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族15:小試牛刀背後的大夢想

自從上一款產品魅族Pro 7系列之後,魅族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發佈新品了。之所以會是這樣,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黃章決定重新出山,用一款“夢想機”迎接魅族的15週年。也正是因為同樣的原因,這款機器被命名為魅族15。

魅族15:小試牛刀背後的大夢想

在烏鎮舉行的發佈會上,楊柘對這款手機的介紹,讓我感覺魅族一方面在小心翼翼的保留過往設計中精華而又獨特的部分,並通過創新進一步的發揚光大;而另一方面,魅族又希望通過軟硬件方面的升級,儘快地彌補那段逝去的歲月,併為後續產品樹立一個全新的高起點。

魅族15:小試牛刀背後的大夢想

我們這次拿到的,是硯墨版的魅族15。剛拿到手裡,魅族15輕巧的機身和舒適的後背觸感就讓我眼前一亮。

魅族15:小試牛刀背後的大夢想

魅族15採用的是三星獨家定製的5.46英寸、16:9的OLED屏幕,雖然並沒有採用今年流行的全面屏,但83.6%的屏佔比,已經高出一些18:9的全面屏機型。

這是因為,魅族認為72mm是單手握持舒適度的“極限尺寸”,為了把魅族15的機身三圍控制在143×71.95×7.25mm,這款手機的邊框厚度更是隻有1.175mm,這也使得魅族15比最近一年發佈的大部分機型都要小巧。

事實上,為了增加用戶核心視野區的單行顯示內容,同時維持單手持握的舒適感,魅族一直致力於邊框窄化。早在MX上,那部手機的邊框就只有3.15mm,而此後的MX 2和MX 3也先後縮窄到2.9mm和2.8mm。而這一次魅族15的1.175mm,也讓它成為除了曲面屏手機之外的「全球最窄邊框」。

魅族15:小試牛刀背後的大夢想

在這塊屏幕的南邊,是魅族對經典“小圓圈”全新升級後的指紋識別模組。這塊指紋識別模組尺寸只有4.36mm×4.36mm、封裝厚度只有0.25mm,可以說是非常小巧。不僅如此,它還內置了一枚獨立壓力感應芯片,讓魅族15在保留了原汁原味的「輕觸返回上一級、重壓回到主界面」的mBack體驗的同時,實現0.08s快速解鎖和99%準確率,做到了mTouch和mBack的融合。

魅族15:小試牛刀背後的大夢想

在屏幕和前置攝像頭的北邊,是魅族15的隱藏式聽筒與帶狀呼吸燈。這樣簡潔的設計,也增強了魅族15機身ID語言的完整性。

為了控制魅族15的機身厚度和重量,同時保持不鏽鋼的金屬觸感,魅族15此次並沒有在機身後背採用玻璃材質,而是用了一種在⾼強度鋁合⾦上鍍超薄不鏽鋼材料的工藝,最終打造出一種名為「不鏽鋼鋁」的複合材料。152g的機身重量,也比 PRO 6s要輕11g。再加上全新的「物理⽓相沉積」上色工藝,魅族15機身背後的觸感相比普通的金屬後背要溫潤一些。

魅族15:小試牛刀背後的大夢想

在交互方面,為了幫用戶還原真實場景下的觸感,魅族15此次通過內置橫向線性馬達mEngine,打造了一套全局式的觸感反饋系統。

魅族15:小試牛刀背後的大夢想

其實在平時,我在拿到手機的第一時間都會關掉手機的震動。因為大多數手機打字時的震動總給我一種系統很卡的感覺。不過,魅族15此次採用的是橫向線性馬達,官方說相比縱向線性馬達能夠實現更豐富的震動效果。因此這次我嘗試了在魅族15上開啟了震動,確實在打字時候的震動相比其他手機的要乾脆、不拖沓一些。

魅族15:小試牛刀背後的大夢想

除此以外,魅族15還帶來了全新升級的Flyme 7。

Flyme 7基於魅族自主研發的人工智能引擎One Mind打造,具備了平臺級的AI賦能能力。此次Flyme 7據說有人臉解鎖、AI美顏、人臉回溯、兒童防沉迷等300多項新功能和1300多項優化。但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個人助理、氣泡通知+小窗回覆、智能識屏、數據搶救和全局夜間模式這幾項功能。

魅族15:小試牛刀背後的大夢想

魅族15:小試牛刀背後的大夢想

在Flyme 7桌面上上劃或者長按Home按鍵,就能呼出個人助理。個人助理可以添加日程、計步,也能實現外賣/快遞追蹤、我的票券、場景服務、停車卡片等多達16個場景的快捷服務。

