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畢業生創業“修手機” 兩個月進賬超30萬元

  1. 針對傳統手機維修存在的“痛點”,24歲東北小夥王浩與老鄉合夥在長沙創辦起手機維修公司,以上門面對面維修的模式贏得了廣大顧客的信任和支持,僅僅兩個多月營業額突破30萬元。

  2. “要做維修,首先必須懂維修。”2017年10月底,王浩與王維同時辭職開始籌備創業。

  3. 團隊是創業成功的關鍵。王浩認為,“團隊成員就像我的家人一樣”。

手機壞了送哪裡修?傳統手機維修花在路程、排隊、維修等方面的時間太多,個人隱私容易洩露而且售後質保無保障,手機剛修完轉身可能就沒人管了……針對傳統手機維修存在的“痛點”,今年3月,畢業於湘潭大學的24歲東北小夥王浩與老鄉合夥在長沙創辦起手機維修公司,以上門面對面維修的模式贏得了廣大顧客的信任和支持,僅僅兩個多月營業額突破30萬元,更引來其他城市同行創業者投資加盟。

大學畢業生創業“修手機” 兩個月進賬超30萬元

王浩正在為顧客維修手機。

第四次創業 從閉關修煉到入職取經

大學畢業生創業“修手機” 兩個月進賬超30萬元

王浩(右一)和工程師向林交流手機維修方案。

“要做維修,首先必須懂維修。”2017年10月底,王浩與王維同時辭職開始籌備創業,為了提升業務能力,王浩先是參加了為期一個月的封閉式手機維修培訓班。憑藉著超強的領悟力和靈活的操作能力,他很快就掌握了手機維修的基本技術和理論知識。緊接著王浩又應聘到某知名手機上門維修平臺擔任工程師,兩個月實打實地體驗上門手機維修工程師的日常。相關的運營模式、管理經驗、培訓方式等,王浩都會仔細地記錄下來以便學習和參考。之後他才辭職開始籌備公司註冊、宣傳平臺的搭建、上門維修流程的整理、服務話術的規範以及員工培訓制度的制定等具體工作。另一位合夥人王維則主要負責對接手機配件供應商、市場開發等對外工作,二人分工明確,有條不紊。歷經四個月的精心籌備,2018年3月初公司正式投入運營。

大學畢業生創業“修手機” 兩個月進賬超30萬元

工程師維修忙。

維修過程全程錄像 你的隱私你做主

“要想在手機維修市場‘殺’出重圍,服務和品質是重要保證。”在王浩的團隊,他們不允許整個服務過程中出現任何紕漏與瑕疵,工程師們在維修過程中,都要一對一當面維修,全程錄像,全方位保護顧客個人隱私,所用配件也需經過嚴格檢測。“另外,我們還會提供半年的質保時間,半年內出現任何質量問題我們都會幫忙免費解決。”王浩說。

團隊是創業成功的關鍵。王浩認為,“團隊成員就像我的家人一樣”。他一直十分重視團隊建設。他的團隊成員都是90後,在公司裡他們從沒有上下級之分,大家都喜歡叫他“浩哥”,儘管有人比他大,但也願意這樣叫。“這就是傳說中的親密隊友!”王浩調侃道。

來自常德的向林,今年24歲,是團隊中的一線工程師也是公司招募的第一位工程師,在此之前他是在固定的手機維修門店做工程師。“每天就在店裡等著顧客上門,有時候幾乎一個星期都來不了幾個顧客,這樣乾等著,覺得很沒意思。”向林說。偶然的一次機會他看到了王浩團隊的招聘信息,於是應聘成為其中的一員,經歷系統的崗前培訓後正式上崗,收入也比以前高了。“感覺找到了年輕人該有的奮鬥激情,客戶的反饋是我們能切身感受到的,每天都很充實。”向林說。

大學畢業生創業“修手機” 兩個月進賬超30萬元

工程師在街邊石板凳為顧客維修手機。

工程師陳強是個特別活泛的小夥子,一次他去望城為顧客維修手機,手機修好後正是飯點,顧客為其工作態度打動,熱心地留他吃中飯並在飯後送他前往下一單維修顧客家;工程師小林,晚上11點多接到派單,因為顧客小區不能進入,他硬是在汽車後座上為用戶換下了破碎的手機屏幕……儘管公司目前只運營不到三個月,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極致的服務和認真的工作態度,換來了許多忠實顧客,也為公司贏得了較好口碑。

訂單量與日俱增 兩月進賬超30萬元

“沒想到頭兩個月的營業額就突破了30萬。”對於這樣的成績,就連王浩自己也感到十分意外。王浩坦言,早在公司籌備之初他和合夥人王維就做好了至少虧損半年的準備。“不是我們悲觀,只是創業確實不易,我們需要做最壞的打算。”

大學畢業生創業“修手機” 兩個月進賬超30萬元

工程師為顧客手機進行免費貼膜。

王浩一直堅信手機維修有著巨大的市場空間,隨著智能手機的出貨量不斷增長,在未來幾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裡,手機維修服務的市場規模將愈發增長。“未來無論我們的手機維修公司做成什麼樣子,或越來越大或維持現狀,我們都將保持初心,堅持提供最親民、最高效、最有態度且最具品質的手機維修服務。”王浩擲地有聲。

大學畢業生創業“修手機” 兩個月進賬超30萬元

顧客們在門店排隊等待維修。

來自湖南民生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