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一期生中優秀的人才很多,胡宗南是如何脫穎而出的?

筆下發白

胡宗南為什麼見重於蔣?先讀一段史:

1927年國民黨內部發生“寧漢分裂”,即蔣介石的南京政權與汪精衛的武漢政權相對立,南京方面,桂系李宗仁白崇禧以寧漢需要和談保持黨內團結為由要求蔣介石離職,關鍵時刻,會議的第四個參與人、黃埔系二號人物何應欽選擇了沉默,三比一,蔣介石鬱悶下野。



由此桂系把持了南京政權,黃埔系軍官遭到壓制,一期的關麟徵代表大家去溪口面見蔣介石,回來召開第一軍全體黃埔學生開會,時任團長的胡宗南慷慨激昂發言:“校長才是黃埔的領袖,我們共同支持校長復職,如果何應欽反對就幹掉他!”

這就叫政治態度,黃埔一期、浙江人固然是必要條件,但是政治態度永遠是第一位的。

1925年的東坡樓事件,蔣介石座車被襲擊,幾名衛士死傷,幸蔣當時不在車上,聞變後立即調軍校衛隊來保駕,胡宗南恰是衛兵連排長,存步不離蔣介石身邊,並藉機表達忠心:我在校長的安全在!自那時起,這個小同鄉已是老蔣心中可重託之人選了。



北伐時的南昌城下,胡宗南率部一團,大敗孫傳芳精銳一個師;1930年中原大戰,胡宗南的第一師打的馮玉祥之孫良誠部心理崩潰,看見第一師立即掉頭撤退,其它各部蔣軍討巧,紛紛以第一師自稱,搞的馮軍畏敵如虎,搞不清楚哪來這麼多第一師,此事後來也傳到蔣介石耳朵裡,怎不青睞有加?

年輕的胡師長宗南不是草包,當年也是給蔣介石賺了臉的,儘管後來證明他不是戰略級人才,可那隻能是馬後炮,蔣介石那會不用他用誰?水漲船高的事情。

紅軍長征為什麼要過茫茫幾百裡的大草地?是因為胡宗南的第一師搶先佔領松潘要道,紅軍屢攻不克,不得已繞道荒無人煙的草地,犧牲頗多;紅四方面軍實施寧夏戰役時西渡黃河,又是胡宗南的第一軍急襲靖遠城截斷渡口,才有了後來的西路軍悲歌。



胡宗南是反*急先鋒,黃埔時期就是“孫文主義協會”骨幹,因信仰之爭與李之龍一度大打出手;抗日戰爭時期忠實地執行蔣介石封鎖陝甘寧邊區的任務,哪怕其它戰場日軍肆虐,也絕不抽一兵一卒,美國顧問都看不下去了,換作其它國軍將領,比如衛立煌,比如張治中,沒這個鐵硬心腸的。

蔣介石關心胡宗南的個人生活,催他找個老婆胡宗南答覆說:革命尚未成功,學生不考慮個人問題。別看胡宗南個子不足1米6,絕對的人小鬼大,他後來的失敗,不過是蔣介石誤以為他是個軍事天才,拔苗助長罷了。


度度狼gg

脫穎而出?看到這個題目我馬上想到,在那個年代,傅作義起義投誠了,很多將領都起義投誠於我軍了,數不勝數。胡宗南卻自比文天祥拒我軍勸降,並稱士為知己者死,這個知己,應該是指的是老蔣吧?所以大家可以看出為何他能脫穎而出了?浙江老鄉+忠心耿耿+黃埔一期。想不紅都難,雖然胡宗南打仗能力一般點(那也是相比於杜聿明,宋希濂,陳明仁等),但是對老蔣忠心確實沒得說又討老蔣歡心。

解放戰爭時,黃埔三期的張新曾經來勸降老胡(張在陝西作戰時被一野俘虜了,清澗戰役被俘的旅長張新),但是並沒成功。張新也是浙江人,浦江的,一次在杭州黃埔同學聚會,張新碰到胡老大,胡瞭解張情況後反問張:你是黃埔三期生,為啥貪生怕死,不到前方去?張問前方是何處?胡答過長江到浦口,到第1師第1旅。這樣三期的張新就成了一期老胡的部下。

