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數學老師是個怎樣的職業?我們都誤會了

中學數學老師是個怎樣的職業?我們都誤會了

教師教學應當是面對大多數學生而非極少數人的。如果你講的東西嚴重超綱,那肯定是有問題的。

  1. 要領會一個數學問題中所蘊含的思想,往往需要比當前知識層次更高的知識儲備。(比如要理解為什麼會產生無理數,需要實數完備性方面的知識;要知道為什麼花這麼大力氣學習三角函數,要學會了傅里葉分析才能明白一二。)

  2. 函數而無需學習廣義函數論)所以,對學生的要求重計算輕推導並不算過分。

  3. 高中水平的數學跟初中的數學相比,還是上了一個臺階的,有不少學生在理解上是有困難的,如果在基礎沒有打好的情況下冒然增加“思想性的東西”,這就違反了“臨近發展區”(ZPD)的原則,對學生本身是有害的。對於一些“思想性”的東西,可以組織數學興趣小組來講。

  4. 目前我國大學仍然是以工科為主,而對於大多數工科學生而言,數學的主要用途就是計算。在大學中甚至可以出現不需要理解光會計算就可以的東西(比如很多學科大量使用

  5. 計算的背後是有數學原理支撐的。弄不清數學原理的學生,很容易背錯方法,這一點是需要引導的。

  6. 高中數學中所謂的“原理”和“理論推導”,更偏重於類似數學建模的工作,這一部分的內容在探索性的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遺憾的是,從前的數學課本(至少我上學的時代是如此)所提出的建模問題往往比較抽象(相對於高中學生的水平而言),這相當於缺了具體問題抽象化的第一步。我認識的一位數學教授戲稱之為“知識分子捏造出的題目”。而實際上,在講課過程中拿出真實而又有用的例子往往是引人入勝的。

  7. 高中的教學是非常難以把握的。這不僅是知識儲備的問題,更是把握學生(包括家長和社會)的心理的問題。個人的感覺是設計一堂好課的關鍵往往在對學生心理的把握,而不是知識的儲備。而數學課又是各科中的難點:缺乏情節,容易枯燥,讓人看了就煩。這就更需要按照心理學規律來填充課堂內容。不太清楚你的教育心理學學得如何,如果不夠好,不妨回去看看,如果還不錯,不妨更深入瞭解一些發展心理學、認知心理學和社會心理學的內容,其中很多方面對如何組織課堂是很有幫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