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激战!滴滴转驻小蓝单车,要从OFO后撤?

AT激战!滴滴转驻小蓝单车,要从OFO后撤?

1月9日,滴滴出行发布公告称,滴滴正式与小蓝单车达成单车业务托管合作。未来一段时间,用户可继续通过滴滴APP免押金使用小蓝单车。

滴滴能否改变共享单车的市场格局?

此前36氪援引滴滴出行方面核心人士消息称,滴滴出行自有的共享单车业务已经计划在2018年1月底在国内第一座城市上线,目前北京和深圳、广州都在选择范围内;2018年总计将向市场投放约600万辆单车,造价数十亿元。

滴滴出行正在将其通过收购、管理的共享单车资源归为一处。

从B+轮开始,滴滴出行曾在连续4轮融资中加注ofo小黄车,并于2017年4月在主应用中正式添加ofo的使用入口,还一度向ofo派驻了高管团队。

而此次与小蓝单车合作,则是从共享单车行业内部接手而来。

在腾讯主投摩拜的同时,阿里巴巴方面选择投资第二梯队的哈罗单车。随着其主导的哈罗单车与“共享单车第一股”永安行合并完成,布局二三线城市的哈罗单车发展势头迅猛,目前已紧随摩拜和ofo成为行业第三。

而在ofo最新一轮融资中,阿里也成为仅次于滴滴的第二大领投者。据内部人士透露,为避免被滴滴剥夺话语权,ofo创始人戴威成功引入阿里系资本,也因此阻止了ofo与腾讯系的摩拜进行合并。

随着ofo选择投奔阿里,其与哈罗单车合并的可能性大大增加。1月3日下午有传言称,ofo即将完成阿里主导的新一轮融资,并有可能进军共享汽车领域。

阿里巴巴参与ofo最新一轮融资让滴滴的单车计划面临困难。

这意味着在滴滴与腾讯主导ofo、摩拜合并的时候,阿里巴巴站在了对立面,阻止这场合并,这也让滴滴完全控制共享单车市场的计划落空。曾经,在网约车之战中,快的打车与滴滴合并,让快的打车消失。

阿里巴巴从战略投资人变成网约车的财务投资人,这极大的影响到阿里巴巴移动出行、智能汽车等未来战略规划。据说,阿里巴巴高层对那次合并一直非常后悔。

而共享单车再次有机会从高频2公里短途出行向5-8公里更长的移动出行领域延伸,这与阿里的芝麻信用、高德地图、智能汽车、物联网等战略业务形成互补,所以马云此时重金增持ofo,是不想重蹈网约车合并的覆辙。

而滴滴拥有ofo近25%的股权,在新一轮的融资中,滴滴是否会出售自己的股权给阿里?这也是最值得外界关注的,阿里这次重金入股ofo也必将成为阻碍滴滴拓展共享单车业务的巨大障碍。

因此,滴滴以独立身份进入共享单车市场已经没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各种成本都过高。加之阿里巴巴增持ofo,这都会滴滴的战略产生严重影响,滴滴即使收购小蓝单车也所以很难改变共享单车格局。

而上周,摩拜刚刚宣布进军共享汽车。

如果滴滴完成收购小蓝单车,其与ofo小黄车的关系将大变。业内人士分析,在各路资本角力下,背靠腾讯的摩拜、背靠阿里的ofo与哈罗单车以及滴滴旗下的小蓝单车或将重塑共享单车行业格局。

滴滴用打车券偿还小蓝押金不妥

2017年11月,小蓝单车宣布因资金链断裂而停止运营。紧接着便传出,小蓝单车欠供应商的货款2亿元,而且还挪用了大量的用户押金。小蓝单车创始人李刚则滞留国外,迟迟不肯回国面对债务。

现在传闻滴滴接管小蓝单车的部分资产,这被视为滴滴对合并计划失败的反制手段。因为滴滴希望让ofo和摩拜合并后完全纳入自己的移动出行版图,而这必然会阻止ofo、摩拜继续独立发展之路。

