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父母全心全意愛孩子,孩子卻對父母不耐煩?

妞爸_Shanghai

放下手機,認真聽媽媽說說話

你有多久沒有認真聽媽媽說話了?

你是不是總在她說話時心不在焉,玩著手機或做著其他事?是不是常打斷她的話,還自以為是地反駁她?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就是我在你身邊,你卻在看手機;

世界上最冷漠的事,就是我很小心地說愛你,卻被你粗暴地打斷。

傾聽,是人際交往中最珍貴的禮物,在親子關係中,更是如此。所以,母親節來臨之際,不妨抽出時間,好好地跟她說說話吧?

有人說,我也很希望和爸媽多聊幾句,卻總是沒話題,很尷尬。怎麼辦呢?

十點君覺得,你可以試試這幾個小方法。

1. 用一個彼此都舒適的時間和場合溝通。無需太刻意,一起散步,一起準備晚餐,都可以。遠離讓你們分心的手機和電視,從最近她在做什麼,喜歡吃什麼,天氣如何,身體如何聊起,慢慢打開話題。

2. 耐心。你們可能會意見不同,但你或許可以先聽她說完她想說的話。不打斷,不反駁,不質疑。也許那些你聽起來“沒道理”的話語,只是她在發洩情緒而已,你只需要多一些耐心,聽她把話說完,就已經是很溫暖的陪伴。

3. 鼓勵和反饋。溝通是一種雙向的互動,在媽媽說話的時候,你可以用一些簡短的話,時時給媽媽反饋,比如“對的”,“是這樣”;也可以簡單地重複她句子裡的意思。

只要踏出這一步,你大概就會覺得,其實和媽媽好好說說話,並沒有這麼難。

好好聽愛的人說話,就是最大的溫柔。


十點讀書

很多父母都會說:“我很愛我的孩子!竭盡所能!”但是從這個問題看出,父母對自己付出的愛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有些失落。

1、父母之愛的終極目的是為了幫助孩子成長。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愛,這種愛叫做原愛。這種愛就是分離之愛,是為了幫助孩子成長。因此,你要正視你給孩子的愛。孩子不再依賴於你,他有了自己的夥伴,他有了自己的社交圈,這是孩子成長的表現。

2、有時候,父母的愛也有些自私成分在裡面。孩子雖然是你生的,但是他不僅僅屬於你,他有他的使命,他有他的未來。任何希望滿足父母的意願而使孩子減少了發展機會的要求和安排都是父母對孩子的一種自私的愛。孩子不願搭理父母,或許你給予孩子的愛就是這種自私之愛,綁架了孩子,壓制了孩子,當他獨立意識喚醒的時候,他會反感這種所謂的愛,父母是全心全意,孩子卻寧願拋棄。

3、叛逆期所致。叛逆期的孩子渴望規則,又希望打破規則,父母制定的條條框框讓他們厭煩,他們渴望自由,渴望不受約束,而父母除了阻止沒有別的方式,他們不理解父母的所作所為,因此會短時期和父母對著幹。父母要正確引導,理解孩子的困惑,默默幫助他們成長,給他們自處的空間。

因此,父母也要反思自己愛的方式,不要用孩子不理解的愛去綁架孩子,幫助孩子舒緩負面情緒,雙方多溝通多交流,慢慢會找到一致的方向。


朶朶媽媽成長記

確實有孩子對父母不耐煩,不喜歡跟父母交流、更願意和同學來往的情況,而且主要發生在青春期的孩子身上。一些父母會覺得不能理解、不能接受,甚至很傷心:父母全心全意地愛孩子,關心他,滿足他,為設麼孩子卻這樣呢?

那麼,這種情況,該如何解釋呢?

1、這是青春期孩子的一個普遍特點

發展心理學認為,青春期的孩子,一個顯著的特徵,就是對同伴關係的明顯重視,與童年時期相比,他們表現得更喜歡與同伴待在一起、更喜歡與同伴交流,因此,和父母相處、交流的時間也會相應減少。實際上,人的一生中,可能沒有那個階段,對同伴關係的重視程度會高過青春期。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同伴關係對青春期的孩子具有三種重要的作用,而這些作用,都是父母所不具備的。

第一個作用是社會比較。孩子在成長,他需要一些與同齡人比較的機會,來評價自己的意見、能力甚至生理變化,簡單說,就是他需要確認,和同齡人相比,自己的成長程度如何,但是父母無法提供這種比較。

