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你為什麼不告訴我這樣做是錯的?”

“孩子,你真是好樣的!”

——是成就了孩子還是害了孩子?

”嘭“,小區裡一輛車的玻璃被一隻飛來的足球打中,應聲而碎,”呀“隨後趕來的孩子驚呼起來,他一副手足無措,驚慌不定的樣子,闖下這樣的大禍,嚇得他站在原地哭了起來,好一會兒才緩過神來。

孩子沒有離開,他一直站在車旁邊等著,直到車主人的到來,孩子很真誠的道了歉,並表示要帶車主人去見他的父母,賠償損失。車主人接受了他的道歉,但並沒有要求賠償,並表揚了他誠實的行為。他叫成成,只有七歲。

回到家,他如實向媽媽講述了事情的經過,媽媽並沒有責怪他,反而向他豎起了大拇指:孩子,你真是好樣的!男子漢就要誠實,勇於承擔責任。

這句話如一盞燈,為孩子指明瞭前進的方向,原來做錯事並不可怕,只要誠實,勇於改正錯誤,依然是個好孩子。

“媽媽,你為什麼不告訴我這樣做是錯的?”

相似的故事,不同的結局

偉偉同樣惹了禍,把樓下王爺爺的花盆踢翻了,一看四周沒有人,飛速的跑回了家

媽媽看著滿頭大汗的偉偉,心疼的問:”這是怎麼了?跑這麼快?“偉偉上氣不接下氣的說:“我把王爺爺的花盆打翻了,就跑回來了。”

媽媽:“孩子,王爺爺有沒有讓你賠花盆?”

“沒有,沒人看見。”

“太好了,沒人看見就好,孩子你是好樣的!”

媽媽的話像一個定心丸,原來做錯了事,只要不被發現,就是好樣的。

同樣的一句話,不同的場合,給予孩子的是不同的認知結果。

父母像一個畫師,在孩子這張白紙上描繪著或明或暗的圖畫,究竟要畫成哪一張,父母說了算。

“媽媽,你為什麼不告訴我這樣做是錯的?”

“媽媽,這樣做真的是對的嗎?”

你能給出正確答案嗎?

時間是最公正的,不偏袒任何一個人,每個孩子終會長大,成為一個真正獨立的個體。

學校餐廳排隊買飯,前面居然有二十個人,這時,一個身影快步走到了最前面,吼道:先給我打一份。

所有人的目光都齊刷刷的看向這裡,誰這麼沒素質?後面排隊去!人群裡出現了質問的聲音。

這個學生有些尷尬,他沒想到他的舉動引起人們這麼大的反應,他只是想到,從小到大,跟爸爸媽媽出門從不排隊的,怎麼就不對了呢?

“媽媽,這樣做真的對嗎?”

沒有人去苛責一個孩子的言行,甚至都在呵護著他們的小過錯“孩子還小,長大了自然就好了。“真的是這樣嗎?

在父母的眼裡,自己的孩子永遠都是最好的,從出生的那一刻起,我們就甘願用生命來呵護他們,唯恐他們被薄待了,像戀愛中的情侶,滿眼都是愛。

愛,沒有對錯,但是,認知有對錯。

你的答案給對了嗎?

孩子,這個墜落在人間的天使,是獎勵給父母的禮物,你願意用怎樣的愛去守護他們的成長呢?

“媽媽,你為什麼不告訴我這樣做是錯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