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長成小時候期待的樣子了嗎?

你長成小時候期待的樣子了嗎?

大家好,我是意外天團的文案兼飯量擔當——十月

你長成小時候期待的樣子了嗎?

今天的話題,源於我跟最帥編劇畢減索扎心的對話。

前幾天,行政小姐姐向我們徵集小時候做過最勇敢的一件事,要在六一當天的“勇氣博物館”展出。是的,你沒看錯,我們六一的活動,就是自己給自己辦一場展覽。

在寫故事的時候,我突然想起好多小時候做過的勇敢的事,忍不住跟坐我對面的畢減索炫耀:“我小時候剛學單車就直接從坡上衝下去、還有一次跟同學走了15公里路到鎮上... ...”

對於我的一番炫耀,畢減索回了一句:“那你現在還這麼勇敢嗎?”。

我想了很久,也沒想到自己現在的勇敢事蹟。

於是,我感慨到:“寫完故事,突然覺得自己不如小時候”。

小時候盼著長大,長大卻不如小時候。

畢減索不鹹不淡地說:那這明明就是偽成長。

被這三個字扎心了:偽成長!

然後就有了我們今天的話題,從藝術角度來聊聊幾種偽成長的類型:

你長成小時候期待的樣子了嗎?

想象力偽成長

參照物:花

藝術角度:繪畫

你長成小時候期待的樣子了嗎?

相對於偽成長的大人,孩子的世界很廣,他們充滿想象力,容得下現實存在的事物,也容得下現實不存在的事物,比如大人眼裡的野花,在他們這還是昆蟲的家。

畢加索這樣的大師在達到繪畫巔峰的時候反而要學孩子一樣畫畫,他說:

“我能用很短的時間,就畫得像一位大師;

卻要用一生的時間,去學習像孩子那樣畫畫。”

你長成小時候期待的樣子了嗎?

▲ 畢加索畫的公雞

按理說,我們現在要學畫畫,肯定是向大師學習的,而畢加索卻反過來跟孩子學,為什麼?

就像他說的,他用很短的時間就可以畫得像個大師,比如他11歲就畫出這樣的素描:

你長成小時候期待的樣子了嗎?

但大人的技法總有章可循,努力學總會像個大師,倒是小孩子天馬行空的思維和表達方式顯得更難,而恰恰那才是一種對這個世界不斷探索的成長狀態。

在兒童美術教育裡,3到8歲的孩子被稱為“大師期”,從3到4歲開始,小孩子會極度渴望認識周圍的世界,這裡的“認識”,不只是成年人的知識層面的認識,更重要的,他們開始感受周圍的世界,並且不受經驗、知識、他人的影響,而獨特的感受,是藝術得以生髮的基礎。

我們看到很多兒童畫都不是現實的複製品,而是在創造,畢加索認為那才是真正的“大師”。

而偽成長的大人,雖然有了比孩子更強健的身軀,卻丟了飛天遁地的想象能力。這也讓我想到這句話:

“你生而有翼,為何甘願匍匐前進,形如螻蟻。”

你長成小時候期待的樣子了嗎?

心態偽成長

參照物:童話

藝術角度:文學

你長成小時候期待的樣子了嗎?

大人和小孩看待童話的區別,就像心理學上經常有“看同一幅畫”的測試,有人看出了喜,有人看出了悲,從而判斷這個人所處的情緒和心態。

童話就像大人和小孩的心態測試,現實有糟糕的一面,小孩子永遠願意相信好事情會發生,因為他們的心態達到了一種良好和平衡的狀態。

而在藝術上也有一位像孩子般心態的藝術家——豐子愷。他的畫充滿童真,他寫了很多關於孩子的書,因為他一直在向孩子學習,和孩子平等對話。

比如我在他的散文《從孩子得到的啟示》裡讀過一個片段:

他問孩子:“你最喜歡什麼事?”孩子仰起頭率真地回答:“逃難”。

先生覺得奇怪了,繼續探問到“你曉得逃難就是什麼?”