魅族15:小試牛刀背後的大夢想

氣泡通知其實很多手機在優化遊戲體驗的時候都會提到,但是這個功能和小窗打開相結合之後,就能在更多場景下實現不干擾當前任務的情況下對消息的快速回復。

魅族15:小試牛刀背後的大夢想

而智能識屏則是可以通過長按圖片或者文字,系統會識別出關鍵內容,從而實現快速顯示關聯信息和分享等功能。

魅族15:小試牛刀背後的大夢想

數據搶救則是魅族15上一項我個人很喜歡的功能。畢竟用手機這些年,多次遭遇過碎屏後無法備份資料的慘痛。而在魅族15上,我只要把受損手機和電腦連接,並讓通訊錄中的任一聯繫人發送鎖屏密碼到受損手機進行身份驗證後,手機就會自動切換成 U 盤模式。這樣,我就可以在電腦上備份好受損手機裡的數據。

此外,Flyme 7還帶來期盼已久的人臉解鎖功能。值得一提的是,除了M15、15、15Plus這3款新機型,Flyme 7的人臉解鎖功能還適配了PRO 7 Plus、PRO 7高配版、PRO 7 標準版、PRO 6、PRO 6 Plus、PRO 6s、PRO 5、MX6、魅藍 E3、魅藍 Note 6 在內的10 款老機型。

這些功能的存在,讓我覺得Flyme已經能夠跟上當前主流的移動操作系統體驗,並且在某些方面做到了更好。

當然,此次值得魅族15引以為傲的,是通過12MP+20MP暗光雙攝打造的“魅族史上最好的夜景拍照”。

魅族15:小試牛刀背後的大夢想

魅族15採用了華為P20同款CMOS IMX380。雙攝方案則從黑白雙攝改為了廣角+長焦方案。雖說很難比較這兩種雙攝到底哪種更好,但從後者能夠帶來2倍光學變焦和3倍無損變焦來看,我還是更偏愛後者的。此外,魅族15還支持四軸光學防抖,其自動模式下的最慢快門速度也從之前的1/14s 提升到了1/4s。

魅族15:小試牛刀背後的大夢想

魅族15:小試牛刀背後的大夢想

魅族15:小試牛刀背後的大夢想

魅族15:小試牛刀背後的大夢想

魅族15:小試牛刀背後的大夢想

魅族15:小試牛刀背後的大夢想

魅族15:小試牛刀背後的大夢想

魅族15:小試牛刀背後的大夢想

魅族15:小試牛刀背後的大夢想

魅族15:小試牛刀背後的大夢想

魅族15:小試牛刀背後的大夢想

魅族15:小試牛刀背後的大夢想

魅族15:小試牛刀背後的大夢想

魅族15:小試牛刀背後的大夢想

魅族15:小試牛刀背後的大夢想

從樣張上看,得益於虹軟的夜景降噪算法,魅族15的大部分場景,哪怕是2倍變焦下,出的片子噪點都控制的很好,畫面也很純淨。不過,可能是工程機的關係,魅族15在3倍變焦下,尤其是光線較暗時,依然能看到一些噪點。

魅族15:小試牛刀背後的大夢想

魅族15:小試牛刀背後的大夢想

魅族15:小試牛刀背後的大夢想

魅族15:小試牛刀背後的大夢想

魅族15:小試牛刀背後的大夢想

魅族15:小試牛刀背後的大夢想

在虛化方面,魅族15的對象勾勒也很準確。我甚至還嘗試對一個鐵絲人偶進行人像虛化,結果也能差強人意。

魅族15:小試牛刀背後的大夢想

其他配置方面,魅族15採用的是高通中端“神U”驍龍660,內置4GB存儲空間和3000mAh電池,在開啟性能模式的前提下,基本可以滿足一天的日常使用(不玩遊戲)。此外,魅族15還支持24W的mCharge 閃充,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整機的續航體驗。

魅族15:小試牛刀背後的大夢想

作為一款“小試牛刀”的夢想機,儘管魅族15可能在一些細節,比如沒有6GB選項、電池容量較小,等方面,依然有可以提升的空間。但對於這家經歷了15年坎坷的手機企業來說,尤其是在經歷了過去1年多的風雨之後,魅族依然能堅持初心,在這個價位段堅持夢想,這本身就是一件難能可貴的事情。再加上魅族15無論是在外觀打磨、工業設計,還是拍照和交互等方面,都有著超然於同價位手機的地方。因此,如果說把它當作一款中端旗艦來看的話,應該也是恰如其分的。

*本文產品照和部分樣張拍攝自 @逗比烽火戲諸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