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將至,愛鯉也會怕高溫

立夏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七個節氣,也是夏季的第一個節氣,表示盛夏時節正式開始。鬥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

所以今天我們就來推一篇關於盛夏高溫餵養的推文。不打沒有準備的仗。

立夏將至,愛鯉也會怕高溫

溫度對魚攝食和生長的影響

錦鯉是變溫動物,它的體溫隨水溫的變化而變化,與水溫相差只有0.5~1℃,所以它的生理活動和生理過程受水溫制約。錦鯉有一個生存溫度,大致是0~40℃;錦鯉還有一個適宜溫度,大致是14~32℃。在這個範圍內魚能夠適宜的生存和生長,但這並不意味著在此溫度範圍內,魚的生理活動沒有變化而都保持在一個水平上,恰恰是魚的生理活動強弱和生理過程快慢隨溫度的變化而變化,並且變化非常顯著、變化範圍非常大。

立夏將至,愛鯉也會怕高溫

涉及攝食和生長的主要是消化酶的數量、活力和代謝水平。魚有一個最適宜溫度,一般來說,錦鯉的最適宜溫度是25~28℃,在這個最適宜溫度範圍裡魚體內的消化酶最多,消化酶的活性強,因此魚的攝食量最旺盛,消化力強,消化率高,並且其代謝水平也高,所以魚的生長最旺盛,屬於所謂的旺長期。

立夏將至,愛鯉也會怕高溫

在最適宜溫度範圍以外,隨著溫度的下降魚體內的消化酶數量減少,活性急速減弱,所以魚的消化力迅速下降,對食物的消化速度明顯減緩,食物通過腸道的時間也明顯增長,其結果便是攝食量急劇下降,並且所攝的食物消化吸收的也少。與此同時,魚的代謝水平也下降。據介紹,溫度下降10℃,魚的基礎代謝水平下降一半,整個代謝水平下降2/3~3/4。由此可見,溫度降低了,雖然魚維持生命和活動的能量消耗少了,但是魚的攝食量少,消化也不好,代謝水平低下,合成的體蛋白質、體脂肪少,總體表現是魚吃的少、長勢差。在越冬期魚不僅不長,體重還要下降。

立夏將至,愛鯉也會怕高溫

那麼,在高溫情況下會是怎麼樣呢?超出最適宜溫度範圍,溫度越高魚體內的消化酶活力增強,但消化酶的數量下降,消化力減弱,並且消化速度加快,食物迅速通過腸道,消化和吸收都不完全,消化率明顯下降,這就是消化異常。同時,溫度高魚的生理活動增強,代謝水平卻下降,特別是合成代謝水平急劇下降,合成的蛋白質很少。由於代謝水平低,加上應激反應,使得攝食量下降甚至不吃食,這些不正常現象就是生理異常。魚攝食少,消化快,消化率低,吸收的營養少,生理活動強,消耗的營養物質多,合成的肌肉少,表現出來便是吃食少,長勢差,甚至不長。南方高溫地區的魚友都有經驗,錦鯉長勢最好的是五、六月份,到了高溫的七、八月份,魚反而長得慢,就是這個緣故。

立夏將至,愛鯉也會怕高溫

應對措施

(1)如果是短期高溫引起短暫的應激反應,我們可以不予考慮,只須適當少投飼料即可。如果連續高溫,引起的應激反應時間較長,可選用較低檔次的飼料,能減輕應激反應的症狀,且節約養殖成本。經驗表明,使用優質高檔飼料魚長得越快,發生應激反應時魚的症狀越重、越明顯,也就是說魚的生理反應越強烈,這可能是反差太大,魚難以適應的緣故。實踐證明,在應激反應發生時,減輕應激反應症狀比提供較多較好的營養物質更好更重要。

立夏將至,愛鯉也會怕高溫

(2)夏秋經常出現連晴高溫天氣的地方要注意控制合理的飼養密度,設計的放養密度不能太大,並改冬季清塘為夏季清塘。這樣的高溫季節池塘的水質好,魚的密度稀,溶解氧狀態好,能有效地減輕應激反應強度。

立夏將至,愛鯉也會怕高溫


(3)在高溫季節要儘可能多換新水。勤換新水,保持水質良好,調節水溫。經常補充井水是有效的降溫措施,但需注意改善井水的低溶氧狀況。

(4)從五月份開始,每月每畝池塘投生石灰10~15kg,加速有機物分解,調節水的PH值。

(5)水較深的魚塘,晴天每日上午9~11時或下午2~4時,堅持開增氧機2小時,加速水體上下交換,增加底層水的溶解氧,加速池塘底部有機物的有氧分解,對調節水質很有作用。

立夏將至,愛鯉也會怕高溫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我們都是可愛的養魚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