孩子答:“就是爸爸、媽媽、寶姐姐、軟軟……孃姨,大家坐汽車,去看大輪船。”

原來,孩子眼中的逃難是這麼回事,就像難得有的全家出遊的假期,難得有乘車、乘船遊覽參觀,到一個新地方玩耍的機會。

你長成小時候期待的樣子了嗎?

▲ 豐子愷文章插畫

逃難在大人眼中多麼令人焦躁煩惱,可孩子卻也能發現其中的樂趣,到了逃難地依然自由自在地玩耍,好像世界處處都是童話一樣。反觀今天的我們也經常在“逃難”,我們去旅遊,緩解壓力,逃離工作和所處的環境,但回來之後你是帶回了一些積極的能量,還是依然一直想“逃難”?

現在,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上一秒還在朋友圈秀自己內心強大,下一秒卻再現實中抱怨著“小確喪”的人,這也是一種心態偽成長吧。

什麼才是真正的成長?此刻我又想到一句話:

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就是認清了生活的真相後還依然熱愛它。

你長成小時候期待的樣子了嗎?

幸福感知力偽成長

參照物:棒棒糖

藝術角度:電影

你長成小時候期待的樣子了嗎?

幸福感知力也是孩子的一種“超能力”,它能讓人從微小的事情中發現大大的幸福,就像同樣一根棒棒糖,小孩可以像嚐到彩虹的味道一樣開心。

像這部很治癒的電影《海蒂與爺爺》,就很具體地詮釋了這種孩子的“超能力”。

你長成小時候期待的樣子了嗎?

一個叫海蒂的小女孩,嬰兒時期就失去父母,收養她5年的阿姨又把她扔到在阿爾卑斯山中長期獨居、孤僻冷漠的爺爺家。

你長成小時候期待的樣子了嗎?

餓肚子、睡羊圈、遭人嫌.. …,在常人看似糟糕透頂的經歷,而小海蒂卻把它過成了詩。

被爺爺嫌棄,但爺爺為她添置新椅子,她就充滿幸福地對爺爺笑,就像自己是個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孩子。

不像其他電影,用滿滿的套路來讓情感遞增,整部影片只是淡淡的,用這樣生活中瑣碎的小事來累積,讓苦中作樂的幸福感從熒屏中炸出來。

你長成小時候期待的樣子了嗎?

很多人都被電影裡阿爾卑斯山的美景所震撼,那種自然的美跟海蒂的純真善良和滿足感直擊人心,所以也有人說這是一部給成年人看的童話電影,用小孩來教大人如何從生活中獲得幸福感,這種幸福感也像一個引子一樣,把周圍人都改變了。

這樣的海蒂,比大多數成年人都強多了。她就是能從棒棒糖中嚐出彩虹味道的孩子,那麼這顆棒棒糖的價值也同時被放大了,這就是幸福感知力的能量。

我想,很多時候,你所擁有東西的價值,也取決於你的感知,你的生活也是。

如果我們仔細看這三個字:偽成長!

“偽”字即“人”、“為”,所以,偽成長也可以理解為一種人為的破壞,破壞了我們與生俱來的勇氣、幸福感知力、想象力、樂觀等等的能量。

那種人為可能是你說喜歡逃難的時候被說傻;是你在畫一棵奇怪的樹的時候被制止了;在跟野花對話的時候被勸說離開… …而這些往往都是“大人”所為,他們忘記了,他們曾經也是個激烈成長的小孩。

俞敏洪在《奇葩大會》上講過一次“成長和長大”的話題,他說:

“長大”和“成長”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長大”是一個人年齡的增長,而“成長”和年歲沒有關係,即使是我現在這個年齡,我也需要不斷成長,依然每天要習得新的知識、新的智慧。

我們小時候期盼長大,其實是期盼一種向上的成長,而偽成長則是出現了萎靡和倒退。

這就是我們長大反而羨慕小時候的原因,羨慕的是小時候一直在成長的狀態,也是這種狀態讓我們對生活都充滿了活力和希望。

所以,從今天開始,我們不去打擾那些活脫脫成長著的小孩,也去喚醒自己曾經的超能力,繼續成長!

最後,祝大家六一快樂!

你長成小時候期待的樣子了嗎?

— 今日互動 —

你覺得自己身上有偽成長現象嗎?

自己哪一點最像個小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