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春季會議:反對單邊主義、捍衛多邊貿易成為全球共識

IMF春季會議:反對單邊主義、捍衛多邊貿易成為全球共識

日前,在華盛頓舉行的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春季會議上,反對單邊主義、捍衛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系已成為全球絕大多數財經官員共識。在專家們看來,貿易保護主義不僅給世界經濟增長帶來了威脅,其部分負面影響也正在顯現。

首先,保護主義肆虐帶來的貿易摩擦升級,將對全球經濟增長產生威脅。在現有多邊貿易體系之下,各國各地區從中受益良多。IMF財政事務部主任維托爾·加斯帕爾在年會期間就對外表示,自二戰以來多邊貿易體系給全球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經濟增長與繁榮,是世界經濟的“寶貴資產”,這一體系有賴於所有利益相關者、特別是全球大型經濟體的積極支持。一個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系為全球商業運行提供了必要的穩定性和可預見性,從而能充分支持全球經濟增長。正因為如此,IMF總裁拉加德才會警告,當今全球經濟關聯如此緊密,貿易戰一旦爆發,將會傷害所有國家和全球經濟,更會挫傷大家對多邊貿易體制的信心。

其次,從全球供應鏈來看,保護主義肆虐影響的不只是個別國家和地區,全球供應鏈的所有經濟體都將受到衝擊。在多邊貿易體系安排下形成的高效全球供應鏈網絡,能有效配置資源,降低成本,帶來雙贏的結果。IMF亞太部副主任馬克斯·羅德勞爾日前就表示,高效的全球供應鏈網絡不僅為亞洲地區生產國帶來益處,像美國這樣的消費國也從中獲益。他指出,美國日前實施“向內看”政策將威脅供應鏈上各經濟體的增長,最終也會損害美國經濟。

此外還要看到,保護主義對全球經濟的損害並不僅僅停留在預期中,也正在對部分經濟體產生負面影響。德國工商協會2月份的一份調查顯示,有40%的受訪者認為,在過去12個月受到了貿易壁壘的影響。德國經濟部長阿爾特邁爾日前表示,中美經貿摩擦引發的汽車關稅上調是當前最困難的問題之一。那些在中國生產並向美國發貨的德國企業尤其擔心,一旦這些關稅開始生效,有關業務就會受到衝擊。德國日前下調了其2018年GDP增速預期至2.3%,這反映出個別國家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帶來的巨大負面影響。

更進一步看,除了貿易保護主義之外,目前全球增長還面臨著金融脆弱性上升、地緣政治局勢加劇以及處於歷史高水平的全球債務威脅。以美國為例,其國內金融市場風險正不斷積聚,對美國金融的威脅正在加大。特別是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日前突破3%整數關口,為2014年1月份來首次。美國2年期國債收益率觸及2.50%,也創下2008年9月份以來的新高。美債收益率持續攀升,釋放出利率上行的強烈信號,進一步提升了美國股市面臨的風險。截至4月24日,道瓊斯指數連續5日收跌,為2017年3月份以來最長下跌週期。

在金融風險不斷積聚的情況下,如果有關國家仍在貿易保護主義的道路上一意孤行,最終損害的將不只是全球各經濟體共同發展的利益,始作俑者也無法獨善其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