胡宗南巔峰時可是指揮19個軍,戰區司令,西北王。你們天天叫嚷的張帥哥,張靈甫,以前也是在胡宗南手下,當的是團長。(殺妻後,送去南京坐牢,殺妻坐牢後,改進74,等於是換山頭了)張殺原配妻子,就是在廣元,廣元那會就是胡部駐地;張靈甫要在繼續在胡手下,也能混個師長,軍長乾乾。(張靈甫對蔣也是忠心耿耿)

壽山(胡宗南字壽山)的部下,黃埔一期生,後任臺灣糖業公司經理的李文司令官,不也衷心耿耿麼?!李文是胡集團比較能幹的一位,人品也不錯;華北戰場那會,李文配合孫連仲,傅宜生出力不少;在淞滬和無錫,李文打鬼子也不錯,當然,對日軍的戰績都算胡宗南頭上的,日軍也對胡宗南的第一軍甚為忌憚的!大家胡宗南如此多的“第一”就說明了其和老蔣的關係。


李三萬的三萬裡

胡宗南能力確實一般,但這是相對的,在黃埔一期生中單論軍事能力的話比胡宗南優秀的確實不少,比如杜聿明、宋希濂、關麟徵等等,他們幾乎都有過不菲的戰績,也都是老蔣的黃埔心腹愛將,論能力勝於胡宗南,但是在軍事地位上和胡宗南相比,他們確實差了太遠,而胡宗南能在眾多黃埔一期生中脫穎而出也並非沒有原因。



老蔣的一生最為崇拜的便是曾國藩,而他的用人之道也頗具曾國藩的精髓,而且他很是相信曾國藩的識人之術,所以在用人的時候經常通過小事情或者細節來觀察一個人,之後才決定這個人到底該用還是不該用。所以被他相中的人物幾乎一定會能到重用,反之,如果老蔣不認可你這個人,縱然你有超世之才他也不會重用,比如薛嶽、白崇禧等人,對這批人老蔣採取的就是利用而不是重用。



胡宗南就不一樣了,儘管黃埔生中他不是最優秀的,但他卻給老蔣在黃埔軍校時期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蔣有著極其恪守的軍人作風,他不抽菸、不喝酒,而且起的早,而胡宗南在黃埔軍校時偶然發現了老蔣每天都早起鍛鍊的這個習慣,所以他決定比老蔣起的更早。就這樣,這位小個子的浙江人進入了老蔣的視線,因為他的勤奮而開始得到了老蔣的賞識,當然了,這只是一方面的因素。



老蔣有個習慣,就是愛罵人,沒錯,尤其他的黃埔生犯錯誤了他便罵的更厲害,而很多人都受不了這一點,對老蔣的意志上多有忤逆,但胡宗南不一樣。胡宗南是黃埔生中升官最快的,從老蔣的發家部隊第一軍到掌握西北軍政的大佬,他僅僅用了二十年的時間。而他從一個手下幾萬人的軍長到西北掌握幾十萬人馬的統帥,這中間他從來對老蔣是言聽計從的,老蔣罵他也不反駁,無論何時對老蔣總是充滿尊敬和崇拜之情,用老蔣的話說:“壽山辦事我放心”。答案顯而易見了,胡宗南雖然不是多麼厲害的軍事家,但卻是一個忠心耿耿的軍人,在抗戰時期老蔣幾十萬嫡系部隊盤踞西北,始終沒有派上戰場,而目的之一便是監視八路軍和西北各路軍閥,而封疆大吏的角色胡宗南無疑是最合適的人選了。


風流倜儻張四少

胡宗南對老蔣的忠心無人能比,基本是老蔣說啥他聽啥,在老蔣這樣的人眼中,忠心與能力相比肯定是忠心第一位,胡宗南在黃埔一期裡號稱天子第一門生,不是沒有原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