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教師子女,享受著其他人得不到的9大好處

作為一個教師子女,深受母親教師職業的影響,不敢回答社會現象的原因,但是可以舉一些自己的例子。

  1. 早期智力開發。媽媽是語文老師,所以在我出生之後,就對我進行了智力開發。訓練我的語言能力。她每天講故事給我聽,買很多書,剛剛學會說話後,我就和她一起背誦唐詩宋詞,講故事,還練習描述事情。有人說,那麼小的年紀,能記住嗎?答案是不能。我確實五六歲時候都忘了,但是媽媽的重點在於開發我的智力,鍛鍊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這點在日後得到充分的證明,我讀書後很快又把唐詩宋詞背了一遍,至今不忘。遇到文學上的內容,看看就記住了。然而,因為她的職業,基本上沒有鍛鍊過我的數學和外語,所以我的數學外語只是一般水平,外語課文總是背不下來,而對語文就很敏感)

作為教師子女,享受著其他人得不到的9大好處

2. 家庭氛圍。媽媽喜歡讀書,所以我從小生活在書的世界。常常我們渡過週末的方式就是準備一點點心水果,然後一摞書,把門鎖上,然後樂在其中。她沒有任何不良嗜好,我從小到大跟她出入的場合基本只是商場和圖書館書店。她不允許家人打牌打麻將這樣一系列活動,也不鼓勵我看那些泡沫電視劇。看電視她都會看些戲曲,法制等頻道。

3. 思想自由。媽媽鼓勵我讀書,自由思考。她從不指定我讀哪一方面的書,完全任由我的愛好自由發展。但是很多垃圾的沒有內容的書她不贊成。她不是很贊同當今的教育體制和學校裡的教育方式,她為此也感到很無奈,畢竟她只是一個教師。但對於我,卻是她教育理念的實踐者。在我的課業繁重不堪時,她簡單的檢查下我對知識的掌握,如果沒什麼問題,她都會幫我把作業都寫了。以免我把時間浪費在無用的重複上。

4. 治學嚴謹。舉個例子吧,如果我們在吃飯談話的時候突然對某一知識感到不確定,那麼接下來就是立即放下筷子,去查閱資料,直到能夠確認,再回來吃飯。(這個習慣並不推崇,只是說明,在我家裡,知識的地位高於一切並且永遠對它充滿敬畏)

5. 溝通,交流與陪伴。媽媽很喜歡和我溝通,也會認真聽我說話,不管我說的多麼幼稚。加上教師的假期和自由時間都和學生同步,我的業餘時間基本都有她的陪伴,她把大量時間花在我身上,時時刻刻影響我。也帶給我無盡的關懷和溫暖。

6. 培養興趣愛好。 因為學校經常會舉行各種活動,她對此也非常瞭解。所以她從小培養我的興趣愛好。她的理念是,喜歡什麼就學什麼,不強迫,瞭解一點,快樂就好。所以我學過畫畫,唱歌,跳舞,古箏,瑜伽等等。結果是沒有長性也沒有壓力,一無所成。她倒是覺得不錯。我參加過各種比賽,都有她在背後悉心的指導。然而參加這些活動,她也同樣不為名次,只為訓練我的心理素質。

7. 達觀的態度。在我家,求知,思考的氛圍是重中之重。然而,成績卻不重要。媽媽永遠沒有過問過我的成績。一是因為我自己也是自加壓力,很上進的選手,所以她覺得不用問,盡力就好。二是,她認為成績對於人的一生不代表什麼。高智商也要高情商。她說她見過太多孩子,讀書時候拔尖,進入社會卻平平。

8. 教育的技巧。媽媽清楚的明白孩子需要引導,關懷。所以她從未對我進行任何說教,都是寓教於生活。在我青春期的時候,她坦誠的和我溝通,瞭解我的感情動態,幫我分析,告訴我該怎麼處理情感困惑。所以我有什麼心事都告訴她,收到禮物情書也會交給她來保管。因為寬鬆的環境,所以我沒有經歷過太多的叛逆期,也從來沒有過所謂孤獨,寂寞的感覺。

9. 眼裡不揉沙子。我想應該是教師的職業病,非常會挑剔人的毛病。我媽媽也是,我有一點點壞習慣,哪怕是走路感覺不對勁,都會及時被她發現,然後消滅於萌芽。

現象,也許會以偏概全,不夠嚴謹。在媽媽們那個年紀,做教師是很光榮的職業,而且往往是學校的尖子生才能考上師範大學,所以,那個年代,教師的平均智商比較高。而且很多職工家庭都是兩個教師的結合,孩子出生後僅僅是遺傳,也會比較聰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