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成為我們的燈塔

讓孩子成為我們的燈塔

又是一年“六一”國際兒童節。每到這個時候,每個家庭都會為孩子或是送上禮物,或是送上祝福,希望他們有最明媚的未來。也有家長跟隨孩子的腳步,重溫那回不去的時光……孩子是整個社會的未來,對待孩子的態度也是整個社會對待未來的態度。因此,不忘過去,不負未來,每一個對孩子的希望都值得珍惜。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無論條件如何,每個家庭都為孩子付出了許多,同時,也相應地提出了許多要求。誠然,這一輩孩子的生活是上一輩人難以企及的;但是,這一輩孩子所面臨的壓力,也是上一輩人難以想象的:考試要拿高分,副業變成了主業,興趣變成了無趣,童年的調色板早已斑駁,沒有了最初的樣子。

拼盡全力,只為孩子的明天。這樣的想法、做法對於成年人來說並不難理解。可是,我們在做出這個決定時,是不是應該再多加思考,我們究竟希望他們將來成為一個怎樣的人?他們的生活究竟應該怎樣過?對尚未有成型思考能力的他們而言,我們的要求是否適度?

我們常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大人的世界就是孩子最好的課堂,我們希望孩子怎麼樣,自己就應該怎麼做。如果我們就是那種希望孩子將來成為的那種人,處處給孩子做好榜樣,那我們就是孩子成長路上最明亮的“燈塔”;反之,如果我們言行不一,對生活的態度從情懷變成了釋懷,最終變成我們最討厭的自己,那麼我們也很難指望孩子成為家長希望的樣子。很多人的失落,是違背了自己少年時的立志。

自認為成熟、練達、精明,總算看透了、想穿了。於是,我們就此變成自己年少時最憎惡的那種人。

令人遺憾的是,現在許多人將年少時的情懷轉嫁到孩子肩上,自己卻不能作出好的示範作用,影響了孩子日後正確價值觀的養成。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赤子之心,就是一顆率直、純真、善良、熱愛生命、好奇而富於想象力、生命力旺盛的“心”,是一顆“不管走多遠,都不要忘記為什麼出發”的初心,是一顆“人之初、性本善”的善心,是一顆“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的童心。常懷“赤子之心”,才可以成為大人。孩子身上的純真無邪,何嘗不是現今成人世界的一劑良藥呢?

今天,在我們絞盡腦汁,為孩子準備兒童節禮物的時候,其實,我們也應該靜下心、俯下身,向孩子學習,讓他們成為我們的“燈塔”,知世故而不世故,保持一顆“赤子之心”,就是最大的善良;像要求孩子那樣來要求我們自己,像我們希望孩子將來成為的那樣做人做事,這就是最好的兒童節禮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