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好大學都會參與爭搶高考狀元?回答很現實

網友一:

實際上,在大部分情況下,高考狀元並不比全省第五名,甚至第十名的能力高多少。而北大清華如此費力爭搶,其背後則另有玄機。首先,高考狀元在很多時候有偶然性,很多報道都能看出,一些高考狀元高中三年連全校第一都沒考過(但是不會太差,一般也是前三名),但是高考居然考了個全省第一,可以說,如果再來一次高考,這個人有90%的可能性不是狀元。

其實每年有實力爭奪狀元的,全省大概有500名左右,試題對不對口味,自己的發揮,種種原因都會導致幾分到幾十分的差別,歷史上有太多模考全省第一,高考全省三百名的例子,你能說這些人水平差?實際上全省三百名的這位同學,後來在浙大混的非常好,本科畢業被美國頂尖高校錄取——而當年比她多考幾十分進了清華的,反而達不到這個高度。

因此,生源質量在一定範圍內和分數並不完全掛鉤,那為什麼北大清華要搶狀元呢?原因很簡單,因為北大清華要的就是這個虛名,這個名聲對於維持它的聲譽度至關重要——換句話說,某個省的高考狀元只是超常發揮,綜合能力不如考全省第二十名的,但是在招生環節中,高考狀元的價值是後者的幾十倍。

為什麼很多好大學都會參與爭搶高考狀元?回答很現實

網友二:

這個道理非常的簡單,即使是北大清華,如果給他一批最差的學生,那麼北大清華能培養出什麼樣的學子,結果是可想而知的。這也是為什麼名校都會爭搶優質的學生的重要原因。好的老師也需要好的學生給他,才能夠發揮出他最大的優勢。這也就很容易理解,為什麼很多民辦學校,對生源,對家長,挑選這麼嚴格的重要原因。當手握優質的學生,加上優秀的老師和學校的管理不錯,就必然能夠培養出一批優秀的學子,也就更能夠吸引學生和家長。

北大清華兩個重量級相當的選手,誰也不會願意在生源上輸給對方,所以對優質的生源,特別是高考狀元的爭搶,也就在情理之中。其實不獨北大清華,國內外任何頂尖的高等學府,對於優質的學子,都是青睞有加的。會給他們提供高額的獎學金,以吸引優質學子來就學。

為什麼很多好大學都會參與爭搶高考狀元?回答很現實

網友三:

生源、生源、生源,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一切都是為了生源。君不見,當武漢大學的畢業生雷軍要捐給學校幾億的金額時,一定不是北大、清華,而是武大,為什麼?自己的母校啊!為什麼京東老闆劉強東給清華幾億,而不是中國科大或者北大等?因為自己老婆奶茶的大學母校啊,這些例子數不勝數......

當然,北大、清華肯定不是為這個選人才,再說當時也無法預見,只是生源的重要性以及拔尖生源的未來成績和水平也代表著學校的水平,就像今天中科大的口號:今天我以科大為榮,明天科大以我為榮。生源和學校的關係那是一種感情脈絡,讓人無法割捨。

還有一個原因是:北大和清華本身地理位置和目前學校排名都是不相上下,只不過有專業重點而已,在中國也都屬於頂尖大學。試想一下,如果這些狀元都進了北大或者清華一所大學,那麼,不要幾年差距就會顯現出來。說得難聽點,再好的學校,再好的老師,如果沒有匹配的學生,學校的水平或者檔次也會隨之下降。

為什麼很多好大學都會參與爭搶高考狀元?回答很現實

網友四:

做為中國一流的著名高等學府,在世界高等學院排名中,佔有著名的國際地位和聲譽,是中國的“名片”。同時兩所最出色的“北大”、“清華”都是佔在最前列的985/211,重點之重的前沿科技實力與一流學術水準的最強桂冠。為什麼北大與清華爭搶全國各省各地區的高考狀元?

一是著名大學生員的需求,極需大量的聰明、智商高、學習興趣濃厚、有獨到見解能力、對理科工程類、文科學術類,這兩方面的尖端領域的研發、創新、要後繼有人,要推陳出新,要搶佔科技制高點,要利於培養高科技人才,要期待能有“諾貝爾”世界獎項、人類桂冠的後繼之秀,要中國站在世界民族之林,要振興中華,要實現“百年中國夢”的理想。

基於高考狀元們的普遍性具有,高素質、高智力、高張力、高創新、高理想、高追求、高研發、學術能力與科研精神,再基於是來自全國各個地域的推出的頂尖人才,這使得學生自然而然就成為“北大”、“清華”學府的首選和需求。因為,他、她們是中國的明天!也是人類的奇才之例所選。

網友四:

一般高等院校都是擇優錄取學生。做為名門大學的北大、清華爭搶高考狀元也不是新鮮事。古代的科舉皇帝還欽點狀元,北大、清華爭搶狀元也無可厚非,是人才誰都希罕。

導彈之父錢學森你應該不陌生吧!毛主席和周總理可是費盡心機把他從美國接了回來,為什麼呀?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國家的發展需要他這種科學家。一個抵得上五個師兵力的科技人才,誰都求之若渴。別說清華、北大,哪個高校都對各地的狀元虎視耽耽,因為誰都想成為教育型和科技型人才的重點培養基地,成為學術界的領航標。只不過狀元更青睞於名校,造成清北忙於爭搶狀元而己。

為什麼很多好大學都會參與爭搶高考狀元?回答很現實

網友五:

好東西誰都喜歡,用起來順手,看起來也順眼。能夠當上高考狀元,肯定有超人的智慧和能力,雖然說,狀元日後也不定都能成為行業領袖,但是總體來說也不會太差,依我的看法,狀元花落誰家,肯定關乎到學校的聲譽問題,再好的學校生員也是頭等的大事,就算美國哈佛,沒有了優質的生員,不也要成光桿司令,再發達的科學,再優秀的師資,沒有學生你教誰去?

人才需要培養,更需要尋找,否則再多的伯樂又有什麼意義。伯樂的存在意義就是發現和尋找千里馬的。這是一般的常識問題,不難理解。

網友六:

這個問題就好比兩個孩子為爭一個玩具,並不在於玩具有多吸引人,面子唄!各省的狀元代表著最頂尖的學生,但前幾十名的學生成績相差並不大。為何只搶狀元?狀元的知名度,花落誰家是社會關注的,老百姓認為狀元肯定進最好的學校,北大,清華作為國內最頂尖的兩所學校就搶了。

如果狀元都去了某一個學校,媒體一公開,社會輿論會怎麼講?這個學校比另一個學校要好。為了這種情況的發生,兩所學校開始搶了,誰都不敢怠慢,維持一種動態的平衡。

為什麼很多好大學都會參與爭搶高考狀元?回答很現實

切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