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私和便利 你會如何選擇?

5月28日,歐盟數據保護通用條例(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 GDPR)正式生效。這份旨在保護歐盟居民隱私的最新法規已經取代1995年頒佈的《數據保護指令》,成為近30年數據保護立法方面最大的變革。

隱私和便利 你會如何選擇?

因此,上個周開始,我的郵箱就陸陸續續收到了各種表態遵循GDPR條例的通知郵件,每一封都字斟句酌,顯得頗為謹慎,並在上週末達到了頂峰。

值得注意的是,這份法規不僅把Cookie、IP位址甚至是GPS位置都納入了隱私保護的範疇,還賦予了普通居民有權反對被Profiling的權利。

也就是說,只要你不願意,那些號稱“採用人工智能算法”對用戶使用習慣進行分析學習的app或者服務,必須立即停止對當事人隱私數據的處理。除非,那些app或者服務的提供商可以證明,原先的資料處理方式有不得不那樣做的正當性,比如其他法律法規要求。

但事實上,在實際利用機器學習或者人工智能進行數據處理的過程中,要想直接適用反對權,是很有難度的。因此,也有部分人士認為,歐盟的這項法規,有“閉關鎖國”之嫌。

甚至於,還有像 BBC 這樣的媒體開始揶揄,部分應用開始阻止歐盟用戶訪問,頗有“脫歐”的意味。

但與此相對的,則是國內目前依然嚴峻的隱私保護不力的問題。

雖然在去年底今年初,在工信部和地方消保委的努力下,已經有一批互聯網應用進行隱私條款方面的自我審查和後續改進,但其實侵犯隱私的問題依然非常嚴峻。

再比如,對於"二手手機號",很多人入網之後發現無法註冊新的賬號,反而可以通過驗證碼的形式,登入該號碼原有主人的賬戶。

這一方面涉及到工信部去年提出的要允許用戶註銷賬戶的問題;而另一方面,則是我反覆提及的不應該把手機號同個人賬號進行綁定。因為手機號雖然進行了實名認證,但歸根到底屬於國家而非個人。

隱私和便利 你會如何選擇?

但這些隱私問題,真的只是廠商的責任嗎?

再比如,之前滴滴順風車出事之後,大家開始各種吐槽它的隱私問題。但如果你們"早就"覺得滴滴順風車有洩露用戶隱私的風險,你們向工信部舉報過嗎?

所以,李彥宏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拋出“中國用戶願意用隱私換效率”的言論,並沒有什麼問題。

如果你懶到連通過鍵盤打打字投訴舉報都沒有做過,又有什麼資格去指責廠商不注重用戶隱私?

李彥宏只是說出了你的真實需求,而你只是擔心遮羞布被扯掉。不,更準確的說,你只是在擔心自己皇帝的新衣被扯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