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結構光人臉識別跟紅外人臉識別有什麼區別?

5711112

此次小米8發佈,其高配探索版帶來兩項黑科技,屏下指紋解鎖和3d結構光人臉識別。屏下指紋解鎖功能早在VIVO X21上就已使用,雖然此次加入了壓感功能,也僅僅增加了使用體驗,但原理上大同小異。而3d結構光人臉識別卻是安卓機上首次使用,雖然雷總一直強調該技術和蘋果的Face ID截然不同,但是總體原理大同小異。接下來介紹一下,3d結構光人臉識別跟紅外人臉識別的區別。

3d結構光人臉識別原理

此次小米採用的3d結構光人臉識別,是利用屏幕上方劉海位置的紅外線投射器,向使用者面部投放33000個紅外點,將這33000個紅外點的位置進行採集,然後構建一個非常細緻的3D的人臉模型。整個技術原理實際上和蘋果的Face ID相同,只是其數據採集和3D模型建立方面可能達不到蘋果Face ID那種精確級別。但此次小米的3d結構光人臉識別技術,相比於其他手機的紅外面部識別功能和虹膜掃描功能等技術要先進很多。

3d結構光人臉識別相比於傳統紅外識別強在哪裡?

如今大多數手機使用的紅外識別解鎖,其實際上還在2D層面。早期甚至一張照片都能簡單破解,如今雖然增加了一些輔助技術,可以判定活物與否,但是破解相對容易很多。傳統紅外識別功能通過紅外投射後,記住人臉一些關鍵點,構建模型2D人臉模型,這種識別只需幾個關鍵點核對無誤就能解開。然而這種面部識別受環境影響非常大,經常在光線昏暗的地方就出現識別失敗。而此次3d結構光人臉識別,構建的3D面部模型安全性上碾壓傳統紅外識別,而且識別失誤率非常低。該項功能完全可以應用到安全支付領域,從而實現掃臉支付取代指紋支付。小米8的

3d結構光功能已經可以完成和蘋果Face ID 相同的表情模仿了。


整體上來說小米的3d結構光人臉識別是國產手機技術上的一大進步,雖然是跟隨蘋果的步伐,但是能快速趕上是將來能超越的前提準備。最後說一下,雖然小米8應用的紅外解鎖,以及探索版使用的3d結構光人臉識別也有紅外功能,但是這些紅外功能並非用來當紅外遙控器使用,因而小米8系列不支持紅外遙控器功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