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易學哲學的太極陰陽論

中國易學知識太極陰陽論

中國易學哲學的太極陰陽論​這是我們祖先對宇宙起源和萬物內部結構的認識。(周易.繫辭傳》中說:“(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在以老子為代表的道家學派(亦將《周易》奉為三玄之一)中,講得更加明白,認為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又認為宇宙萬物,無論宏觀,還是微觀,“其大無外,其小無內,物物一太極”。到宋代陳摶、邵雍等人弄出個太極圖,還有先天八卦圖、後天八卦圖等,將這種宇宙起源和萬物內部結構的認識,表達得更為直觀形象。不僅物物一太極,內部結構都是一陰一陽,而且陽中有一點真陰,陰中有一點真陽,陰陽在對立、統一一、消長、轉化、平衡等狀態。

這種對萬事萬物內部結構的補素辯證法認識,既符合現代物理學中基本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原理,又與現代電子計算機的技術基礎——二進制數學,有異曲同工之妙。太極陰陽論的代表性圖像就是太極圖,它的符號就是陰陽二爻組成的八卦和六十四卦。八卦是由初爻、中爻、上爻組成的三段式結構(2'=8),分別代表地、人、天三材之道,反映了古人對宏觀字宙中天、地、人三者關係和萬事萬物自身都具有初級、中級、高級三階段以及開始、中間、結束三個發展層次的描述。是對宏觀和微觀事物的一種粗線條概括。

至於由陰陽二爻組成的六十四卦(2*=64),則反映了古人對事物發展六個層次(天有陰陽、人有陰陽、地有陰陽)的認識以及對萬物具有六十四種基本形態的概括。這一點與後來科學發展中一些認識相吻合。例如,中世紀意大利數學家列奧多·斐被那契,從計算兔子緊殖的數學題中推導出著名的“斐波那契數列”,證明萬物繁殖到第六代時,原來似乎沒有關聯的事物的內在對應性就都顯示出來了。六十四卦正是陰陽二爻相配六次,即二的六次冥,而且每一卦又正好是六個爻,反映了事物發展的六個層次或六個方面。又例如:現代遺傳學發現,生物遺傳密碼排

列起來與六十四卦是對應的。這說明,六十四卦的形態,也符合生物的微觀結構。另外,六十四卦還有方圖、圓圖等各種排列形式,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反映事物存在的形態規律。漢代京房以八純卦為首,將六十四卦根據爻變的原理重新進行排列,組成八宮世系,這種排列組合,不僅保留了六十四卦概括萬事萬物基本形態的根本特點,而且進一步發掘出六十四卦相互之間的發展變化規律,即描繪出事物由量變到質變(由一世到六世),由一種形態轉化為另一種形態(由某一宮變到另一宮)的發展變化規律,使八宮六十四卦更具有了宇宙、社會、人生全息信息的特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