第二個作用是參照。孩子需要從同伴群體獲得角色、行為的規範或者標準,以供自己進行比較,同時也會從他更歡迎的同伴身上,學習他認為更良好的觀念和行為。這種作用,也是父母不能替代的。

第三個作用是歸屬感。在童年時期,在家庭中的歸屬感對他來說更重要,但是青春期的孩子,社會化程度進一步提高,他需要確認自己歸屬於某個群體,並且獲得群體成員的認同。

所以,孩子更重視同伴關係,其實是成長過程中一種非常積極、正面的表現,父母不需要為此感到憂慮甚至不快。

2、孩子對父母不耐煩,與愛不愛父母無關

對於更重視同伴關係的青春期孩子來說,如果父母在這一階段對他嚴加管束,或者繼續灌輸自己的全套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給孩子,希望孩子能無條件地遵從,孩子很可能就產生牴觸心理,表現得對父母很不耐煩。

但這跟他愛不愛父母無關。他只是渴望自己能獲得更大的自主權,而不是繼續被父母當成“小孩子”而已。

所以,做父母的,不要太玻璃心,應該理解孩子在青春期的發展特點,然後配合孩子的發展,調整自己對待孩子的方式,給孩子屬於他自己的發展空間。

3、愛孩子,但不要束縛他

確實,在很多家庭,父母和青春期的孩子之間,會發生比較多的親子衝突,一些父母稱之為“青春期叛逆”。

我們認為,出現這種狀況,通常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父母的問題,是因為父母沒有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和行為特徵,不但沒有尊重青春期孩子的自主意識和對同伴關係的重視,反而在這個階段“嚴加管束”,以避免孩子“叛逆”。

那麼,如何避免青春期嚴重的親子衝突呢?我們的建議是,愛孩子,但不要束縛他。父母需要承認和接受,孩子正在長大,他開始走向他自己的生活、他自己的世界,不再是事事都依賴父母的小寶貝,而父母在這個階段要做的,是繼續用愛來支持他,而不是用愛來束縛他、給他的成長拖後腿。


真心爸媽

1、高中大學談戀愛都是早戀,都以影響學業為藉口阻止,大學畢業卻希望立馬有一個靠譜的對象結婚生子,不然就是不孝。

2、頂嘴,意見不同就等於不聽話,不孝順。很少傾聽孩子的真實想法,即使給孩子機會傾訴,也不會認真聽

3、對於好孩子的定義是:聽話,不給我惹麻煩,按我說的做

4、無論什麼事,總有一個最好的理由:我都是為了你好。 從來不管你願不願意,喜不喜歡。

5、棍棒底下出孝子

6、在自己孩子面前誇別人家的孩子好,在別人面前又吹噓自己的孩子好

7、所有熊孩子的父母都會一句話:他還是個孩子啊

8、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即使是錯,也是對。

9、孩子是我生的,我就擁有查看他隱私的權利。

10、孩子是我生的,有任何成就都是我的功勞,孩子有問題,一定是孩子自己的問題,很少會反思自身。

11、對學習不好的孩子常常說一句話:都是同一個老師教的,咋就你學不好呢?

12、教訓孩子的時候一個勁的強調不準哭,往往越哭越打,越打越哭,至今不能想明白為什麼不準哭。

13、我怎麼會有你這樣的兒子/女兒?或者就是 我沒有你這樣的兒子/女兒! 太傷人了T.T

14、沒有讀大學的時候,天天強調要好好唸書上個好大學,大學畢業後卻開始埋怨,上大學有什麼用,還沒有隔壁誰誰小學畢業掙的多。。。攤手。。。

15、遭遇過校園暴力的小夥伴說,回家後爸爸的第一句話是,為什麼他們打你,不打其他人,你是不是也有什麼問題。。。。。想給他一個擁抱。。

16、這個是老師的,不過有的家長也會。小學同學上課站起來報告老師,說有人罵他,傷害了他的自尊,老師來了一句,小孩子有什麼自尊。

同理,小孩子有什麼心理陰影,小孩子懂個屁,比比皆是。

17、頭疼感冒咳嗽任何身體上的不適,都歸結於你手機玩多了,你電腦玩多了。

18、你還是個孩子,你懂什麼-----轉眼又是-------你都這麼大了,房間都不知道收拾,吃完飯也不主動洗碗,養你這麼大有什麼用------所以我到底是小孩子還是長大了。