手握千亿融资的滴滴真的不差钱,所以打算另起炉灶进军共享单车,于是就收购刚刚死掉的小蓝单车部分资产。但是滴滴是否愿意承担2亿元的巨额债务?目前从媒体报道看,滴滴似乎只是部分收购小蓝,是否会代其还钱还是未知数。

但是又有媒体报道,滴滴希望通过打车券来支付小蓝单车99元或199元的押金。很多小蓝单车用户对此表示极为不满,认为滴滴收购小蓝就应该替其偿还用户押金。有媒体估算,小蓝单车大概有1000万用户,仅按照99元押金计算,也有高达10亿元的押金,何况后来押金提高到199元。

高达10亿元的押金并非小数目,滴滴虽然手里有很多钱,但是作为创业公司,有严格的资金监管。花10亿元偿还押金,投资人是不可能同意的。于是,滴滴希望以发放打车券的方式偿还用户押金。对此,有律师认为,如果强行使用打车券偿还押金是违法的,这必须争得用户的同意,让用户在打车券和现金之间做选择。

这不由得让人想起四川一家共享单车企业拿下死掉的酷骑单车运营权后,并不承担债务,也不承担押金还款,让用户对酷骑彻底失望。那么,滴滴收购小蓝单车的具体方案是怎样的?能否让供应商拿到欠款,让用户拿到押金?这关系到收购后小蓝单车的运营。

一个失信的品牌,如果继续失信,继续不尊重消费者,将会变得无人问津。

共享单车全球注册用户总数已近4亿

1月9日,ofo小黄车联合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城市智行信息技术研究院共同发布《2017年第四季度中国主要城市骑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从单车使用、节能减排、健康贡献、停车设施、服务环境和文明骑行六个层面,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等国内20个主要城市的骑行状况展开综合对比分析,并以骑行指数的形式予以评估和呈现。

《报告》显示,2017年第四季度全国共享单车骑行活跃度持续上升,第四季度城市骑行指数增长至68.6分,较第三季度提升2.5分,上涨近3.8%,相比第一季度增长达28%。深圳成为第四季度全国城市骑行指数的第一名,珠海成为第四季度最大黑马、提升了超过16个名次。  

与第三季度相比,第四季度多个城市的骑行指数排名中大幅提升,其中深圳以82.1的总分位列第一,荣登骑行指数榜首;成都、北京紧跟其后位列第二、第三;珠海、广州、上海、石家庄、杭州、武汉、昆明分别位列第四至第十名。其中,珠海从第三季度的20名之外攀升至第四季度的第四名,成为骑行指数排名上升最快的城市。

在地区分布上,全国六大区域骑行用户活跃度持续升高,其中,中南地区以30.95%的用户活跃度涨幅成为共享单车骑行热土,华东地区、华北地区紧随其后。

值得注意的是,经过2017年的投放普及与市场沉淀,共享单车在全国范围内的地域布局呈现均衡化发展,在起步相对较晚的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骑行活跃度均呈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表明共享单车服务正逐步向二三线城市下沉,其中西南部地区骑行活跃度上升尤为明显。 

进入第四季度以来,共享单车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整个行业逐渐告别以投放量为主导的粗放发展阶段,转而进入注重高效运营、科学管理的精细化运作阶段,共享单车相关停放设施的建设也逐步到位。

随着市场规模扩大与效率提升,共享单车行业整体节能减排水平正在不断升级。《报告》显示,ofo小黄车用户2017年度累计骑行总距离达117.47亿公里,相当于节省汽油59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59万吨,相当于种植25.9亿棵树、减少绕赤道29万圈的碳排放量。  

《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共享单车全球注册用户总数已近4亿,累计订单115亿单,全球服务城市达304个,单车投放总量2300万辆。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先后有74企业进入共享单车市场,累计融资超过230亿元,行业发展迅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在行业格局上,经过2017年一整年的激烈竞争,共享单车行业从最初的群雄争立逐渐走向寡头对峙。目前ofo小黄车和摩拜单车两家头部企业日订单占据行业90%以上,双寡头的格局逐步清晰。

(综合第一财经周刊、蓝鲸传媒、中国经济网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