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因為我們的無知,侷限孩子的人生

一位作家曾把兩份名單拿給10個人看,問他們對這些人是否熟悉:一位作家曾把兩份名單拿給10個人看,問他們對這些人是否熟悉:第一份名單是:傅以漸、王式丹、畢沅、林召堂、王雲錦、劉子壯、陳沆;第二份名單是:李漁、洪昇、顧炎武、金聖嘆、黃宗羲、吳敬梓、蒲松齡。

結果在十個人中,對第一份名單,一個都不知道的有七人,而對第二份名單,則大多數人都知道。實際上,第一份名單中的人物曾經比第二份名單中的人物顯赫得多。因為第一份名單裡的人,全是清朝的科舉狀元,而第二份裡的全是落第秀才。

這是某次作文考題,出題人的意圖顯而易見,不以一時成敗論英雄。

這一論斷原本無可厚非,現實版的方仲永,見得不少吧,少時得意,長大了了,也不是什麼新鮮事。

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僅憑人們對歷史人物的名字的熟悉程度就妄下結論,又是否太過草率?對那些持有“讀書無用論”的孩子,是否再一次強化了這種認識呢?

試問哪一個學生不是讀著教科書長大的?踏進小學大門,就認識了李白、杜甫,“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我們所認識的歷史人物,就是從這些大文豪開始,接著結識那些叱吒風雲的軍事家、政治家。教科書中很少涉及到其他領域的學者,自然我們對那些人也知之甚少。

如果順著這份名單,將所有人都搜索一遍,你會發現那些狀元大多成為了大學者, 書法家,是我們淺薄無知不瞭解罷了,而非他們不出色。

有一次,在書店給孩子買書,聽到有一位家長說:“我家孩子閱讀理解丟分太多,我得給他買幾套題,讓他好好做一做。” 如果這是位熱愛讀書的媽媽,她的孩子一定不會埋首在題海中。 任何一門學科, 沒有閱讀做基礎,是難以保持優異成績的。更何況,他亟待提高的是閱讀能力,更需要大量閱讀做支撐。

孩子對學習喪失興趣,缺乏熱情,只知對孩子大吼大叫, 一味埋怨。卻不知如果為人父母者也打開書本,虛心地向各位大家求教, 很多問題都將得到解決。因為無知而力不從心,因為無知而無能為力,更因為無知而不願學習,不會改變。

俗話說,生活處處皆學問。如何穿衣能揚長避短、如何走路能美麗動人、如何吃飯能健康長壽、如何說話能不傷人、不傷已,做人,做事,樣樣有學問。

奧黛莉·赫本,十幾年勤學芭蕾舞,連平時走路都飽含芭蕾舞者的姿態與神韻,正是學習芭蕾舞練就了她的優雅,也是這份平常女孩難有的氣質,得到參演《羅馬假日》的機會。

你以為只要渾身有力,即便赤手空拳,也可打敗天下無敵手; 你以為這個世界如你所想, 會按照你的彩排來表演。你以為整天懷抱手機,就是與時俱進。

我請你記住,這個世界還有一個詞叫做日新月異。

不要因為我們的無知,侷限孩子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