19、我什麼人沒見過,什麼不懂,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多。總是以自己的閱歷豐富來否定孩子的一切觀點。

耀州窯瓷器多為青中泛綠,晶瑩滋潤,以精美質樸的藝術風格獨樹一幟,素有“巧如範金,精比琢玉”之譽。

陝西耀州窯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位於陝西西安曲江文化產業園區。是以文化藝術策劃、創意、設計為主,並集工藝禮品、旅遊產品、文化用品等的開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綜合型文創公司。本公司秉承發揚傳統文化,潛心挖掘各類文化藝術價值,不斷創新、創意,推出具有陝西曆史文化特色的創新、創意產品。

本公司擁有國內一流的團隊,旨在對傳統歷史文化的傳承和創新,採用了先進製作工藝,提高了產品的品質和藝術品位。

目前,公司主打產品:耀州窯陶瓷產品,器型考究,工藝精巧,釉色勻淨,加之工藝大師的精心雕琢,使得每件作品都彰顯出耀州窯淡雅、流暢、豐富的藝術特徵。


懂瓷答瓷

很多孩子抱怨父母還把自己當成小孩看待?父母不理解自己,父母干涉自己交朋友、穿著打扮、看課外書,覺得自己一點自由都沒有!可是,你是否知道,你的父母也會為此而感到難過?他們或許會發現,十幾歲的你不像以前那麼聽話了。南昌裝修公司稱這不滿意,那不順眼,只要他們一說,你立刻就像受了刺激的刺蝟,支起了全身的毛刺兒,準備反抗。當們發現以前乖巧溫順的小羊,變成了一隻桀驁不馴的老虎,他們是多麼失望啊!是你不再需要父母了,還是他們做錯了什麼?是你不再相信父母了,還是父母不尊重你?雖然這些現象在生活中都會出現,但是,大多數青春期少男少女與父母的衝突是由於自己的心理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以至於你與父母一時都難以適應。首先,父母對你的愛沒有變,是你看待父母的眼光變了。當你進入青春期,急劇的身心變化打破了兒童期平和安寧的內心世界,從此,你看待自己、看待世界的眼光與以前截然不同。小的時候,你可能很聽話。在你的心目中,父母永遠是正確的、神聖的。你童年的乖巧溫順曾給父母帶來多少欣慰和快樂!

這就是所謂的“代溝”。其次,你開始有了追求獨立的願望。你可能會覺得自己已經是一個大人了,應該和成年人一樣,擁有獨立自主的權利。於是,你開始討厭父母過多地干涉自己的“隱私”,希望自己決定穿衣戴帽的方式,自己決定與誰交朋友,自己決定如何利用課餘時間,希望父母把自己當成大人看待,希望自己能夠參加大人們的討論……當然,為了表示自能夠獨立自主,不再完全受別人擺佈,你也會常常故意與父母作對,即使明明知道父母說的話在理,也要自覺不自覺地頂撞。這種追求獨立的願望和努力是你走向成熟的必經之路。如果到了青春期,你還要事事依賴別人,沒有自己的主見,長大後還要在這方面補課呢!由於青春期的你很難顧及父母的想法和心情,父母也還不瞭解你的願望,你追求獨立自主的努力和行動,自然會經常與父母的關心發生衝突。還有,你可能比以前更看重朋友的意見了。一般來說,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比任何時候都需要朋友,都在意朋友的看法。對你來說,能夠被同齡人接納可能比讓父母滿意更重要。比如:父母可能不贊同你加入追星族,認為這是不務正業,可是,如果你讓父母滿意,可能在同齡人評論歌星的時候,你會感到少了共同的話題,擔心被同齡人排斥。於是,父母對你的干涉很可能會引起一場衝突。另外,兩代人彼此缺乏溝通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因素。在都市化的工商社會中,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父母和子女各自奔波忙碌,在一起相處的時間很少。

不過,你需要知道,在所有的人際關係中,出現衝突是非常自然的,因為每個人的需求和看法並不總是一致的。然而,衝突並非就是壞事,在一定程度上,衝突是人與人關係的試金石,沒有衝突的關係是一種不健康的、膚淺的關係。


彥丫頭1314

我覺得這個問題既不是父母的教育問題,也不是孩子自身的問題。而真正的問題根源在於父母本身,缺乏愛的能力,缺乏溝通的能力。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無論是親人之間還是朋友之間,都是表達與接受的雙向溝通。如果雙方不在一個頻率上,那麼即使是全心全意的愛用了錯的方法來表達,對方也是接收不到的,也是無效的溝通。在這個問題裡,就是父母的表達方式不是孩子樂於接受的方式,那麼孩子就沒有接收到父母的關心,反而因為父母一而再再而三的用了錯誤的方式與孩子溝通,造成了孩子的煩感和反抗情緒。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進行有效的愛的表達和溝通呢?

