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小米正芬芳》開放探班 張鐸稱海陸“最能哭的女演員”

5月29日,《那年小米正芬芳》在河南博愛縣開放媒體探班暨新聞發佈會,導演習辛、領銜主演海陸、小張鐸等演員集體亮相,與現場媒體分享劇組趣事,並交流拍攝感悟。採訪過程中,張鐸向媒體透露:“海陸是我見過最能哭的女演員”,海陸則表示:“是拍瓊瑤阿姨的戲練出來的”,引得現場笑聲一片。

《那年小米正芬芳》開放探班 張鐸稱海陸“最能哭的女演員”

《那年小米正芬芳》由上海修玉影業有限公司、霍爾果斯福佑志華影視有限公司、北京雙嘉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上海固倫影視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綿陽文化旅遊集團有限公司、文匯津川(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幸福藍海笛女阿瑞斯影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出品,中共博愛縣委宣傳部、山東廣播電視臺齊魯頻道聯合攝製,習辛導演,暗香編劇,海陸、張鐸領銜主演,王麗雲、馬境、楊猛、劉明瓚等聯合出演,講述了上世紀六十年代末兩代糧食人守衛食品安全的感人故事。

中共焦作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宮松奇、中共焦作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張少波、焦作市文廣新局局長馮福平、焦作市旅遊局副局長楊天平、中共博愛縣委書記張建、中共博愛縣委副書記、縣長陳泓、中共博愛縣委副書記張紅衛、博愛縣人大主任鄧國俠、博愛縣政協主席常平凡、中共博愛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於三龍、博愛縣人大副主任賀名文、博愛縣政府副縣長丁艾香、青天河景區管理局局長龐國平等領導出席發佈會。

《那年小米正芬芳》開放探班 張鐸稱海陸“最能哭的女演員”

“紫薇格格”現場變水桶 張鐸海陸合作默契

當天的探班現場,演員們身穿救生衣,在青天河的一艘遊船上進行拍攝。船艙內人多擁擠,陽光夾雜著熱風,但演員們依舊配合導演指揮,認真進行拍攝工作。在採訪環節時,主演海陸表示:“這次選擇董小米這個角色,就是想突破以往柔美風居多的熒屏形象,不斷突破自我,拓寬自己的戲路。”據她透露,有時候哭戲比較多,在現場要經常喝水,“感覺自己像個水桶一樣。”董小米在劇中是一位堅守夢想,永不言棄的糧食人,海陸直言:“演完這個角色之後,感覺自己多了一份使命感。”

馬境在劇中飾演董玉娜,外號“玉米”,是董小米的姐姐。談到她在劇中“女霸王”的形象,馬境表示:“以前的角色都是溫婉型,這次是女王型。”為了體現角色不同時期的成長,她在劇中變換過四次髮型,每一種髮型都對應著不同階段的人物形象。馬境表示,“董玉娜”這個角色和現實生活中的自己完全相反,自己平時比較宅,文靜,此次出演一個女霸王,感覺很有挑戰性,演起來也如魚得水。談及拍攝時的趣事,馬境表示,“吃”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只要有吃的地方,都有我的份。”

《那年小米正芬芳》開放探班 張鐸稱海陸“最能哭的女演員”

堅持“精、大、正” 謳歌糧食人

作為一部記錄時代印象,反映兩代糧食人守衛國家食品安全的好劇,《那年小米正芬芳》採用本地作者暗香為編劇,以董小米為代表,生動詳實地反映了糧食人在時代浪潮下的拼搏與奮鬥。導演習辛表示:“中國經歷過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和陣痛,一直到今天的繁榮富強,其中的艱辛和付出值得被記錄。《那年小米正芬芳》就是想通過這樣一個故事,展現這兩代糧食人的家國情懷夢。”

習辛說,《那年小米正芬芳》堅持“精製作、大情懷、正能量”的創作原則,董小米這個角色,代表了那一批堅守夢想、永不回頭的糧食人,也代表了那個年代老百姓的情感經歷和創業故事。不論是從題材角度或劇本創作,《那年小米正芬芳》都體現了對於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的追求,也響應了當前國家對於國產影視劇“謳歌祖國、謳歌人民、體現時代主題、反映群眾心聲”的行業要求。

據悉,《那年小米正芬芳》目前拍攝進度已至五分之三,將盡快與全國觀眾見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