動支付、其他的各種應用,4G都已經很好了,為什麼還要5G呢?王建宙認為我們需要5G至少有三個理由。

交通迎來管理新時代,5G盡顯超能力!

第一個是大數據發展的需要。從3G以後,手機流量就一直爆炸性地增長,有一個初步統計:2G的時候,平均每人每月的流量大概是30兆,到了3G時,每人每月的平均流量變成了300兆,增加了10倍。到了4G以後,平均每人每月的流量是3G左右,又大約增加了10倍。據專家統計,如果放開使用,目前每人每月至少需要20G的流量,現在的4G網絡很顯然是無法承受的,速度會變得很慢,所以從大數據的角度來講,我們需要5G。

第二個是物聯網迫切需要5G。如果每人一部手機,全球70多億手機已經飽和了,但是如果連接到物的話,那就不一樣了,會每人10個、100個,甚至1000個連接,現有的網絡也是無法承受的。

第三是人工智能需要5G。人工智能是用科學技術來模仿、延伸、擴大人的智能,如果把計算機當做大腦,移動通信系統就是一個神經系統,而人工智能對神經系統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王建宙以自動翻譯舉例說明。現在出國不會說英文也沒問題,可以下載一個翻譯軟件,說一句中文軟件就會自動翻譯成英文,在翻譯上把這種方式叫做交傳,就是一句中文一句英文,交替地來翻譯。但是我們有時候在談判、開會的時候,需要的是同傳,也就是講話的所有內容馬上就可以連貫地翻譯出來,現在4G的速率、時延很難做到,但5G完全可以有足夠的技術支持實現自動翻譯的同傳系統。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原董事長王建宙認為,需要儘快地讓5G變為現實,在很大程度可以提升網絡的能力,有利地促進數字經濟的發展。

交通迎來管理新時代,5G盡顯超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