第一,就是要尊重孩子的個體和獨立性,給予孩子充分的個人空間和成長空間。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們的信任和尊重,這是溝通的基本前提。

第二,用孩子可以接收的方式溝通,建立一個可以對話的平臺。最好的方式,就是讓孩子與家長共同制定孩子的學習機會或者生活機會,讓孩子有更多的機會參與進來。

第三,要堅持儘量執行父母與孩子共同制定的計劃,如果遇到不可抗因素,一定要和孩子溝通,以誠相待。

最後,An媽想說的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第一責任人。所以,無論我們與孩子之間發生了任何問題,都要從我們父母自身找起。育兒路上願與你共勉!


An媽育兒記

題主的問題問出了很多父母的心聲。這些父母都認為自己是傾其所能地、全心全意地愛著孩子,而孩子卻不理解父母的心,這讓他們有種“養了只白眼狼”的感慨。

很多焦慮的父母對孩子真是做到了包攬一切:“你去學習,我來做”、“這東西好吃,你吃”、“你自己上學不安全,我送你”等等,整顆心都撲在孩子身上,但他們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卻從來不曾徵求過孩子的意見,也自然不知道是不是孩子的需求,而孩子從來沒有體驗過父母為他做的一些事,他不知道做這些事需要付出多少心血和精力,自然不知道珍惜。所以,只有父母的愛與孩子的體驗有足夠的匹配度,親子關係才能處於最佳狀態,愛也才是有效的。下面分析幾種父母的愛與孩子不匹配的方式,這些不匹配的方式都會讓孩子對父母不耐煩。

一是完全控制型的愛。用這種方式愛孩子的父母最主要的特點是獨斷專行,一切是“我說了算”、“我都給你安排好了”,這類父母完全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安排孩子的生活和學習,如果孩子有一點不順從的苗頭,父母就會立即用各種大道理侍候、各種雞湯灌溉,有些孩子雖然暫時委曲求全了,但創傷的種子已經深深地埋藏在心中。

二是簡單粗放型的愛。用這種方式愛孩子的父母完全是甩手掌櫃,平時對孩子不管不問,只顧自己的工作、生意、社交,用錢滿足孩子,自詡為“我們從來不控制孩子,什麼事都由他自己說了算”,這種完全放養的孩子,物質得到了充分滿足,但精神上卻非常貧瘠,他們遇到困難時,得到的是“自己想辦法解決,這是鍛鍊你的機會”,他們情緒低落時,得到的是“要啥有啥,你還有什麼不開心的”……在這樣的愛中成長的孩子,會養成揮霍金錢的習慣,他們想通過花錢的方式引起父母的注意或者是消解自己的不良情緒,有些孩子甚至會有“父母不能陪伴我是因為工作的緣故,我討厭工作”的想法,這種方式導致孩子不能形成的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是委曲求全型的愛。用這種方式愛孩子的父母一切以孩子為中心,把孩子當作“皇帝”供養,從不培養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只要孩子提出需求,千方百計地在最短時間內滿足孩子,哪怕是自己省吃儉用、哪怕是自己不吃不用,也要盡最大努力滿足孩子的需求,滿足自己“別人家的孩子有的東西,我家的孩子也一定要有,不能讓孩子有低人一等”的虛榮心。這種養育方式培養了孩子“唯我獨尊”的性格,只要父母稍有遲疑或者是沒有條件在短期內滿足他的要求,他就會各種不耐煩、各種抱怨,甚至用不學習、不吃飯、離家出走等辦法來對抗父母,更有甚者還會在父母悲情訴說無法滿足他的原由時對父母動嘴、動手。有的孩子在外受了委曲,回到家裡就對父母各種耍脾氣,父母會以“孩子在外受了委曲,不回家向自己最親近的人發洩向誰發洩呢?”這種教養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孩子對父母不耐煩的囂張氣餡。父母的委曲求全換來的卻不是孩子的知恩圖報,這一點值得為人父母者深思。

四是學習至上型的愛。用這種方式愛孩子的父母把關注點完全放在孩子的學習上,一天到晚除了正常工作和生活外研究的就是怎麼樣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給孩子購買什麼樣的教輔資料、應該報什麼樣的輔導班。與孩子對話時,三句話不到就繞到學習上。只要孩子學習,其他所有的事都可以放在一邊。可是,一直坐在書桌前的孩子、眼睛一直盯著課本的孩子的注意力是否在學習上呢?如果沒有在學習上,這樣逼迫孩子又有什麼意義呢?難道只是為了得到精神安慰嗎?孩子不是學習機器,在學校學習的一天中也許會遇到一些不開心的事,回到家裡需要得到的父母的寬慰和疏導,而父母卻仍然讓孩子保持高昂的學習勁頭。這樣的壓力會讓小小年齡的孩子早早的就沒有了生機和活力的,而生機和活力才是孩子學習的不竭動力。

孩子的問題歸根結底是父母的問題,為人父母者先要知道怎麼樣愛孩子才是正確的,然後結合孩子的需要適時調整自己,才能給予孩子合適的愛、才能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才能得到孩子愛的回饋、也才能培養一個像“別人家的孩子”一樣優秀的孩子。

父母們,一定要允許自己的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不一樣,一定要分析自己的孩子到底是棗樹、柳樹還是松樹,然後按照適合各類樹木成長的方式去“施肥、澆水”,讓孩子成為自己應該成為的樣子,不要企圖把自己的棗樹培養成松樹。父母們,一定要記得先要讓孩子成人,孩子才能有成才的機會,如果做人都做不好,又何談成才呢?


韋志中心理學網校

中國父母沒有多少真的懂得如何去愛孩子,因為他們不懂孩子真正的需要。孩子需要安靜時,他們喋喋不休,孩子遭遇事業挫敗,他們給與不是安慰而是責怪,更有甚者是打擊,孩子找到了執手一生的戀人,他們不是順其自然,而是阻攔,威脅,孩子想一個人面對人生時,他們又大包大攬的逼你相親,苦口婆心的說你不孝,中國的父母更多的是掌控,無論是物質還是思想上的,以及衣食住行的大包大攬。哎,冰冷的豪宅還不如溫暖的草屋讓人溫暖,快樂。


文子的前世今生

這個問題這麼問好像是家長對孩子好,孩子反而是白眼狼的意思。但其實孩子的問題,永遠不僅僅是孩子的,肯定跟家長、老師以及所處的環境都有關係。孩子都是被教育出來的,什麼樣的教育就會培養出什麼樣的孩子。著名心理學家華生說,給我一個孩子,讓我在我選擇的環境中教育,我可以讓他們成為老師、律師、醫生,也可以讓他們成為小偷和罪犯。這就是教育和環境的作用。

首先說,孩子到了一定階段,注意力是會從家長老師轉向同伴,這是正常的。但是孩子不願意和家長溝通,過於叛逆,就不是正常的了。家長對孩子好,沒錯,但是很多家長常有的問題是,一味的好,沒有底線和標準。這樣的好就是溺愛。你對孩子好,沒有一點限度,孩子就會抓住你的弱點,因為他們知道他要什麼你會給,即使不給,哭一下鬧一下就可以,孩子其實在與家長的關係中佔了主導,怎麼還會和你交流呢?怎麼還會聽你的話呢?

除此之外,家長認為的好,真的是好麼?有時候我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要什麼,憑什麼確定給孩子的就是孩子想要的呢?比如很多家長工作忙,給孩子錢休息帶孩子吃好的,就覺得是對孩子好了,其實這只是家長的想法。孩子需要的是有問題時候的幫助,開心時候的分享和一個可以依靠的爸爸媽媽。玩伴能幫孩子,能分享快樂。從家長得不到的從朋友那得的到,有共同語言,為什麼不去和朋友玩呢?這個問題,更應該反思的,還是家長教育方式本身。建議閱讀《養育的選擇》《培養高情商的孩子》。



青音約

對於人類來說,人嘟是要有一個成長的過程,當一個生命降生,那種愛只有父母才會用生命去愛,除去那些不懂愛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